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的声音流动

2015-01-31 01:21王德才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音波横膈膜歌唱者

王德才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歌唱者在练声或者演唱时,声音是否流动,关系到一个演唱者的成功与否。有些歌唱者在演唱时,声音很流畅,也很优美,听众听了很感动,容易引起歌唱者与听众的共鸣。但是有些歌唱者在演唱时声音很僵硬和直白,毫无优美感和感情色彩,无法让声音打动别人,听众听了索然无味。也有一些歌唱者声音是有流动,但是流畅性和优美性尚欠火候,也无法更深层次地打动听众的心灵。

歌唱者的声音流动与否,从以下两方面就可以判断出来:

歌唱者在演唱时,如果声音的流动性做得比较好,听众很容易听得出来。在唱歌时会有很优美的颤音,音波也很正常。给行家听起来的感觉是,气息运用很稳定,声音位置很高也很流畅,流动性强。包括在处理强弱声时,声音的流动性也会非常好,也很优美动听。弱声的处理如果处理得好并保持流动性,会让听众心灵深处受到很深的感染,也证明了歌唱者的演唱水平达到了很高层次。

歌唱声音如果不流动,就会变得很僵直,一点颤音都没有,毫无音波的正常波动。在参加合唱时,如果为了追求一种声音的共性而用直声去演唱无可厚非。因为声音在流动时,每个歌唱者的颤音频率都不太一样,有的歌唱者演唱时的声波每秒钟震动四次,也有五次和六次。如果每个歌唱者都唱出自己的音波,合唱的声波共性就不好把握了。很多合唱指挥为了追求声音更加和谐,往往用直声去训练合唱队员,但是直声也会有很强的气息去支撑。如果独唱时没有流动的声音,再好的形象和舞台风格,都无法打动听众。

一、演唱声音不流动的原因

1.歌唱者的乐感没有建立起来

乐感是人类对音乐的感悟、感知和认知的能力。乐感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歌唱者本人亲身去体会。有些歌唱者天生就具备很好的乐感,具备天生好乐感的歌唱者应该感谢父母亲给了自己这么好的一份礼物,因为天生好乐感遗传因素很关键。有些乐感是从胎教就开始培养,带着好乐感出生。这些幸运儿出生后,加上后天的培养,获得演唱成功比较容易一些。

有些乐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出来,如通过学习各种乐器和多听别人演唱多少都会获得一些进步,有机会进行视唱练耳的学习,乐感的进步会更快一些。如果歌唱者天生的乐感本来就不好,加上得不到后天的培养,在唱歌时想获得流动的声音就会很困难。

2.气息和声音没协调好

气息是歌唱的源泉,没有良好的气息就不会获得良好的声音。歌唱中的气息运用主要分为吸气和呼气两部分。正确的吸气办法是鼻子和嘴巴同时吸气。而错误的吸气是只用嘴巴或者鼻子单独来吸气。只用嘴巴来吸气,会造成胸腔紧张而且会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吸气的深度感觉也不够。在练声和演唱作品时总是感觉气息不够用,同时也由于胸部的紧张而无法获得良好的胸腔共鸣声音。如果只用鼻子来吸气,虽然感觉吸得很深,但吸气时间过长,歌唱中很少留有较长时间让歌唱者来吸气。在歌曲的头句或者较长时间停顿后的起句可以只用鼻子来吸气,而且效果还不错。但如果整首歌曲全部都是用鼻子来吸气会很不现实,因为歌曲中句与句的间隔一般都不会留有那么长的停顿去让歌唱者来换气。

呼气的时候没有保持住腰围往外扩张或者收腹两肋扩张的感觉,会造成在演唱中没有气息源源不断的供应。由于这个原因,即便是吸气时吸得较好也总是感觉气息不够用,一句歌词还没唱完,气息就跑光了。

3.歌唱学习入门时间短,基本功没打扎实

乐感特别好的歌唱者在歌唱学习时,能初步实现声音流动的时间会比较快,一般三个月到半年就会获得,但要练到比较熟练的阶段,还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做到。

