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庵篆刻艺术研究

2015-01-28 15:12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25300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印面刀法章法

许 琨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225300)

曹立庵篆刻艺术研究

许 琨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225300)

曹立庵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画篆刻艺术家,其书法、篆刻、国画,可谓功力深厚,独树一帜。曹立庵先生的篆刻是篆法、章法、刀法三者的有机结合,浸润着深厚的功力和浓郁的书法韵味。正如古人所说:“印从书出,书从印入”。先生的篆刻兼收诸家之长、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印风面貌来,使他成为一代艺术大家。

曹立庵篆刻;篆法;章法 ;刀法

曹立庵先生的篆刻是篆法、章法、刀法三者的有机结合,其印作浸透着深厚的功力和浓郁的书法韵味。正如古人说的:“印从书出,书从印入”。几十年来,他所临摹的秦汉印、古玺,不计其数。先生治印,执刀如笔,冲切并用,偶尔摇动刀杆,在痛快淋漓中蕴以含蓄和生涩,因而线条浑厚挺拔中,寓以灵秀之气。在结体与章法上,往往寓平正于险峻之中,点画疏密适度,但密处也不乏宽和虚静。1曹立庵先生早年作品隽秀婉丽,中年渐趋老辣,晚年苍莽浑厚,然无不生动奇倔。其治印总的指导思想是:“力图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前提下追求金石气息和书卷气息的完美结合。”2解放后,曹立庵先生见到新中国到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非常高兴,便以“万”字为首刻了“万象更新”“万众一心”“万水千山”“万事如意”“万家灯火”“万马奔腾”“万千气象”“万古长存”“万寿无疆”“万紫千红”等十方印章。又署“十万印楼主人”作为书斋名。他还为此专刻印一方,文曰:“以万字为首,刻印十枚,因以十万印楼额吾书斋,立庵。”3他便是以此鞭策自己,跟上时代步伐。

笔者在拜访罗元先生时(曹立庵先生的女婿),曾亲见曹立庵先生的篆刻印存,为其私家珍藏。本文中的篆刻资料多出于这本《曹立庵先生印存》。印存的题字为陈义经先生所写。笔者在观看曹立庵先生的印存时,总结出几项曹立庵先生篆刻的特点,下面分述如下:

一、形式多样

曹立庵先生是临摹学习古玺,秦汉,晚清流派印并举,同时还学习诗文、书法、绘画,以达到融会贯通,在学习,借鉴,创作中逐步形成了自家的风格。其印章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

如他24、25岁所刻的一批印章中,“毛泽东印”是端庄平正一路的汉铸印式;“润之”则参考浙派韵味;“亚子之玺”用古玺法,伟岸挺拔却又朴质自然;“才子居然能革命,诗人毕竟是英雄”,拟元朱文印,刚劲而不板滞,秀丽而工整,方中寓圆,洁静鲜活;“不作人间关内侯”,有邓石如、吴让之“刚健婀娜”之体会;1951年刻“三千年内两陈思”,有一股古雅朴拙、生动自然的气息。

可以说,没有这早期传统美学思想及其实践的继承,就不会有先生日后具有时代特点的发扬,这一段时期艰苦的临摹和学习,奠定了他日后自创新格的坚实基础。

二、刀法——冲、切并用

笔者认为运刀的方法大体可以归纳为冲刀和切刀两大类。在此,笔者想就曹立庵先生篆刻的用刀方法作一下解析。

刻“六亿神州尽舜尧”的“亿”上的“一横”,用的就是“冲刀”。

如“立庵印信长寿”为朱文印,字形笔画纤细工整,这就需要作者用“切刀”的方法去刻出细腻的印面效果来。如刻“曹晋书画之章”是典型的仿汉白文印,字形笔画浑厚圆润,这就需要采用“双刀法”。

曹立庵先生刻印的刀法,不囿于古法,不离于古法,根据印面的需要,各种刀法和巧妙手段同时并用。他常说:“我们是效果论者,不管你操作时用何种手段,最后只看你的印面效果。”4据其弟子杨坤炳回忆,“他执刀如执笔,五指紧握直立的刀杆,悬腕悬肘悬臂,从怀里向外一气冲去,间或摇动刀杆,偶尔用刀背披削另一线段;偶尔横过刀杆刀头,横切几下;偶尔提起刀杆,用刀头在印面的个别地方猛击几下……先生刻印,如壮士舞剑,如疱丁解牛,潇洒爽劲,痛快淋漓,真有来不可遏、去不可止之势。”5先生刀下的线,展示着对艺术的深刻感受,既概括了对印章神采和形质的认识,又寄托着内心的气魄,蕴含着艺术家的胸怀与境界,反映着他的全面修养和深厚功力。

