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化时代疾控中心医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

2015-01-30 19:44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疾控中心馆藏公共卫生

“十二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卫生信息化时代需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1]。疾控中心医学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构建具有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管理与服务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取自由化、信息结构链接化和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等特点的新型专业化图书馆。

1 疾控中心医学图书馆的特点与服务目标

疾控中心医学图书馆是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平台,具有规模小、馆员少、专业性强、读者知识层次高等特点,其主要职能是为各地区的疾控中心履行各项职责提供信息服务。

湖北省疾病预防中心既担负着湖北省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也承担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性科学研究。卫生信息化背景下,制订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重大疾病流行趋势的预测、预报和防控及为科研等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是疾控中心医学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和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2]。

2 疾控中心医学图书馆资源建设实践与服务

针对CDC医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目标,规划信息资源建设体系,包括医学资源建设的范围、重点、特色、结构等。疾控中心医学图书馆是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与监测、健康教育、科研和培训等公共卫生体系服务,为疾控中心人员进行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决策、疾病预防、科学研究、继续教育提供医学信息资源的机构。

信息资源建设包括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3部分[3]。

2.1 丰富文献馆藏,开展特色医学信息资源建设

基于CDC医学图书馆的主要职能,选择与采集中外文核心期刊、WHO出版物以及相关非正式出版物,建设医学特色文献实体馆藏,加强馆藏资源(尤其是期刊)数字化建设、各类型网络数据库建设、学科导航库及专题资源库信息资源建设,构建现实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医学信息专业图书馆,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馆藏资源数字化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据库建设是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CDC医学图书馆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主轴采集国内外重点数据库,构建特色虚拟馆藏,在馆局域网内开放,极大方便了疾控专业人员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同时联合其他图书情报机构进行跨系统数字资源共享合作,建立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复合式专业特色馆藏。

2.2 基于网络信息开发专题数据库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但信息噪音大,快速、准确发现高价值信息极为困难。CDC医学图书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工,开发基于网络信息的专题数据库,通过各类搜索引擎,搜索、整理、加工、分类标引医学信息资源,整合特色专题信息库,如血吸虫病防治、疾病预防、计划免疫信息专题库,循证医学和公共卫生循证医学专题库。同时利用网络资源编辑《疾病控制时报》,从各类权威网站以及《科学》《自然》《柳叶刀》等世界著名医学杂志网站收集整理最前沿医药卫生科技动态和国内外疾病控制疫情信息、最新医药卫生政策、科研动态和专题信息资料,为各级科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服务。

2.3 整合挖掘信息资源,嵌入疾病与健康信息监测工作

为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服务是医学专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之一。CDC医学图书馆联合疾控中心各相关处、室专业人员,参与疾病与健康信息收集监测、数据资源整合挖掘与预测决策的提出[4],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平台实时监控湖北省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信息,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充分利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资源,以便早期识别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及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等。

通过直报网络、传真、电话等途径联合全省各级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异常信息,监测核实并报告相关领导和部门进行监测、指导和处理,实现跨学科、跨地域、跨部门收集、分析与共享信息数据[5]。

根据监测信息源统计分析,构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题分析》报告数据库,开展监测数据的评估与专题调研,对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为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3 措施与建议

卫生信息化时代疾控中心医学图书馆要做好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必须依托丰富的医学信息资源。而经费少、依附性强的专业图书馆已陷入瓶颈状态,创新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1 建设全省数字化医学卫生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

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面向全省各级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提供服务,以网络和远程服务的方式,将科技医学文献资源传递给全省各级终端用户,只有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科技文献服务,才能适应卫生信息化时代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医学信息服务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医学信息资源,各高校图书馆应联合起来和其他医疗机构、情报机构建立跨系统共建共享体系,利用网络技术,优化重组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开放性和数字化的医学科技信息资源统一服务平台。

3.2 面向大数据创新医学信息资源建设

卫生信息化时代同时也是医学信息资源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撼动了包括公共卫生领域、医学卫生在内的方方面面[6]。如美国互联网谷歌公司的工程师通过大数据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信息与疾控中心的数据一样,都能非常及时地预测流感的传播及特定地区。庞大的数据量蕴含着巨大的财富,通过发掘和分析海量信息资源,可获得有巨大价值的知识或信息财富。疾控中心医学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各科室采集的疫情信息,建立专题分析数据库,发挥大数据在公共卫生领域疾病爆发的预测作用。

3.3 建设基于移动设备的医学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卫生信息化时代,CDC医学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移动设备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基于移动设备的数字医学信息资源平台,作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将图书馆医学信息资源提供给专业技术人员,使读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地进行图书、医学信息资源的查询和浏览服务[7]。如将整合与加工后的医学信息上传到院内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实现信息共享,利用OA办公系统以及基于安卓手机的共享,逐步发展到依托无线移动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利用博客、微信、微博以及众多网络通讯工具可以交流咨询,实现传统参考咨询与虚拟参考咨询无缝连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3.4 强化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置

信息化时代,图书馆馆员角色被重新定位为云图书馆员、嵌入式学科馆员、数据馆员等。因此,CDC医学图书馆应优化人员配置,强化图书馆人才梯队建设,建立馆员培训长效机制,提升馆员自身素质,储备具有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服务团队,适应卫生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发展需要。

4 结语

“信息获取”与“馆藏拥有”是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不可缺少的方式和手段,馆际互借和共建共享是时代发展的潮流。CDC医学图书馆服务工作也应从“以图书文献管理为中心”向“以用户管理为中心”转变[8],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以图书情报服务为中心”向“以医学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为中心”转变,将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建设相结合。

卫生信息化时代CDC医学图书馆应努力实现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共存互补[9],围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能,拓展深化疾控中心医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提升馆员自身素质和人才队伍建设,满足读者需求。

猜你喜欢
疾控中心馆藏公共卫生
疾控中心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
2019新型冠状病毒效果图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