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河南省民间美术的现状分析

2015-01-28 15:12张笑非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450063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河南民间美术

张笑非 (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450063)

我国河南省民间美术的现状分析

张笑非 (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450063)

河南民间美术艺术文化丰富,自开封汴绣到洛阳宫灯,自朱仙镇木板年画到黄河澄泥砚,此外还有一些蕴含着高超技艺的钧瓷烧汁等等,这些内容无疑都深刻地记载着我国中原华夏文化优秀工艺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毫无例外地体现了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进一步强化我国河南地区民间美术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不仅是针对民间美术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更是体现河南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性举措。从当前形势来看,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河南民间美术艺术当中所蕴含着的遗产也正在开始寻找新的机遇。一方面,一些河南民间美术遭遇了重大危机,有的甚至已面临消失的危险;另一方面,原本数量较多的民间美术艺术传承艺人也逐年减少。因而,保护、抢救处于困境中的民间美术遗产显得至关重要。

河南地区;美术文化;现状;生存危机

河南地区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凝聚着大量人民理想及其生活情感的民间美术和特有的艺术风格,并且世代相传。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河南地区在审美意识、思想意识、物质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等诸多方面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当地的民间美术艺术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从当前形势来看,不单单是在河南,我国由许多民间美术艺术品正逐渐走向流失,具有着显著的“人在艺在,人亡艺亡”的特征。处于古今文化、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大环境下,有效保护我国民间美术艺术逐渐成为了各级人民政府共同面临的关键工作。为了更加有效地挽救那些处于消失边缘的民间美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最终探索出民间美术发展的新思路。

一、河南民间美术具有封闭的传统观念

民间美术艺术是一种和现实生活更加贴近的文化种类。原始艺术与生产活动进行一体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了实用价值以及审美功能并存的民间艺术形式。从古至今,我国民间艺术都以各自为营、自生自灭的方式存在,他们肯当中大多数都是通过民间艺人“口传心授”方式沿袭着。这样的农耕文化主要是家庭式的传承以及师徒制,拥有者很大技术上的封闭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国大部分民间美术艺人和制造者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国熏陶、传承的,师傅怎样做,徒弟就跟着做,由简到繁照着学,对于旁人则是秘而不传。还有一些民间艺人担心自己手艺被别人学会,从而砸了自己的饭碗,所以很多精湛的技艺绝不传授给他人,甚至连自己的兄弟、父子也都藏着手艺,这使很多绝品、绝技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传及损害,一些精湛的技艺也就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最终导致永久性失传的后果,只有少量的民间美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多数民间工艺只是进行家庭作坊式生产。同时,由于资金的限制,很多民间工艺难以达到相应的规模与档次,结果造成这些工艺产业出现了经营惨淡的局面,并且还有一些民间工艺无法和市场发展相适应,也逐渐面临着失传及灭绝的问题。例如,朱仙镇木板年画在表面上看很风光,并且该遗产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到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然而,当你去过朱仙镇便会感到无比的失望。张继忠、张廷旭、郭泰运、姚敬堂、尹国全、任鹤林等于朱仙镇木板年画有关的名人,均各自守着自己的作坊,互相抵触、排斥,这致使朱仙镇木板年画社名存实亡。

二、河南民间美术具有转变性的传统观念

民间美术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形态,并以民众生活为依托,若是没有其生存发展的环境,单纯以商品形式存在着,便会使其出现无源之水、无木之本的局面。在传统社会,我国民间美术不只是生活用品,同时还是一种美化生活的装饰品。从室内摆设的传统家具到造型优美的陶瓷器具,从古朴素雅的衣裙服饰到秀丽精巧的披肩、鞋垫,无一不是民间艺人才能的充分体现。同时这些物品不但使家庭充满生机、趣味,更表达出了一种对生活的希望,一种亲情的温馨。每当我们走进乡间农家,便能到处见到大红大绿的年画、外形独特的器皿、美丽奇异的服饰、传统古朴的窗棂。因而,民间艺术的流通,在社会底层便成为了一种生活必然现象。

每逢佳节,乔迁之喜,生子祝寿、走亲访友,民间都有在市场购买适宜民间美术生活用品的习俗、例如,小孩的虎头帽、大姑娘的鸳鸯鞋、节日所用器具、摆设的家具、老年人的大烟袋等,差不多每样生活用品,都体现了文化习俗的美丽色彩。但是,伴随着新时代以及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变化,有很多人在审美观念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喜爱传统文化,在生活上有了更丰富的选择机会,很多年轻人都逐渐讲求时髦,因此民间美术艺术逐渐远离的人们的生活。传统由剪纸图案组成的炕围花开始被瓷砖所替代,窑洞中从前剪纸画的墙壁上也开始被城市流行的照片以及印刷品所替代,很多新娘子也逐渐抛弃了传统服饰,而选用西式白色婚纱。