大部分歌唱者初步获得声音流动的时间是一年左右。悟性比较差一些的歌唱者会慢一些,甚至少部分的歌唱者学唱了十年八年都感觉不到声音的流动。前面已经谈过,要获得声音的流动,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只有发声肌能和气息机能整体运用好了,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流动。如果歌唱者在高中的备考阶段就能获得声音的流动,在声乐高考中会非常具有竞争力。备考的声乐学生平时练得较少或者备考时间较短,基本功没打扎实,获得声音流动的机会就会少。即使有一些,但听起来会感觉到声音流动的过程不稳定,或者时有时无,是一种青涩的流动声音。

4.歌唱流动意识不够和作品选择有误

歌唱者在学习歌唱时,如果遇到一位流动声音意识较强的声乐教师,学会流动声音的时间会比较快,因为这些优秀的声乐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的声音流动起来。相反,声乐教师如果这方面的教学意识不强,加上学生对于歌唱声音的理解能力不够,获得流动声音的时间就会慢很多。自学的业余歌唱者由于没有专业的声乐教师的教授,在声音流动方面的意识会更少,获得声音流动的时间会长一些。笔者基本上每年都会接收一批经过高考备考考上大学的学生,发现有一部分声乐学生的基础和乐感都不错,原本在备考阶段就可以获得歌唱流动的声音,但是直到考上了大学还没有获得。这类学生稍加调整和加强流动声音的培养,很快就会取得进步。可见歌唱者和声乐教师的意识对于能否获得良好的声音流动是很关键的环节。

歌曲的选择对于能否在演唱中获得良好的声音流动也很重要。只有结合自身的基础和嗓音条件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曲目演唱,声音的流动和流畅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歌唱者在曲目的选择上一旦有误,不但声音流动不起来,还会引起各种发声毛病。歌唱者在练声和演唱曲目时,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当声乐学习基础没有到达一定的水准时,千万不能选择一些高难度的歌曲去演唱。如歌唱者在练声练到小字二组f时,声音流动很好,在选择演唱歌曲时应该多找一些最高音不超过小字二组f的歌曲来演唱,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歌曲的演唱就会获得流动和流畅的声音。以此为基础,慢慢再把练声曲和演唱曲目的难度加大,以保证每一首歌都获得流动和流畅的声音。

二、如何练出流动的歌唱声音

1.培养良好的乐感和建立歌唱声音的流动意识

要获得良好的乐感,歌唱者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加强:(1)加强视唱练耳和乐理的学习。视唱练耳包括唱谱和旋律、节奏、音准等的模仿与听写,只有这些基本功打扎实了,才能在练声和接触演唱作品时建立良好的音准、节奏与和声概念,也才能在练唱时保证练声曲与歌曲正确的音准与节奏。把乐理知识学好,有助于加深歌唱者对作品风格、和声、配器、调式、感情符号、速度等方面的了解。(2)歌唱者应该多观摩演唱音乐会和聆听演唱音像资料,有助于获得正确的声音概念与加强音乐的感悟能力。(3)多听交响乐方面的音乐。好的交响乐无论是现场还是音像播放,都能让歌唱者自然地进入音乐的意境从而从心灵上扑捉音乐的灵感。

歌唱者从一开始学唱就要建立声音流动的概念和意识。无论是练声还是曲目演唱,都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声音流动和流畅起来。只有辨别出自己的声音是否流动,才能通过气息和发声肌能去调整自己声音流动和流畅的实际效果。聆听优秀歌唱者的演唱,对自己声音流动性的促进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因为优秀的歌唱者在演唱时,声音的流动性都会非常好。声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优秀的声乐教师会教导学生如何抓住声音的流动感觉和如何保持流动的演唱声音。歌唱者也可以模仿优秀的歌唱者流动的声音来获得声音的流动。虽然每个歌唱者的颤音频率不一样,刚开始的模仿也是生涩的流动声音,但总比没有好。

2.保持气息与声音的协调性

歌唱发声最关键的三大技术:打开喉咙、气息、声音共鸣。歌唱者能把发生的三大技术掌握好和协调好,基本已经解决歌唱发声的问题。把好的发声方法融进歌曲的演唱里面,加以清晰的咬字吐字、情感投入、歌曲风格把握、舞台表演就可以完整地演唱和表达整首作品。

