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大学生黎语使用状况调查
——以琼州学院为例

2015-01-28 15:12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570100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民族语言黎族双语

吴 艳 (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570100)

黎族大学生黎语使用状况调查
——以琼州学院为例

吴 艳 (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570100)

信息化的时代,黎语在汉语强势的影响下,出现衰退的现象。本文以琼州学院黎族大学生为例,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法,调查黎族大学生黎语的使用状况和使用态度,并对如何在黎族大学生当中推广和传承黎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黎族;语言态度;大学生

琼州学院2012年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QYQN201203)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交流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文化间的频繁交流,某些民族的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一些民族语言、小方言片正在慢慢的萎缩,乃至消失。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接触带来了语言间的接触,而语言接触的结果要么是形成双语现象,要么就是弱势语言慢慢的为强势语言所渗透,形成混合语,或者完全被替代,乃至完全消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0年发布了最新的“全球濒危语言地图”,该地图指出有199种语言处境告急,其中有18种语言被列为“极度濒危语言”,从此可见,对濒危语言的保护已经到了极其迫切的地步。

黎族是海南岛的世居民族,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海南省总人口786.7万人,其中黎族人口117.3万人,占海南总人口的14.91%。虽然黎族有百万之众,但据有关语言学家调查,真正掌握黎语的只有不到50万人,而流利使用的人更少,大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由于受到普通话和当地海南汉语方言的影响,30岁以下的年轻一代,通晓黎语的更是少之又少。有些方言片区的土语,甚至只有不到两千个人使用,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黎语在几十年之后有可能也会变成“极度濒危语言”。

语言代表着文化的传承,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没有文字的民族,只能靠口口相传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黎族没有文字,但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一旦语言消失,这些文化也会随之消失。为了挽救正走向衰退的黎语,语言学家正努力对黎语的进行全面的描写。本人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关注黎族大学生的黎语使用状况,分析他们对黎语的使用态度,探讨黎语在年轻人当中使用频率不高的原因,为保护黎语和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调查研究对象及调查方法

如前所提,在黎族3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较少使用黎语,尤其是25岁以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其汉化状况尤为突出。而对这个群体的黎语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可以为我们探讨黎语在年轻人中产生的语言变异情况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样本、

此次调查选取了琼州学院的黎族学生为调查对象。琼州学院位于海南的最南端——三亚,是海南琼南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三亚东邻陵水自治县,北依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毗乐东黎族自治县,其市区西北部还有黎族聚居地,

这样独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琼州学院有大量的黎族学生生源,除了以上几个地方,还有来自昌江、琼中、保亭、五指山等黎族自治县的生源。因此,选取琼中学院的黎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不仅人数足够,而且调查涵盖面广,数据有说服力,样本更为典型。

调查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辅以口头采访的方式调查黎族学生的黎语掌握程度。按照设计问卷、选取问卷对象、调查问卷、问卷数据处理、问卷分析等几个步骤进行,用来获取其语言态度的差异及比较不同变量对语言态度的影响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共发放了133张调查问卷,回收了132张,有效问卷132张,回收率为98%。其中男生27占20%,女生105占80%,调查对象年龄在19-2岁之间,平均年龄22岁。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问题设置主要是为了了解现阶段黎族大学生当中的黎语使用情况,第二部分旨在调查黎族大学生对黎语的基本态度,现就两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黎族大学生黎语使用现状分析

该部分主要从“最先学会的语言”“和家人使用的语言”“对民族语言的掌握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最先学会的语言

从调查结果来看,以黎语作为母语的同学才占39%,这个比例并不高,因为有56%的调查对象来自农村。这说明随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其汉化程度也随之加强,在日常频繁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传播当中,和外界的交流都使用非黎语的方言或普通话,在农村,黎语的使用场所和范围在不断缩小。

此外,44%的调查对象来自城镇,他们的父母一辈大多在城镇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受过较高程度的教育。这些黎族学生自小在城镇出生、成长、接受教育,父母在单位和在家里都不讲民族语,脱离了黎语的环境,这些学生要么使用当地通行的海南方言或其他方言,要么就将普通话作为母语习得。