此外,电视、网络的迅速传播,逐渐加快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同时也使提高了生活方式到思想观念全面渗透的变化速度。我们从对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市场研究中也可发现,曾经最畅销的年画,在农村中也逐渐出现了滞销,取而代之的是当红歌星、影星的图片和广告。朱仙镇木板年画几乎成为了少数人愿意收藏的物品,其逐渐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基础。很多曾经优秀的艺人、制造者有的转行,有的相继去世。民间美术艺术手工技艺与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下,开始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河南民间美术具有狭隘的实用主义

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世界多极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变化时代,与此同时,也正处在一个民间文化逐步觉醒的时代。伴随着西方文化的迅速扩张,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以及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及其价值观念。随之,传统价值观念逐渐让位于现代化市场观念,尤其是当前旅游行业异军突起,国内外游客对于传统民间美术兴趣的极大提升,很多商人从中受到刺激,这同时也刺激了民间美术创作人对传统体术品的热爱。现今,人们充分认识到传统民间美术艺术品能够转变为商品进行出售,这也为河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国地理总面积在世界上居于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其中民族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各民族、各地域之间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所以生产了工艺美术品也是各具特色。例如,每当我们看到老虎鞋时,它那大红大绿的色彩搭配自然会使人们想起河南人豪放的性格特点;又如,黑色以及深蓝色底子并带有精美几何纹样的服饰则是我国苗族的典型性刺绣,而镶满珊瑚石和绿松石的银质首饰,则一定是由藏族人民进行创造的。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市场化,人们会莫名其妙的在洛阳石窟中发现大量原本产自于沿海地区的贝壳工艺品,也会在河南开封观光时发现西南地区的蜡染以及江南地区的刺绣等随处可见。这些商人不懂得深入研究民间美术艺术的根本价值,同时也不会现今社会的市场特征,他们主要是通过地区之间的差价,使一种原本价格低廉的物品,在外地进行贩卖,通过高于成本价格的几倍或者十几倍,从中获得高额的经济利润,诚然,作为一名商人这样的做法我们无可厚非,这样商品式的流通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当地生产,并且扩大了民间文化传播的范围。然而如此一来,也使民间工艺原本具有的地域性特点开始消失,这种消失了的地域性特点对于体现民族文化差异性是极为不利的。

通过民间艺术能够很好的表现出国家的民族特点,这是审美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然而因创作目的的变化,情感的注入将不再存在,民间美术艺术也基本失去的创新和发展。当前存在的只是对前人创造的诸多重复,有的甚至连重复都谈不上。此外,民间美术一些独特的技术由于遭遇商品化浪潮的袭击,已表现出与社会环境的格格不入,最终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四、当地政府针对民间美术艺术的保护和开发意识不足

部分当地政府由于保护意识相对不足,不能认识到做好民间美术保护工作是传承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甚至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破坏性开发民间美术艺术的行为,并伴有明显的商业化色彩,这些都极大的损害了河南民间美术艺术的有色彩。

例如,我国河南淮阳泥泥狗是当地太昊陵古庙会上具有独特性的艺术品,它造型古朴,并蕴藏着内涵丰富的文化。泥泥狗本身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以及考古价值,在外形方面还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痕迹,一直以来受到了广大考古学家的极大关注,并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当代活文物”。然而,从当前淮阳市场来来看,泥泥狗市场却并不乐观,出售价格相对较低,同时传统手工艺人制作起来积极性也比较小,因此泥泥狗制作的文化传承人也越来越少,在人力物力的投入方面。也和产出无法构成比例,这深深的影响到了淮阳泥泥狗的进一步发展。

五、工业化生产对民间美术造成的不利影响

从当前形势来看,工业化生产俨然已成为了主要生产方式,同时,产业化规模也正在进一步地蚕食着手工化生产方式。现今,许多民间手工美术制作产品正以工业化流程涌入到社会市场。诚然,并不是说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传统手工制品,只是一些传统手工制品的技艺无法由机械设备来生产。例如,流行在宋朝时期的汴绣,它主要是由民间刺绣发展起来,并且技艺相对繁多,相同图案通过不同人来刺绣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处在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传统手工美术工艺品只有在市场作用下不断创新,并在此过程中保护以及继承传统制作技艺,才能使民间美术艺术产生出具有的发展动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及其自身魅力,所以这逐渐唤起了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广泛关注,随之人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对其加以保护和开发。面对当前形势,我们一定在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持续更新的同时,更好地保存华夏民族原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并以此实现文化更新以及生生不息的最终目标。在保护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逐渐向着“民间”回归,并向着优秀文化的源头进行回归,这些无疑都为河南民间美术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1]陶建伟.鲜明的地域特色 浓郁的乡土气息 浅谈民间美术的创作题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

[2]张旗,杨玉梅.当代北京民间美术的走向研究[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

[3]朱小英,王多明.加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构筑精神高地[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

[4]吴禾.民间美术传承发展的奠基工程——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体系的建构[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04)[C].2009.

[5]李雪玲.论民间美术和现代陶艺的契合[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

张笑非(1977年3月),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研究。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河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1GGJS-221),2014年度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河南地方高校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项目编号:SKL-2014-1755)

猜你喜欢
河南民间美术
美术篇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