歌唱者在练声和演唱作品时,只有喉咙打开了才能获得良好的声音共鸣。喉咙的打开主要分为:口腔和咽腔。口腔可分为外口腔与里口腔,硬口盖及以外的部分为外口腔,软口盖及里面的部分为里口腔。咽腔分为喉咽腔与鼻咽腔。歌唱与发声更注重的是里口腔和咽腔的打开。因为只有里口腔和咽腔的打开,在歌唱发声时,才能引起胸腔、鼻腔、头腔的共振从而加大发声的音量。在演唱高音区时,要求歌唱者把内外口腔和咽腔都打开,才能让整体共鸣得到充分的运用。只有喉咙充分地打开了,歌唱者的气息才能通畅。

科学的发声方法一般提倡鼻子和嘴巴同时吸气,用这个办法会让气息吸得快速而深,能让腰围有明显的膨胀感和横膈膜的下降感。呼气的时候要保持住腰围往外扩张和横膈膜周围肌肉紧张以及横膈膜往下降的感觉,以此感觉进行歌唱。歌唱时要保持住气息,一般可以用两个办法:(1)用提臀、收腹以及拉住后腰的感觉去维持横膈膜的下降感和保持横膈膜周围肌肉的紧张感去演唱;(2)用憋气造成横膈膜周围肌肉往外扩张和横膈膜下降的紧张感去演唱。

3.保持经常性的练唱

歌唱者掌握了打开喉咙、气息和共鸣腔的运用这些发声技巧后,还必须合理地安排练唱时间和保持经常性的练习,才能让声音的流动越来越顺畅。歌唱界有句谚语:“一天不练唱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唱观众知道”。笔者多年前师从声乐教育家吴其辉先生学习时,经常听到学生问他每天应该花多长时间练唱比较合适。他给出的建议是:“每天练唱声带连续振动的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达到两个小时必须要休息四十八个小时才能恢复”。由此推算,每天的练唱时间应该为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比较合适。当然这也要因人而异,天生体能好、方法好和功底比较深的歌唱者可适当增加一些练唱时间。初学者、方法掌握还不够的歌唱者刚开始练唱的时间少一些,随着演唱功底加深再适当地增加每次的练唱时间。

有些歌唱者练唱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兴致来了练唱四五个小时,没兴致了几天都不开一次嗓音。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练唱模式,即使有再好的条件都不可能学好歌唱。歌唱声音的流动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只有保持经常性的练习,发声肌能才会不断地壮大并和声音融合起来,声音才能越来越流畅。很多优秀的歌唱者和声乐教师都知道,发声肌能具有一定的记忆力。经常练唱的歌唱者基本上只要一开声就能很快进入良好的发声状态,而那些不常练唱的歌唱者在每次开唱时总要练一点时间才能找到比较好的状态。

4.防止声音流动进入误区

声音流动的误区分为抖和晃两种情况。正常颤音的音波是每秒钟四至六次震动,超过六次就会出现抖的现象,给人一种哆嗦和不稳定的感觉。发抖的声音有时候会造成音准偏高。如歌唱者出现的羊声就属于抖的情况。出现声音发抖一般是由于气息不稳定的情况所致,歌唱者想唱出颤音,但是没有控制好气息肌能,以致声音在喉咙里发抖,声音共鸣扩大后,变成整个发生共鸣都在抖。要把这个毛病改过来,必须要歌唱者自己本身意识到这样的声音不科学和不好听。在改正毛病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声音唱直,感受气息的平缓。练习一段时间后,再加以正常音波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慢慢将毛病改过来。

颤音的音波每秒钟少于四次为声音打晃。造成打晃的声音一般为发声肌能老化和发声不科学所致。我们在现场听一些老年歌唱家演唱,发现一部分歌唱家在唱到长音时总会有打晃的现象,音准波动很大。观众听到这种打晃的声音总会感觉不舒服。

改变打晃的声音,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去演唱;(2)合理地用嗓,不要过量演唱;(3)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等;(4)加强身体锻炼,有好体格才能唱出好声音。

[1]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M].北京:中国音乐家协会杂志社,1999.

[2]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意]P·M·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郎毓秀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美]理查德·奥尔德森.嗓音训练手册[M].李维渤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5]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音波横膈膜歌唱者
浅谈铜冶炼渣中横膈膜形成机理与消除实践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中医的“气沉丹田”有什么用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的基本素养
人为什么会笑得肚子痛
基于音波的复杂环境泄漏点检测算法
腹式呼吸可给脏器按摩
音波紧肤
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的克服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