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印象派绘画作品中的现场感

2015-01-28 15:12周丹丹玉林师范学院237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现场感印象派绘画

周丹丹 (玉林师范学院 237000)

试论印象派绘画作品中的现场感

周丹丹 (玉林师范学院 237000)

本文试图浅析印象派绘画作品中重要的艺术特质——现场感。绘画中的现场感是“自由精神”,性灵的自由、理解的自由、表达的自由,来源于自然状态,又高于自然的一种状态,它把我们从画室和幻想中解救出来,走向现实、走向当下,以绘画的观察和发现、参与和体悟,使创作出的作品变得血肉丰满。从审美的角度来说,绘声绘色的艺术作品总能打动人心,写生绘画的长处是能很好的将绘画的现场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印象派作品可以看到并领略到色彩的冷暖变化所带来的一种奇妙感觉,给我们留下逼真的现场印象。

印象派绘画;现场感

现场所见,是繁复纷芸的。忠实地记录历史、如实地反映生活、谱写时代的主旋律,是记者的天职,他们具备现场意识,通过图像采访,通过屏幕形象,体现“我在场”,这是新闻的现场感;文学家生动传神的用语言文字再现现场情景,抓住人物活动的带有特征性的细节,现场环境的特色,以及事件正在进行着的感人部分,并使描写具有动作感与立体感,从而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的有效方法,这是文学的现场感;画家善于用画笔把握场景和人物活动的各种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尽可能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时空流程和场景,那么绘画中的现场感是什么呢?应该是“自由精神”,性灵的自由,理解的自由,表达的自由,来源于自然状态,又高于自然的一种状态,它把我们从画室和幻想中解救出来,走向现实、走向当下,以绘画的观察和发现,参与和体悟,使创作出的作品变得血肉丰满。记者、文学家和画家他们各自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场感是不同的,所采取的表达方式和媒介也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素材都来源于生活,都善于从真实的生活中挖掘真、善、美的东西。

郭沫若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文艺是诉诸情感的最有效的工具,他是要把一切理论形象化,使理论的骨骼得到血肉,得到色泽,得到呼吸,得到生命,得到一切的音容笑貌,具体的,活鲜鲜的,是献在人们感受的门前,而窜入其堂奥”,这虽然是讲文艺,但对绘画来说是有启发的。从审美的角度来说,绘声绘色的艺术作品总能打动人心,而写生绘画的长处是能很好的将绘画的现场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画家为了寻找题材不必钻进历史、神话和文学的故纸堆,也不必在美丽迷人的东方故事或是神秘的北欧传说中苦苦搜寻,更不必翻动历史的陈诉去描绘勇猛的武士、奔驰的马车和顶盔的骑士,画家们走上街头走进郊外的花园,走进赛马场,拿起画笔准确记录视觉感受,去画所感受到的现场,这种现场感所表达的画面会不让人赏心悦目吗?印象派的发展已经有一个较为完整和清晰的脉络,也有一个独立的标识,应当说,在绘画的漫漫长河中,这是一个既有继承又有审视,有借鉴更有融合的发展。“印象派”一词是根据莫奈绘于1872——1873年间的《Impression,soleil levant》命名,这个词后来也用来指代整个运动,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塞尚、高更、修拉以及梵高等。他们目击式的作品,有立体感,有现场感,欣赏完之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人物风景不再只是作品中简单的背景点缀,而成为了画作的主角。印象派绘画注重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传统固有色的观念,创立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树立了色彩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新颖的形式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种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在欣赏印象派画作时,可以看到并领略到色彩的冷暖变化所带来的一种奇妙感觉。由于抓住了特征,虽寥寥几笔,也给我们留下了逼真的现场印象,在作品所赋予的视觉形象中获得了真切的感受。

克劳德·莫奈,《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棕色的和谐》从颜色中可以感觉到当时现场的天气阴冷,气氛忧郁,鲁昂大教堂的巨大身影耸立于大地之上,现场所见是繁复纷纭的,莫奈不可能把这些都画进画面中,抓住现场情景的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这幅画面具有鲜明的现场感,有人物的活动,有环境的介绍,也有细节的描绘,作品的主题与画面的情节一目了然,格调优雅,现场的气氛平和,然而就是这样一幅在今令人看来没有任何怪诞离奇意味的画作,使人看后有亲临郊游现场的真实情景,这是作品的现场感带来的艺术魅力。印象派中更接近自然品质的语言大师卡米耶·毕沙罗,他的作品《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由光秃秃的树木,烟囱以及耕得井然有序的田地构成的初秋景色,俞发地给人加深了这种现场印象。埃德加·德加喜爱抓住瞬间,并且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现场的真实,《舞蹈课》的画面重视色彩和运动,通过芭蕾舞女演员腿部有节奏的动作和她们短裙的轻盈,而使人想起梦幻舞剧,对现场感的敏锐察觉,捕捉到瞬间动作的研究,让我们仿佛和舞蹈演员们一起听于勤·佩罗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课。新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修拉,晚期作品巨幅油画《大碗岛上的一个星期日》画面用静谧、冷漠的色点组合,呈现了盛夏的一个星期日下午,大碗岛河畔草地上休憩游玩的各式人物,无数细小的色点创造出一种夏日炎炎自然光绚烂的效果,给人以阳光闪耀,影影绰绰的幻觉,若隐若现的场景,色彩斑斓的现场感。

绘画作品应忠实生活、反映时代,绘画作品的制作,要求画家有现场意识,这是一种责任。如果说绘画作品也是一种产品,那么绘画作品也存在两种制作方式:一种来自原产地,来自现场作画;一种是非原产地的,属于“来料加工”性质,如同大众最相信原产地产品一样,他们对于绘画也最相信来自现场绘画的作品,画家不在场,做出的绘画作品,也不一定没有现场感,但画家如果亲临现场,到现场取得第一手资料,目睹景物事件的全过程,思考分析面临的对象,不被表面的现象迷惑,现场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正如塞尚所说:“所有在室内、画室里完成的画都无法与室外完成的比美,人物与大地之间的对比是令人惊奇的,风景是那样壮观,每当我见到美好的静物,我就下决心非在户外画画不可。”

画笔应该有一种随物赋形的隐形功能,它会走路,人们不再看见创作者,只能隐隐感觉到它似乎存在,否则就让人感到画面的痕迹显得较重。印象派作品的笔迹中就有这种隐形功能,让我们能够深深感觉到强烈的现场感,其作品中力图反映生活和内在的现场精神世界,坚持艺术家的“在场”和画面的“临场感”是值得推赞的。现场是艺术家的生命,但是正如生命形式的给养需要血液的供应、心脏的搏动、四肢的力量等等,如果只要现场,而缺乏本身的内在素养,绘画也只能是不健全的,甚至是冷冰冰的。从这一点上,印象派作品中的现场感是值得我们体验和推究的。

[1]常宁生编译.《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西】毕加索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易英主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学报优秀论文选》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4]孙益学译.《十九世纪绘画艺术》【爱】乔治·摩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现场感印象派绘画
名家
「印象派画家」金农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浅论电视新闻特写的关键要素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
电视新闻现场感初探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