河北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研究

2015-01-27 16:40
中国煤炭 2015年10期
关键词:煤炭工业遗产河北

武 晶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省邯郸市,056038)

河北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研究

武 晶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省邯郸市,056038)

以河北煤炭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总结其经济、文化、生态的价值意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地方工业遗产开发体系,采用整体、多样的开发模式,坚持绿色生态理念,保持城市地域文脉特征等方面,提出了河北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策略原则。

煤炭工业 工业遗产 开发利用 河北省

河北作为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唐山、邯郸、石家庄、邢台、张家口等地都有各类重要煤矿分布,而冀中煤炭基地也是我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长期以来,煤炭行业作为支柱产业对河北的城市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煤炭行业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在河北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闲置厂区、老旧建筑、废弃生产线等工业遗产,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遗产,使其变废为宝,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新课题。

1 河北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价值意义

1.1打造低碳产业,实现环保目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014年河北省首次将煤炭消费量作为能耗否决性指标纳入节能考核体系,各地也据此制定了每年的削煤降碳目标分解方案,这对高碳能源的使用大户——煤炭行业来说,实施关停并转在所难免;另外,由于河北的煤炭开发较早,目前因资源衰竭而不得不关停的矿井也不在少数。这些被闲置、废弃的煤炭工业遗产,由于时代、经济、管理等诸多原因,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面积的树木、草地等自然植被破坏,地表受到严重影响;矸石、废水、废渣占据土地资源,造成生态污染;过量开采导致地质脆弱,易引起地面坍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因此,如果不对这些工业经济时代的煤炭工业遗产进行开发再利用,就不可能取得城市相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全球化时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各国共识,我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中央重点推进的京津冀一体化也提出了史上最严的联防联控污染防治目标。因此,对煤炭工业遗产进行开发利用,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已是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以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为契机,推动经济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引擎。国外对此开始较早,如英国的道克兰斯码头工业区改造、德国鲁尔区的煤炭和钢铁产业更新、美国伯利恒钢铁厂的棕色地带修复等,都已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老工业区的复兴。在国内,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北京798电子工业老厂区的艺术产业再利用、上海8号桥汽车制动器厂创意园区设计、无锡构建工业遗产旅游线路等都是成功的案例。与之相较,河北煤炭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也有着极大的经济潜力:处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之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为增进效益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煤炭工业厂区集中、自成体系,遗产留存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区内老旧构筑物、建筑物质量优良、安全可靠,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周边村镇众多,人口密集,待就业人口众多,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由上可知,只要认真规划、大力推进,将河北不能进行产业升级的部分煤炭工业转型为文化教育业、创意艺术业、物流仓储业、旅游观光业、技术服务业、娱乐餐饮业等的工作大有可为,这必将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有效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国家刚出台的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河北定位为产业升级示范区的目标正相契合。

1.3延续城市文脉,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开拓新思路

河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这已成为河北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古代社会的农耕文明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工业文明则见证了近代至当代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历史巨变和发展轨迹,以煤炭工业为例——1878年开平矿务局(开滦煤矿前身)创建,1897年磁州官矿局(峰峰煤矿前身)创立、1898年横西煤矿(井陉煤矿前身,后定名为井陉矿务局)开采等,这些历经风雨的百年老矿,标志着河北煤炭工业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其经历过晚清洋务运动的沉浮,进行过民族工业与外强侵掠的抗争,在抗日的烽火连天中艰难前行,为新中国的成立承担了不可或缺的能源供给;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时代,因河北经济的倚重,曾为增加就业人口、创造地区繁荣做出过辉煌贡献;市场经济时期,经历了减员增效的阵痛,也有过日进斗金的骄傲;在新形势、新常态的今天,感叹过物是人非的艰难,也有着重振雄风的坚持。可以说,一部河北煤炭工业的发展史,正是河北人民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史,那些安静伫立的井架、不再运行的采掘设备、没有火车的运输线路、行者寥寥的生活区,承载着几代煤炭工业人的历史记忆,凝聚着他们的青春与热情、汗水与艰辛、理想与奉献,蕴含着本地区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开发利用研究,挖掘本地区特有的文化传承脉络,对继承和发展河北优秀文化、推动城市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河北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