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外地来海南的内地人越来越多,那么掌握普通话也成为了黎族人的必备技能,我们看到,作为母语习得的语言,普通话和海南汉语方言在黎族大学生当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的,都是30%,可见社会经济发展对黎语的强势影响。

2.和家人使用的语言

数据显示,和家人进行沟通时,黎族大学生使用海南方言的比例为36%,其他占16%,普通话则高达57%的比重,黎语只有48%。随着黎语在年轻人当中使用频率的减少,黎语在家庭环境当中已经让位给普通话,受当地通行的汉语方言的影响也颇深。

这说明了至少两个问题,一方面,黎族父母或许是由于工作环境,或者是怀着对汉族生活方式及文化的向往,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融入到当地主流的汉族文化当中,接受汉族的教育,能够站在更高的平台,所以在日常交流当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普通话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子女或者从小就生活在城镇当中,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使用黎语的机会,甚至连自己的父母也没有创造讲黎语的条件;或者由于父母的刻意培养,就算生活在农村,习得的母语也不是黎语。这样一来,年轻一代的黎族大学生不会讲黎语,也就缺乏了黎语的母语意识,即便和家人交流只能使用黎语之外的语言,由此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民族语言教育观念淡薄。

3.对本民族语言的掌握程度

自认为对民族语言非常了解的有27%,40%的学生自认为对黎语的掌握程度一般,而“知道一点儿”的占了16%的比重,不了解或完全不懂黎语的占据14%的比重。由此可见,黎语在黎族大学生当中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绝大多数的人对黎语只停留在基本的词句的了解上,完全说不上“会”黎语,更有一部分的学生根本就不会,而相对能够流利的用黎语进行表达基本想法的学生,也存在黎语技能退化的现象,因为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方言的影响,有一些人已经不能用规范的黎语来传情达意了。

调查的结果是令人担忧的,如何再不给予重视,黎语在年轻一代当中得不到很好的延续,面临消亡不是不可能的事。

(二)黎族大学生黎语使用态度调查分析

虽然大部分的黎族大学生的黎语能力低下,但调查中我们发现,黎族大学生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能深入的了解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有59%的调查对象表达了对本民族语言的自豪感,还有50%的人愿意学习黎语,了却不会黎语的遗憾,还有93.2%的学生表示对“年轻人不会黎语”的担忧,“希望能推广和保护黎语”,“自己也希望成为一份子”,对于黎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比如说织锦、剪纸、打柴舞等等,99%的人热情高涨的表示“很感兴趣”“想学”。

由此可见,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城镇,不管对黎语的掌握程度如何,黎族大学生们对黎族有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而这些认同感和民族意识体现了他们想了解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强烈愿望,这也为今后黎语的保护和推广工作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当然,还有一部分的调查对象对黎语的态度较为“漠然”,认为黎语的未来“与自己无关”,“要顺其自然”,那么,我们今后要相应的加强宣传,以增强黎族大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

在对黎语的实用性态度上,与父母一辈迥然不同的看法,68%的黎族大学生认为学习本民族语言不会影响到汉语和外语的习得,只有40%的调查对象表示父母从小就比较注重他们民族语言能力的培养。随着文明进程的加快,黎族社会受教育的人群越来越多,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了不让小孩从小就输在起跑线上,在今后升学、就业上具有可以和别人竞争的能力,那么,掌握普通话和当地强势的方言,还有英语就势在必行了。所以,父母一辈从小就有意识的和孩子说方言、说普通话,还让孩子学英语,因为“有用”,而黎语就被视为“过时”,“对孩子和其他人的交流无甚作用”而被摈弃。在这种“语言实用论”的意识下,很多黎族家庭的民族语言教育逐渐淡化,要年轻人从小就在家庭环境中接受民族语言的熏陶,是不可能的了。

但对于年轻的黎族大学生来说,他们持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是因为教育程度的提高,更能客观的看待问题,他们反而滋生了从小没能掌握民族语的遗憾,希望能够还有机会学习黎语,认为作为黎族的一份子,理应好好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非常高。而且他们认为掌握黎语并不觉得“丢人”,反而觉得如果多掌握一门语言,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三、对策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看出,黎族大学生中存在黎语能力退化的现象,这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但他们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有深厚的情感,赞同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保护和推广本族的语言和文化,并迫切希望能够有学习的渠道和机会。

