侈乐和适音美学思想与当今音乐现象的碰撞

2015-01-28 15:12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650500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吕氏春秋编钟过分

王 婷 (云南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 650500)

春秋战国晚期,早期制定的周代礼乐制度已经荡然无存,宫廷雅乐中曾经代表各地民谣的音乐因其被定型化,宫廷化而丧失了原始的生命力,随着各诸侯国势力的强大,其地方统治者对原本的礼乐制度不屑一顾,随着个人欲求的增长,诸侯王们更是将音乐活动推向了以享乐为目的,以炫耀为手段的高峰。以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为例,因为历史文献中很少有对曾国的记载,这就证明了曾国在当时不过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可就是这个小小的国家,随着墓葬品的出世,我们发现它的君主,居然拥有一个一百多件重金属乐器的乐队,同时还拥有一支“房中乐”室内乐队。那么大的宫廷乐队,首推其中的就是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六十四枚,音域共跨五个八度的精美编钟,这在当时的冶炼水平及生产力下,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才可以铸成,这种在音乐上豪华奢侈的享乐方式,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曾国就这样,那在那些诸侯大国中更是不能想象的,随着各诸侯国的灭亡,一统天下的秦国学者们看到这种现象,忧虑着自己的国家,随之产生“侈乐”这一观点,以及其对立观点,即“适音”,秦国的学者们,在总结了前人的美学思想基础上,主张提倡“适音”反对“侈乐”。

一、何为“侈乐”?

“侈乐”一词原文如下“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务以相过,不用度量,奢侈享乐”什么是“侈乐”?《吕氏春秋》认为“为木革之声则若雷,为金石之声则若霆,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以钜为美,以众为观”“务以相过,不用度量”,这就是对“侈乐”的定义,换成现代的话说,侈乐指的是,在音乐的构成及演奏等方面,乐器种类纷繁,数量众多,其体积庞大,形态各异,所演奏的音乐离奇怪诞,混乱嘈杂,震耳欲聋。现代人压力过大,需要特殊的宣泄方式,于是产生了迪高这种东西,诸位回忆一下,迪高中的音乐是否就正是这样的?震耳欲聋的诡异音乐!何尝不是“骇心气,动耳目,摇荡生”使人的身心受到伤害。

二、何为“适音”?

在《吕氏春秋》中,其原文为:“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何谓“适音”?《吕氏春秋》的阐述是:“夫音亦有适:太巨则志荡,以荡听巨,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太小则志慊,以慊听小,则耳不充,不充则不詹,不詹则窕。……太钜、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也。”这句话强调了声音的强、弱、高、低都不要过分,巨大的声音会伤害人们的听觉,弱小的声音也不行,因为人们听不到,而过于高的音尖锐刺耳,过分低的音令人无法感受音乐,从音乐与人的性情,心情的关系谈音乐的宗旨在于“和”,强调了在以畅快的心情听音乐的基础上,过分强,过分若,过分高,过分低的音乐不能给听者带来听觉上的享受。“何谓适?衷,音之适也”,意思是:怎样才是“适”?就是“中”乐音的适中。这句话论述了儒家“和乐”的思想。“适”的乐音,就达到“和”的境界了。适音养性情,《吕氏春秋》在肯定了人可以有欲望的情况下,主张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因此要提倡“适音”。闲暇的下午,好听的“适音”,节奏、旋律舒缓流畅的音乐,可以让人心情放松,性情平和。

三、提倡“适音”反对“侈乐”的现今意义

每年各个电视台上都有各式各样的晚会,这样的晚会开支少则上百万,多则千万以上,以我们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例子,也许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欣赏水平提高了,眼光挑剔了,每年在我的记忆中都是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的灯光、舞美,那些喧宾夺主的伴舞者以及那些华丽服装,以及中途不断换装的主持人们的服装与首饰,每次看到,我都会想:这些用来办晚会的钱能救助多少失学的儿童和无钱救治的穷苦百姓。然后每次晚会结束,除了记忆中的热闹与华丽,有动人心弦的曲子留在了观众的印象里了没,有那首歌是观众念念不忘的?有没有令人难忘的舞蹈?诚然,社会发展,国家强盛,办个晚会也是显示综合国力强盛、人民富裕,可如此这样发展下去,不加以节制那真有“现代侈乐”之表象。而我们的提倡“适音”反对“侈乐”这一观点,正与今年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谋而合,“声音之道,与政相通”!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音乐评论家、音乐鉴赏者来关注“适音”这一音乐美学思想。

猜你喜欢
吕氏春秋编钟过分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编钟
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曾侯乙编钟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怪你过分美丽,让我一见钟情
你是“过分幻想儿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