贤者已逝,我们现在已无法观赏到前辈亲自奏刀,但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印作来体会其中的意味。如笔者拍摄的曹立庵先生的印作原石,刻“黄鹤西楼月”五个篆字,边款为“李青莲诗句,乙丑岁之中秋佳节,曹立庵于武昌古城”,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先生的刀法刚健雄浑,刀工挺拔劲峭,颇有果断峻拔的意味。如刻边款“慕武我兄雅令,立庵。”采用的是“以刀就石”的方法,单刀刻款,一刀为一笔,干净利落,较好的表现出单刀峻拔凌利的感觉。

综上所述,曹立庵先生的篆刻刀法主要采用的是冲、切并用的刀法,他并不拘泥于使用单纯的某一种刀法,而是灵活的采用各种刀法,只要能唯我所用,达到好的印面效果就好。

三、章法——巧于“分朱布白”

篆刻的章法也叫“分朱布白”,在篆刻艺术中,是指印章中文字排列组合、构图形式及其内在的规律。曹立庵先生常说:“篆刻之难,首在结体……安排布局宜平稳和奇险高度统一。繁简相互补充和呼应,要运奇巧于自然质朴之中……我们刻印,宜用折作篆,以转作隶;曲为直,直为曲;以疏偶密,以多俪少……总之,要在不悖离六书的原则下,精熟损益变化,章法配合,既要巧妙,又要天成。”6这具有美学价值的辩证法,成为他一生治印的准则之一。也正是在这美学思想的指导下,先生创作了大量的喜闻乐见的高水平的篆刻作品。

如“放意于千岩万壑之间”,是一枚多字印。这方印以白文出之,除有上面所论及的工整雅洁的特点外,对“万”、“壑”二字作挪让变形的处理,对“于”、“千”、“放”等字作屈曲的处理,既合六法又使全印增加生动之感。是先生印作中章法处理较好的作品。柳亚子先生认为此印不仅文句佳,而且印也妙,正好用于山水画上,并以“璧和珠联足起余”诗句相赠。7

如刻“山舞银蛇”一印,在构图上采用的是“以多俪少”的方式,“山”“蛇”二字被压的很小,而“舞”“银”二字占据的空间却很大,使印面构图上下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如刻“一生好名山游”一印,中间用一条竖线把印面分割成左右两边,而在左右两边分别放置三个字,使整个印面井然有序,安排妥贴。如刻“江山如此多娇”一印,全印构图采取的是3、2、1的方式,“江”“山”“如”三字占据一行,“此”“多”二字占据一行,而“娇”字结体拉得很长,占据了整整一行的空间,使全印构图面貌独特。如刻“武昌曹晋章”一印,在构图上采用的是2、2、1的方式,“武”“昌”二字占据一行,“曹”“晋”二字占据一行,而“章”字结体拉得瘦长,占据了整整一行的空间。由此可见,曹立庵先生在篆刻的章法上确实是下过很多功夫。

四、边款艺术——新颖别致

曹立庵先生刻印多刻边款。在边款上,先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有所创造的。先生不仅能熟练地刻出极小的正、草、隶、篆各种书体的边款,而且用“二爨”笔法和文字刻边款,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浑穆、圆融、古朴。如此神形俱佳之笔墨和刀石,前人作品中未见,同辈印人中也未见。8

如刻“武汉大分缔结友好城市五周年”,如边款以隶书刻“武汉大分缔结友好城市五周年,一九八四年秋月,刻此祝金石之盟,曹立庵。”如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如边款以隶书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一九八一年十二月,胡耀邦主席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曹立庵刻石”。如刻“黄鹤西楼月”,边款以篆书刻“黄鹤西楼月,李青莲诗句,乙丑岁之中秋佳节,曹立庵于武昌古城”。

综上所述,曹立庵先生的篆刻成就是卓著的,并在中国书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注释:

1.杨坤炳著.《曹立庵先生及其书法篆刻艺术》《书法》杂志,1990:(2).71.41.

2.同上。

3.江海清著.《我和著名金石书画家曹立庵的情缘》《武汉文史资料》2001:(2).100.34.

4.杨坤炳著.《曹立庵先生及其印章艺术》.《武汉文史资料》,总第143.2004:(9).41.

5.同上。

6.同上。

7.杨坤炳著.《曹立庵先生及其印章艺术》《武汉文史资料》,2004:(9).143.42.

8.曹立庵著.《我刻的二方多字印》《书法报》1989:(7).28.总第261.26.

猜你喜欢
印面刀法章法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传统陶印制作技艺及其应用研究
先秦古玺赏析
质地
刀法
多一分不平凡
武师授徒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
章法教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