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葫芦艺术引入地方初中美术教学的可行性探究

2015-01-28 15:12郁新颜南通大学22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南通民间艺术葫芦

王 璐 郁新颜 (南通大学 226000 )

每个国家、民族、地区都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文化,正是这些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当前世界美术教育呈现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关注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主张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这一追求也充分反映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此做了明确的表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民间艺术尤其是地方传统美术是否能以更大的比例纳入美术教学课堂,融进美术教材里,突显民间艺术的价值,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来获得对民间艺术的重新认识和对民间文化的基本信念,也是我们近年来一直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一、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在目前视觉文化冲击的环境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忘,导致优秀文化遗产得不到重视,更难以得到继承。而今,新的课程改革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新编的美术教科书正是以学生发展为主要思想,注重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究精神。教师在正常的教学实践过程外,可以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广泛普及,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指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堂外。地方民间美术作为民族传统美术的组成部分,与现代化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相似性。南通葫芦艺术是南通地区历史积淀的文化载体、是直观、具体的历史见证和物质记载。她生动的记录、证明着南通地区历史的发展和特征。因而将此文化引入初中教学中是必要的

二、南通葫芦艺术作为就地资源的可行性

1.自然环境

葫芦作为遍布世界生长、繁育能力最强的广生态物种,从远古就和人来结下了食用、器用的不解之缘,是人类文化根脉发生阶段的不容忽视的文化元素。因它是草本植物,其枝茎称为“蔓”。“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福禄”“万代”即是“福禄寿”齐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征。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表意家族人丁兴旺、世世荣昌。葫芦在我国民间素有“宝葫芦”的美誉,一直被视为吉祥物,与文学、艺术、宗教、神话传说、民俗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葫芦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南通非物质遗产葫芦艺术在种植规模、种植年限、国家省市级的参展数量、作品的质量在江苏地区是唯一的,南通地区能拥有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种类,是难能可贵的。

2.人文环境

素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南通,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北宋初年,著名教育家胡瑷就是从南通这块土地上走出去,推行“苏湖教学法”,开启了全国一代教育新风。100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主张,把教育事业放在有关国运盛衰和民族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他毕生办校400余所,可谓教育大家。南通也因此而诞生了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等师范学校及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诸多个第一。南通拥有一批名校长和名教师,现有特级教师100多人,其中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名教师6人。

南通市政府很重视,组织拍摄过专题片,全方位向外介绍南通的葫芦艺术,海门的徐晋庭先生还专门撰写了《葫芦王陈宝龙》一书,经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葫芦艺术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这一文化形式在南通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传承人的经历、对艺术的敏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促成了精湛的葫芦艺术,在风格上与其他地区的有很大的差异性,反映了南通地区的地域文化。2010年,南通葫芦艺术正式纳入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是入住南通非遗工坊的18种民间艺术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据笔者与传承人交谈得知,葫芦艺术这一文化由于两个孙女都无意继承,已经面临缺少传人无以传承的尴尬境地。笔者渴望将南通的葫芦艺术引入地方初中教学中,将它的区域性特点、文化内涵、审美特征、制作工艺、情感表现等多方面串联起来研究,以此为南通的民间艺术研究添砖加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

三、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在编制与设计上的针对性

1.选择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

我国的美术教育大约集中在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这三个阶段。我国的初中生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之间,称为少年期。这个时期他们对各种颜色比较敏感,分析与综合能力,探究新奇事物的主动性,对抽象材料的使用能力都有所加强。记忆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无意识记忆到有意识记忆发展,记忆中情绪来体验材料的兴趣也增强。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正在逐渐发展,这使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变得空前的广阔。但在很大程度上,具体形象思维仍起到重要作用。

在南通葫芦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中,本着以采风为基础,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传承人的种植,采用雕刻彩绘和镶嵌,并巧妙利用松针,草,羽毛,植物纤维,藤蔓,树叶等材料与葫芦本身结合,分析和比较各个地区的葫芦艺术特点。

2.选择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内容

通常初中美术开设的教材,看重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美术创作与应用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艺术作品不仅局限于形式美法则,还在于技术美及艺术功能性。现在的教育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不仅在于加强教学中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教育内容,还在于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因此,南通葫芦艺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在这方面的内容给予加强。

3.选择能够拓展文化视野的内容

南通葫芦艺术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挖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结合当代的时代特点由学生运用现代的形式和题材进行创作。时代的不同因而孩子们的思想也有所不同,运用葫芦这个载体,使孩子们发挥想象,拓展思维,从而使这一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四、结语

南通葫芦艺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将葫芦艺术引入地方初中美术教育中能增加学生对朴素,大自然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对美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美术教育的实效性、 提高美术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1]黄毓任,冒键.南通历史文化概观[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张自强.履痕:南通民间文艺家剪影[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6.

[3]徐晋庭.葫芦王陈宝龙[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5.

[4]赵申.中华葫芦文化谈略[[J].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6).

[5]周俏纨.试论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J]. 现代教育科学. 2004 (06) .

[6]严抒勤.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建构的理论思考[J]. 中国美术教育.2003 (02) .

[7]王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多元化模式[J]. 教育评论. 2003 (02).

[8]王文章.《尊重科学规律创造性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

[9]钱初熹.《美术鉴赏及其教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

[10]潘慧玲.教育研究的取径——概念与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

[12]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13]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14]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

[15]崔允都.《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

[16]郑海斌.中学教育心理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P16.

[17]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8]Barrett, D., Kurian, G., & Johnson, T. (2001). 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Brown, F. B. (2003). Good taste, bad taste, & Christian taste:Aesthetics in religious lif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Bychkov, O. V., & Fodor, J. (2008). Theological aesthetics after Von Balthasar. Burlington, VT: Ashgate.

猜你喜欢
南通民间艺术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百企结对 携手并进:南通展现时代担当 致力推动跨江融合
南通职业
民间艺术篇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宝葫芦
画葫芦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