对琼州学院黎族大学生的调查仅仅是个个案,但这个个案是典型的样本,我们看到了黎语在年轻人当中的使用现状和使用态度,由此,我们更应该意识到保护黎语现貌,有步骤、有规划的在年轻一代中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是党中央对我国语言关系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我国语言文字事业提出的明确要求。根据这样的纲领文件,我们针对所调查的黎语使用情况,认为应该做到:

(一)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特色,实行双语教育

借鉴新疆、西藏的双语教育特色,加强海南黎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尤其注重传统黎族语言的保护,在黎族自治区内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推行双语教育,探索适合于海南区域特色的多元化双语教学模式。

要进行双语教育,首先就要在扭转黎族家长的教育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保存民族语言的重要性,民族语和共同语可以和谐发展推进。其次,要建立起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这包括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培养出一批本地的,熟练使用黎语和汉语,并有志于从事双语教学事业的优秀年轻黎族老师。管理部门可以向各大高校的黎族学生招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师资问题,而且也满足了这些学生有志投身黎族文化事业的愿望。制度建设还包括课程建设、督导评价体系各方面的完善,使得双语教育有人落实、有章可循,有条件保障,从而将双语教育教学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研究双语教学模式以研究试点的基础上,注意不同教育阶段的汉语课形式,使黎语和各个层次的汉语教学融合,形成“快乐双语”的教学区域典型,同时,形成示范点,再进行全省推广,借鉴成功经验,成为一个节奏分明、重点突出、分布展开的有序进程。比如可以把陵水黎族自治县作为试点实验,再以成功的样板进行辐射,推广至乐东、五指山等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

(二)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建议黎族文化宣传站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黎族文化作为海南岛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加强建设和保护刻不容缓。可以考虑在各个市县建立黎语宣传站,从乡到镇,再到县城,从点带面,从各个方面展示当地黎族特有的风俗文化,积极举办主题性的文化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化,这样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娱生活,也能对黎族的语言文化起到保护的作用。

(三)利用高校社团的优势,带动黎语的发展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按各自兴趣组合的集体,琼州学院的黎锦协会是该校的黎族学生自发组建的,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在这里可以学习黎族的织锦文化,该协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员人数已经从最初30人达到50人。

海南大学成立椰岛风清社组建一支优秀的竹竿舞团队,活跃在众多社团活动中,三亚社团成立黎族文字协会,琼州学院很多的黎族学生都参与到黎族文字的学习中来。很多学生都表示在社团不仅能系统掌握民族语言文化,而且可以认识到更多热爱民族文化的同胞,增强民族认同感。

从织锦、竹竿舞到文字协会的相继成立,都是民族文化得到传播的表现,而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气蓬勃,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黎语的学习和推广。

(四)编撰黎族文字字典,进行黎语教学

黎语要得以推广,还得依赖于教学,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离不开工具书的辅助。而且民族词典能够保存民族共同文化遗产、恢复语言共性,意义重大。著名语言学家欧阳觉亚、郑贻青1992年推出了《黎汉词典》,是第一部黎族词典,该词典收词6700余条,包括基本词、常用词、汉语借词以及部分常用固定词组,是研究和学习黎语的一部很好的工具书。但该书以黎语保定话作为标准语,涉及面较窄,而黎语有五大支系,土语、方言片点更多,如果能把这几大支系的语言的语录和词条都进行整理、编撰,不仅对黎语的保护和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也可作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留。当然,编撰这样的词典工程浩大,得依赖于政府、语言学家、相关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共同推进。

[1]李枚珍,王琳.《海南黎语使用现状与对策》海南大学学报,2010.8:28(4).

[2]熊英.《从土家人的语言态度看土家语濒危》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4).

[3]文珍,邢杰伶.《海南省乐东县抱串老村黎语的使用状况调查》2010.3:7(3).

猜你喜欢
民族语言黎族双语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浅谈如何有效地实施农牧区藏语文双语教学
对合唱艺术中民族语言影响因素的分析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黎族网为传承黎族文化尽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