2.1大量煤炭工业遗产面临破坏或消失的危机

虽然河北的工业遗产门类齐全、种类繁多,但是在快速城镇化和传统工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面临着危机:有的由于地段商业价值可观,厂区被整体拆除,导致所有历史信息荡然无存;有的由于企业关停并转,大量遗产因无人管理而自然消损;有的由于技术升级改造,有着珍贵历史价值的原有老旧设备被当作废品弃之如敝履;有的被出租承包后,因不当的改造和利用,景观环境和空间布局、结构构件、设备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等。总之,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丰富的工业遗产将很快消失在人们的历史记忆中,其不可替代性使之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弥补的遗憾。

2.2对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认识不足,意识淡漠

由于惯性思维,在人们的意识概念中,文化遗产应在与自己生活距离遥远的古代,是帝王将相的园林苑囿、宫殿陵寝,或是先贤达人的坛庙遗存、事迹传说,或是才子佳人的琴棋书画、风月传奇等,而工业发展时间有限,同自己生活的年代相近,又与很多普通大众日常生产劳动息息相关,故很少将其上升到文化层面,很少与文物、不可再生、遗产价值等联系起来。河北煤炭工业开发早,公众仅将其看作普通百姓的谋生所在,早期粗放式开采的模式使人们对它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日复一日机器的隆隆、劳作的辛苦、生活的枯燥上,负面感受较多,对与煤炭相关的开发利用意识淡漠、热情有限。而肩负更多社会责任的相关单位与人员,由于同样的偏见或疏忽,对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价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宣传不够,研究不足。

2.3对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模式单一,挖掘价值有限

目前,对煤炭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在河北已经在进行,模式主要是将老旧的车间厂房改建为各种娱乐、餐饮、仓储空间;或将废弃矿区重新规划为景观公园;而在商业开发地段,则会留些许如矿灯、机车、招贴画等时代片段。整体来看,这些模式固然有用,但是仍处于浅层阶段,并不能完全体现煤炭工业遗产的价值所在:如车间厂房使用功能改变后,原有的空间被分割、立面被覆盖、构件被替换,工业生产的历史记忆无处可寻;遗产公园与其他类公园景观规划并无二致,地方特有的煤炭工业文化内涵未被彰显;不少项目局限于某个单体或某段地块,碎片式的开发利用常带来不同方面的利益矛盾,消减了煤炭工业遗产的整体性价值。总之,如果仅仅照搬他地经验,简单模仿现成案例,很难挖掘河北煤炭工业遗产独有的价值所在,这将很大程度影响其经济潜力的发挥,也不能有效实现地方文化传承的目标。

3 河北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策略原则

3.1政府主导,多方配合,建立切实可行的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体系

工业遗产开发涉及的方面很多,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协调各方矛盾,统筹兼顾,进而形成科学、高效、系统的地方工业遗产开发利用体系。具体应做到:

(1)充分了解河北煤炭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对其即将快速消失的困境予以高度警惕,建立地方性法规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2)将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文进步相结合将其纳入河北省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形成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3)开展大范围的煤炭工业遗产普查,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其进行价值评估认定,据此制定分级分层的开发利用原则。

(4)鼓励各科研院所和学术机构从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管理学、建筑学、艺术学、工程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出发,多方面、多视角地展开深入理论研究,努力构建河北省煤炭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的理论和方法,将其作为指导实践工程的依据。

(5)争取财政资金、引入民间资本,制定详细政策措施,调动各方对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积极性。

(6)加大宣传力度,多方面、多渠道地普及和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识与兴趣。

3.2采用整体多样的开发利用模式

目前,工业遗产通用的开发模式有:博物馆模式:利用废旧厂房或办公楼改造为博物馆或陈列室,展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综合性或专门性历史记忆;产业升级模式:对工业遗产进行商业开发利用,将闲置厂区改建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或直接转化为满足现时需要的服务型现代工业,将老旧工业建筑空间改建为艺术创作工作室、教育培训场所、大型超市、娱乐商业会所等,通过功能置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景观再造模式:将工业遗产地改建为城市公共空间绿地或公园,通过对其及周边环境的再设计来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面貌;工业遗产旅游模式:完整地保留原来格局和风貌,保留原有工业空间与设备、生产与运输线路、生产类厂房与生活类建筑等,以完整展示工业时代的历史特征,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旅游景点。

