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德华斯泰肯看摄影中的“跨界”

2015-01-28 15:12吴波宏清华大学艺术学院100084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画意跨界商业

吴波宏 (清华大学艺术学院 100084)

吴波宏 (清华大学艺术学院 100084)

爱德华·斯泰肯是20世纪最成功的摄影家之一,他在画意摄影和商业摄影领域都获得了巨大成就。他敢于挑战自我、大胆创新,不仅开拓了摄影的表现形式,还鼓舞了更多的摄影家加入了“跨界”的队伍。

斯泰肯;摄影;跨界

一、斯泰肯的“跨界”成就

爱德华·斯泰肯是20世纪对摄影最具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于1879年出生在德国卢森堡,幼年就随父母移民到了美国,16岁在母亲的鼓励下开始自学摄影,并很快在欧洲和美国摄影沙龙中崭露头角。1902年,斯泰肯跟随施蒂格利茨1、保罗·斯特兰德2等发起了追求摄影本身的表现物质为宗旨的摄影分离派运动。自此,摄影摆脱了绘画的制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1923年,斯泰肯被杂志《名利场》评选为最伟大的人像摄影师,随后在该杂志担任首席摄影师长达13年之久。二战期间,爱德华·斯泰肯自愿参军并指挥太平洋前线四千多名军事摄影师的工作。1947年起,斯泰肯开始出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在任职的15年间,他为美国及世界摄影家组织了32次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影展,曾举办的《人类家庭》摄影展览,汇集世界影像大全,在摄影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像。爱德华·斯泰肯一生荣誉无数,他不仅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还是美国摄影界的先驱,美国总统肯尼迪曾为他办法“自由勋章”,来褒奖他一生在摄影艺术上的成就和贡献,1964年,他获得了美国摄影年鉴颁发的“摄影成就奖”,并被评为20世纪最杰出的人像摄影家。

除去他从事摄影部主任的这些年,仅仅从他拍摄生涯来看,斯泰肯一直都在突破和尝试。他横跨彩色与黑白,画意摄影与直接摄影,艺术摄影与商业摄影。在他漫长的摄影生涯中,他拍摄的题材涵盖了人像、风景、广告等等众多的门类。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如果你从事商业艺术,不论是绘画、设计、摄影还是别的艺术门类,再从事纯艺术创作的时候会力不从心,或者说脱离不开商业的影子。商业艺术与纯艺术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当然,大部分的人认为是这样的,也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是对于像斯泰肯这样的情况又能作何解释呢?其实,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上的误区,但是很难摆脱这种偏见。如何能够兼顾商业艺术与纯艺术?斯泰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成功案例,所以认真的去分析他的生平中经历的事和过程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看他如何能够轻松的在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之间游走,而又能够把两方面都做到极致。

二、挑战自我:斯泰肯的成功所在

最早的画意摄影主张拍摄从形式到内容,包括后期的处理都模仿绘画,这就不能不提到斯泰肯的拍卖记录。其早期画意摄影的经典之作《池塘月色》,这幅作品是斯泰肯送给斯蒂格利茨的的礼物。随后斯蒂格利茨将照片与其他的作品一起捐赠给了大都会美术馆,照片在捐赠之前,展览于纽约摄影分离派的小艺廊及其他地方,在《摄影作品》杂志发表不久后便被转载,出现在当时大量的评论文章里,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参照点。这幅作品犹如一幅油画,打破了摄影中的限制,用画面充分证明了摄影也可以像绘画一样表达出丰富的情绪与内涵,这张作品代表了在那一个时期斯泰肯的摄影风格。画意摄影风格对当时还比较保守封闭的纽约摄影界而言,是很难被接受的,很多人对这种风格持否定观点。在展览和推广的促进下,这种风格才慢慢的被美国人所接受。

而到了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斯泰肯摒弃了画意摄影的风格,开始转向聚焦清晰准确的写实主义风格摄影,当然,这里斯泰肯的转变也是受了斯蒂格利茨的影响。斯泰肯的风格转向了直接摄影,从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那幅为JP摩根3所拍摄的肖像便可以看出,照片中的摩根眼神犀利,令人胆寒,旁边椅子的扶手犹如一把匕首,令人遐想,更是成为了经典。这可能和他一战时期为美国军方工作有一定的关系。到了1932年,纽约时尚出版集团与斯泰肯签约,使他成为了该集团旗下《名利场》和《时尚》杂志的首席摄影师,这次合作不仅成为斯泰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收获了“现代时尚摄影第一人”的美名,从此,时尚照片才正式取代时尚画,在杂志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直到今天。当然,斯泰肯从事商业摄影也是有原因的,当时斯泰肯要支付前妻的赡养费,经济窘迫的他其实也是很无奈的加入了商业摄影的拍摄中,因为那个年代如果艺术作品和金钱扯上关系就等于是玷污了艺术,会受到人们的轻蔑,虽然如此,斯泰肯还是在这个领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艺术才华,他在杂志就职期间,一方面把画意摄影风格融入了商业摄影中,另一方面又一改时尚摄影无聊空洞和保守的摄影风格,以清晰、锐利和更具现代气息的摄影风格进行商业摄影的创作。斯泰肯在为时尚杂志拍摄时,注重强调模特本人的个性和气质,而服装、饰品,包括摄影手法的考虑则完全围绕着人物个性塑造的出发点。把之前所学习的技术、想象力和眼光,那些之前在摄影创作中应用的手法应用到商业摄影当中去,去让大众感到愉悦。这样的观点对于当时的时尚摄影来说完全是革命性的,他引领了全新的摄影潮流并且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摄影师也不断的在这位老前辈的基础上不断的丰富,将斯泰肯的理念延续直至今日。

