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亚诺的写作特色与其成长经历

2015-01-28 15:12王秋艳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210046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亚诺诺贝尔文学奖莫迪

王秋艳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210046)

莫迪亚诺的写作特色与其成长经历

王秋艳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210046)

不久之前,法国著名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荣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令外界,尤其是英语世界颇感意外,大家对这位法国作家知之甚少。莫迪亚诺的作品究竟有着怎样的特色?这种特色又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研究,发现莫迪亚诺的所有作品都是以二战中的法国为背景,故事的主人公无时无刻不在追寻自己的身份。莫迪亚诺的这种写作特色与其童年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追寻;身份;童年

前不久,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69岁的法国著名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使他成为了继勒·克莱齐奥之后又一位获此殊荣的法国人。

也许在很多评论家和主流媒体看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在国际文学舞台上的知名度并不算特别响亮,媒体们对他所知甚少,有些媒体甚至是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因而大家对莫迪亚诺获奖颇感意外。《纽约客》的记者认为,虽然莫迪亚诺在法国极为出名,但在美国却很少有人听说过他。耶鲁大学出版社计划出版莫迪亚诺的三部小说,却发现他的大部分作品还没有英译本。正如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皮特·英格伦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莫迪亚诺在法国家喻户晓,但在其他地方却并非如此”。评选结果揭晓之后,各类媒体对莫迪亚诺及其作品所持的态度,可谓褒贬不一。《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认为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一个“悖论”,“他写畅销小说,但他本人却躲避媒体;他的小说读上去像自传,但他创作的故事主题却在他出生之前就开始了;他的文笔简单易懂,但其中却隐藏着错综复杂的时间架构、虚幻的场景,以及对自己所讲故事知之甚少的叙述者”。《时代周刊》刊文,“为什么从未有人听说过莫迪亚诺?”西班牙《国家报》对莫迪亚诺的作品大加赞赏,称“改变过去”的莫迪亚诺对“了解被占领时期的法国至关重要”。从媒体们的评论中可以看出,除法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特别是英语世界,它们对莫迪亚诺获奖的普遍反应是不知所措。

尽管在大家看来,莫迪亚诺是以黑马的姿态摘得本届诺奖桂冠的,但是,如果我们细数一下莫迪亚诺的作品,及其获得的各类文学奖项,就会发现诺贝尔文学奖向他伸出橄榄枝也在情理之中。早在1968年,莫迪亚诺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星形广场》(La Place de l’étoile),于问世当年就获得了尼米埃奖与费内翁奖。这部作品使他一举成名,成为法国文坛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翌年,他发表了《夜巡》(La Ronde de nuit),获钻石笔尖奖。1972年,小说《环城大道》(Les Boulevards de la ceinture)荣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奖。1978年,莫迪亚诺凭借小说《暗店街》(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摘得了法国文学界最负盛名的龚古尔文学奖。1984年,莫迪亚诺凭借其全部作品获得了摩纳哥皮埃尔基金会大奖,1996年,他再次以其全部作品获得了法国国家文学大奖。莫迪亚诺的作品几乎囊括了法国所有重大的文学奖项,这足以说明他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以及法国文坛对他辛勤劳动的褒奖。在法国评论界,莫迪亚诺被公认为当今法国最具才华的作家之一,与勒·克莱齐奥,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

众所周知,每届诺贝尔文学奖都会有多位候选人参加角逐,虽说莫迪亚诺在法国文学界拥有极高的声望,但要想征服诺奖的评委,在诸多实力不俗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其作品必须具有独特的魅力。对于这个问题,《费加罗报》认为,莫迪亚诺的作品“具有一种莫迪亚诺式的音调,一种难以形容的气氛,只要开始阅读他的作品,读者就会深陷其中”。该报把莫迪亚诺称作“法兰西文学中最美妙的声音之一”。皮特·英格伦把莫迪亚诺比作法国已故著名作家普鲁斯特,称莫迪亚诺是“我们这一时代的普鲁斯特”。

莫迪亚诺总是将目光对准从前的岁月,追寻那段逝去的时光,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围绕二战中的巴黎而展开的,描述这个混乱的时代对普通人命运造成的影响。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称他“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莫迪亚诺的作品多以犹太人,无国籍者和飘荡的流浪者为主角,这些人物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根基,无法解决自己的身份问题,因而处于游荡的状态。“回忆、失去、身份和追寻”成为了莫迪亚诺小说的永恒主题,在《星形广场》中,犹太人拉法埃尔·施勒米罗维茨为了恢复失去的身份,四处寻根;在《夜巡》里,主人公是个双重间谍,在盖世太保和法国抵抗力量的两面夹攻之下,进退维谷,他渴望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在《暗店街》中,居伊·罗朗得了遗忘症,他想要找回过去的自我。

读到这,想必大家都会好奇,莫迪亚诺的写作特色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这与莫迪亚诺的童年经历不无关系。

1945年7月30日,莫迪亚诺出生在法国巴黎郊区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意大利籍犹太商人,母亲是比利时籍演员。父母由于工作关系,常年不在家,莫迪亚诺刚生下来就由外公外婆抚养,他的童年是在寂寞与孤独中度过的。后来,弟弟早夭,父母分居,家庭的一连串变故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沉重的烙印,青少年时期的动荡不安贯穿了他的所有作品。莫迪亚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曲折苦涩的童年“让我感到恐惧,有一些人的形象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并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之中”。阅读莫迪亚诺的作品,我们时常能从主人公的身上窥探到作者本人,及其父母亲和弟弟的影子。

莫迪亚诺自小就对文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从十四五岁开始创作小说。在此,特别要指出作家雷蒙·克诺,他是莫迪亚诺母亲的好友,也是莫迪亚诺的几何学老师。正是在克诺的支持和影响之下,莫迪亚诺才真正地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而后,莫迪亚诺也将自己的处女作——《星形广场》的手稿交由克诺打理。等到莫迪亚诺结婚的时候,克诺还担任了婚礼的男方证婚人,由此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程度。

除去作家的身份,莫迪亚诺同时还是一位电影编剧。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位演员,这或多或少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74年,莫迪亚诺与著名导演路易·马尔合作的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被搬上荧幕,并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这次尝试使他喜欢上了剧本创作,此后,他又编写了连续剧《女审判官》中的一集《无罪者》(1975),帕斯卡尔·奥比尔的《加斯科尼的儿子》(1995),以及让-保罗·拉佩纽的《一路顺风》(2002)。在创作文学作品和电影剧本之余,莫迪亚诺还在音乐方面小试牛刀,他与休斯·德·库森合作,为女歌手弗朗索瓦·哈迪写了四首歌:《本诺阿,让我吃惊》《圣萨尔瓦多》《我玩拼图游戏》《在中国的长城上单脚跳》。

自获奖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位十分低调的“隐士”作家,就像《纽约时代》所说,此次得奖使莫迪亚诺“五十年的劳动成果为世界所知”,可以说,莫迪亚诺一夜之间名扬世界。但是,这样的热议究竟会持续多久?他的作品能否经久不衰?我想,这些问题还是留给时间去回答吧。

王秋艳, 1987年11月出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宜兴,职称:助教,学历:硕士,工作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单位所在省市:江苏南京,单位所在省市邮编:210046,研究方向:法国文学翻译。

猜你喜欢
亚诺诺贝尔文学奖莫迪
因为我们是队友
微笑背后的秘密:疼,一直在疼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微笑背后的秘密疼,一直在疼
克里斯蒂亚诺·阿蒙:拥抱5G时代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人拿莫迪做了上百个App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