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散文化倾向刍议

2015-01-28 15:12刘贵民长春日报社13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散文化散文形式

刘贵民 (长春日报社 130000)

新闻的散文化倾向刍议

刘贵民 (长春日报社 130000)

作为一种中国文化长盛不衰的文体,散文以其形散而神不散、灵动而远逸而深受广大读者喜欢,因而有人这样说:读文如观画,浑然一派中。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为了能够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事实的真相,传统写法往往趋向于更多地使用白描的写法,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新闻显得干涩、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把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效果就大不一样,用散文之灵动补新闻之呆滞,用新闻之厚重补散文之不足,便会相得益彰。

新华社老社长、新闻界的泰斗穆青同志就曾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我觉得,从广义上讲,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新闻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为什么新闻就非得受一定的格式束缚不可呢?我认为,我们的新闻报道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穆青的话正是代表了老一代新闻工作者对新闻形式改革的一种期望。事实上,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报道变得更注重受众的情感审美,更注重用生动的语言和活泼的结构引导读者向事件和情感的纵深思考,更加强调理性。而新闻的散文化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个作用。

《长春日报》作为党报,几年来通过尝试在散文化运用上有过经验和突破,进行过研究和探讨。总结出新闻的散文化可以体现在新闻写作的结构、标题、开头、主体和新闻的各个角落,但这并不是说一定要把所有的新闻都写成散文,而是要注意借鉴散文的语言、散文的结构、散文生动的形象以及细节描写等手法,那些现场短新闻、特写、通讯尤其适合用散文的手法表现。同时还要根据采访题材的不同要加以区别,不能揉进散文因素的就不要强来,否则,易产生无病呻吟的反作用。那么,散文的手法具体该怎么运用呢?

一、新闻文章标题的散文化

标题是文章的脸,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标题活泼大方就能吸引人,标题死板呆滞没人会感兴趣。因此,标题的散文化尤其重要。我们看一下这两个标题哪个更好:A长春地下水资源短缺。B我们的脚下是空洞。前一个比较写实,说出了新闻事实的基本内容,但这种标题谁都能拟,是常见的大路货。而后一个则显得与众不同,不但说出了新闻的基本事实,而且还说出了新闻事实达到的程度,更形象更直观,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这样的标题确实是好,但在具体写作中怎样才能起出来呢?我们在取得基本新闻事实后,在不脱离新闻事实的情况下,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比如,长春市有几个臭水泡,一到夏天就散发恶臭,写这样一篇稿子,一般的标题就是“省城臭水泡何时治得了”,这也算是不错的标题了。但是,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上面所说的标题是从人的角度来说的,臭水泡怎么就治不了呢。虽然针对性比较强,但也就使其有了局限性。如果从整个城市来考虑,是不是使标题更加高屋建瓴呢?因此,这篇稿子最后的题目成了《暗疮爬上省城的脸》。一个拟人手法,一个角度转换,标题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更加切中要害,也更有了韵味。其次,拟标题要采用多种修辞方法,这也是散文的一种利器。修辞方法的使用能使标题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能引起人们注意。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似人、比喻等。拟人类的像《中华鲟在餐桌上哀号》《鸟儿愁语向谁说》等,比喻类的像《一盒月饼半亩田》《长春两商家上演对台戏》等,还有其他的一些倏方法都可以采用。

二、新闻文章开头的散文化

文章的开头采用散文化的写法,能诱发读者的求知欲,增加可读性,让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的侵入欲。一般来说,开头采用散文写法的比较多,记者为了追求一种意境,营造一种氛围,往往采用散文化的抒情笔法。有的采取引入的方法,比如,《我们的脚下是空洞》的开头,“我的眼泪是世界上的最后一颗盐”这句歌词与“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这句节水广告词相比,就显得太浪漫了。我们没有信口开河,连续三年的大旰实实在在地证明,水正一滴滴地离我们远去。比如《爱女的生命长征》的开头: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母亲!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用她那感天动地的母爱牢牢地支撑起女儿那几乎坍塌的生命,整整15年!15年,她信写了两尺高,车票攒了一大摞,钱花了十几万,路走了一万多公里。这一切记载着一个伟大的母亲那深沉的爱,正是这伟大的母爱,拯救着她女儿从18个月起就岌岌可危的生命。一段抒情,先调动了读者的情绪,激发读者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

三、新闻文章正文的散文化

作为新闻的主体,一篇稿子的正文是详细叙述事件的部分,因而在这部分掺入散文的因素就能使读者更形象地看到事件的本来面目。一般说来,散文因素在新闻主体的应用比较广泛,有时是散见于文中,有时是成段落的,有时是描写,有时是抒情。比如《为了我们的朋友不再受伤》的开篇词中写道:地球不是人类所专有——骠悍有骠悍的道理,羸弱有羸弱的原因,聪明有聪明的美丽,愚顿有愚顿的光辉。一串排比句把一个道理说得文才横溢。

四、新闻文章结尾的散文化

作为文章的结尾,应该有一种言虽已尽意未尽的味道,但是如果结尾仓促生硬,就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僵硬的感觉,也会破坏文章的整体结构。强果结尾采用散文化的方式,则给人一种绵软悠长的回味,言虽尽,意未绝。比如2005年南方某报刊载的《时代弄潮儿》的结尾:结束采访,走出红光厂区时,我们发现2004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望着潮水般奔涌的满目新绿,使人又想起宋人潘阆的那句诗:“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我们相信,面对滚滚而来的改革大潮,船员们又在准备新的搏击、新的冒险,他也一定会带领红光人取得新的成功。有一则电视公益广告,小鸟被人类杀害后,结尾是一个小鸟流着泪对人类说:我们是朋友,为什么会这样?结尾都有一种延伸性,让人读完文章,仍有回味,犹如曲之绕梁,意蕴绵长。

新闻还有很多部分都可以采用散文化的方法,把散文化的东西揉进新闻,无疑会使新闻更加丰富多彩,能更加激发读者的读欲。目前,新闻的散文化虽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正在潜移默化地被应用,而且还是一个正在趋于完善的走向。

随着报业市场的竞争,我们发现新闻的形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成不变的老旧方式正在市场的冲击下渐渐委靡,一种种崭新的形式在不断的探索中越来越显现出鲜活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反映社会变化、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新闻事业,其报道领域也由此扩大,新闻报道形式的变化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如果仍用原来的老一套,那么我们的新闻报道便会以同一幅面孔出现,使新闻失去应有的活力,读者望而生厌。从内容出发探索表达形式,使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而值得关注的是,一种具有感染力、震撼力而又文采沛然的新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地出现了,这就是新闻的散文化倾向。

猜你喜欢
散文化散文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散文化
浅谈消息写作中文学化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