由此我们看出,斯泰肯的摄影生涯是在一种不断的挑战和变化当中的,当然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外在原因包括他的家庭的变化、来自于朋友的影响和建议、来自经济上的压力等等一系列原因。但是,这里最不能被否认的就是内在的主观上的个人因素,斯泰肯敢于挑战自我。纵观他的转变,每次成功之前都是打破了原有的定式并被当时的人们不解和质疑,但每次都得到了成功。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斯泰肯之前对于摄影技术和理论的积累,包括艺术知识与技巧,这是他不论从事所谓商业摄影还是艺术摄影的基础;另一方面就是个人敢于突破和创新。一个人在选择事业的道路上,很多时候都很难突破原有的状况。突破意味着你要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和道路,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新的方向,那么失败就成为了家常便饭。但是改变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之前的积累,如果将所有的都改变,这样的话又会掉入了另一个思维定式之中不能自拔,这也就是为什么商业艺术和纯艺术很难兼得的原因。斯泰肯在商业摄影的工作中,坚持运用自己在艺术领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办法,虽然与当时的商业氛围和环境格格不入,但这这种创新使得当时的商业摄影具有了更多的艺术气息,更深入地表现商品的价值,更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因而成为了他成功的原因。商业广告是一种最贴近大众的艺术消费,相对更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感受。相比之下,纯艺术更多表现的是艺术家的思想,其发展的脚步具有开拓性,一定是超越商业广告制作的。因此,一方面,优秀的商业广告的创作一定是按照艺术工作的原理和方法来进行的,另一方面考虑到大众对艺术理解的滞后与商业产品推销的基本原理,商业广告需要在艺术表现方面再进行一些微调。这就是斯泰肯给我们的启示,是一种开拓意识,创造性的摄影应该具有大胆创新、挑战自我的能力。

三、“跨界”带给摄影更多创新

从斯泰肯的这种“跨界”开始之后也确实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在有意无意的进行着类似的尝试,这种“跨界”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在摄影里的“跨界”,在艺术摄影与商业摄影之间。比如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他从工学系摄影专业毕业,进入日本著名的电通广告公司任广告摄影师,这似乎与他之后拍摄的类型风格毫无关系,但实际,在找到了属于个人的风格化的视觉语言之后,不论是对于商业摄影还是艺术摄影来说都很有帮助,特别是在商业摄影中更可以起到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在前两年荒木为《vogue》拍摄的Lady Gaga,以及为《色戒》电影日本宣传拍摄的汤唯与王力宏都是商业摄影的应用,在这两组照片中都具有强烈的“荒木”风格,但又不失时尚摄影所应该具备的商业元素。另一类是在摄影与其他行业的“跨界”,比如著名的摄影师杉本博司,他经济学毕业以后一直从事着古董生意,同时在进行着摄影的创作,随着摄影创作和语言的成熟,他已经成为全世界知名的摄影师,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现在的杉本博司也在进行一些建筑和装置的创作,这些看似无关的专业知识再被合理的整合和加以利用之后都能很到位的体现出作者的想法,甚至是学习经济学的知识也很好被应用在作品的推广以及营销当中。

对于这些跨领域的摄影师来说,行业与行业之间原本清晰的边界变得模糊,之间互相融汇交错,这也使得这些跨界的摄影师的作品所包含的意义更加的丰富,意境更为的深远,更高的自由度,更多的选择,更符合后现代的语境,如并置、重组、结构等等,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

注释:

1.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是一位身兼各派的全才摄影家。他早期曾是画意派摄影高手,后又成为纯粹主义摄影的倡导者和写实摄影的先驱者。作为摄影分离运动的先驱,他与一些艺术家积极向美国艺术界引进包括马蒂斯、毕加索在内的欧洲前卫艺术家,对美观现代艺术观念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艺术之父”。

2.保罗·斯特兰德 (Paul Strand,美国)1890年10月16日生于纽约。1910年做照相师,习业于斯蒂格里茨,后来成为电影摄影师。

3.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Sr.,1837年4月17日-1913年3月31日),美国银行家,亦是一位艺术收藏家。1892年,他撮合了爱迪生通用电力公司与汤姆逊-休士顿电力公司合并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在出资成立了联邦钢铁公司后,他又陆续合并了卡内基钢铁公司及几家钢铁公司,并在1901年组成美国钢铁公司。

[1]佩内洛普·尼文,爱德华·斯泰肯. 浙江摄影出版社,2010-01-01.顾铮.世界摄影史.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

[2]杉本博司.直到长出青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2012.

个人简介:

吴波宏(1988—),男,江苏南京人,现为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摄影理论及实践

猜你喜欢
画意跨界商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刘少民
王澍建筑作品中的传统水墨“画意”表达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