当然,尽管开发模式多样,但必须强调整体性原则,因为单一的某种开发模式,不可避免有其局限之处,如博物馆模式只能展示静态的、单独的工业设备或档案,而当时动态的、彼此关联的工业生产活动则无法如实记忆;而文化创意产业则只有在城市中心区或依托其他教育文化区才能有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而工业遗产旅游模式则涉及到交通、游客定位、从业人员培训、线路规划等多个因素。因此,只有坚持整体性原则,以保护工业遗产的技术价值为核心,分析特定的条件与要求,考虑城市发展与周边环境,选用一种或多种开发利用模式,才能取得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真正成功。

3.3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在当前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激增等多重危机之下,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已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识,煤炭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领域亦是如此,建议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给予重视:

(1)挖掘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绿色生态的深刻内涵,寻找其对今日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极其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认为大到山川河流、小到花鸟鱼虫的宇宙万物与人都从属于一个统一的自然体系之中,这种强调个体与环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物我一体的哲学观,是我国古代朴素的绿色生态理念,虽历经几千年历史沧桑,挖掘其对煤炭工业遗产绿色生态理念的深刻内涵,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其影响之下形成的所谓 “堪舆之术”,也有着很多处理景观环境和谐的成熟原则与方法,值得学习与借鉴。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促进空间、结构、材料、设备的循环使用,延长环境的耐久性,提高其适应性,综合考虑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过程中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发掘景观环境的场所精神、体现绿色生态美学,延续河北地区文化传承特色。

(3)综合低技术、中技术、高技术的多层次绿色生态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河北本地材料与可再生能源,减少垃圾与污染,使用对景观环境影响较低的构筑材料,借鉴传统的地方生态技术,营造自然舒适的生态小气候,对旧有功能进行有效更新,建筑单体设计选择最佳的体形系数,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标准,应用当代最新高科技手段等。

3.4保持并丰富城市的地域文脉特征

地域文脉特征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优势。河北煤炭资源丰富的城市,都有着各自颇具特色的地域文脉特征。以冀中基地的峰峰煤矿、邯郸煤矿所在地邯郸为例,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成语典故之乡”的美誉,也是中国最早发现贮藏煤炭的地方,《水经注》记载曹魏所建邺城三台之一冰井台 “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墨可书,又然(燃)之难尽,亦谓之石炭”;煤炭企业集中的峰峰矿区、磁县、武安、涉县等县区,仅国家级文保单位就有:娲皇宫、磁山文化遗址、响堂山石窟、峰峰玉皇阁、水浴寺石窟、磁州窑遗址、磁县北朝墓群、磁县南城村、磁县讲武城遗址、固镇古城、禅果寺、九江圣母庙、天青寺大殿、法华洞石窟、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等十几项,涉及到宗教文化、墓葬文化、民间信仰、红色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城市建设、建筑单体、艺术审美、文学价值等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地域性特征;而飞跨邯郸的三县一区一市(涉县、磁县、武安市、峰峰矿区、邯郸县)的跃峰渠,则是邯郸工农兵学商各界经过艰苦卓绝奋斗取得的 “人间奇迹”,展现了艰苦岁月中邯郸人民自力更生、不畏艰难险阻的豪情。因此,如何将城市的煤炭工业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有机结合,保持并丰富城市的地域文脉特征,展现其特有的人文特色和城市精神,发挥其独特的区域优势,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应是河北乃至全国煤炭工业遗产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张毅.与城市发展共融——重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探索[D].重庆大学,2009

[2] 许东风.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D].重庆大学,2012

[3] 李晓丹,孙思嘉,赵大千,陈智婷.矿业遗产保护研究探讨——以峰峰矿区为例[J].中国园林,2013(9)

(责任编辑 熊志军)

The study on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oal industrial heritage in Hebei province

Wu J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Hebei 056038,China)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conomic,cultural and ecological values on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oal industrial heritages in Hebei and proposes the strategies of it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establishing systematic system,using the whole pattern of the exploitation,insisting 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maintaining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coal industry,industrial heritages,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Hebei province

TU984.11+4

A

武晶(1974-),女,河北邯郸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研究。

猜你喜欢
煤炭工业遗产河北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遗产怎么分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千万遗产
孙婷婷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