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15-01-31 09:54苏春芳于国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二聚体

苏春芳 于国华

血浆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苏春芳1于国华2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快速定量检测血浆D-二聚体法,对30例急性老年肺栓塞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比。结果 肺栓塞组患者血浆DD(549.5±27.3)ng/ml,>230 ng/ml者30例,阳性率90%。对照组(124.3±15.1)ng/ml。两组血浆D-二聚体平均值相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对老年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老年急性肺栓塞;血浆D-二聚体

作者单位: 1 132000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 261041 潍坊呼吸病医院(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Plasma D-dimer in the Old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SU Chunfang1YU Guohua2, 1 Respiratory Medicine, Central Hospital, Jilin 132000, China, 2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Weifang Respiratory Disease Hospital(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Weifang), Weifang 26104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lasma D-dimer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senile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Methods Automatic immunoassay system fast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plasma D-dimer method, 30 cases of elderly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plasma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 D-dimer for testing, and compared with 30 cases of healthy check-up plasma D-dimer level contrast.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group plasma DD(549.5 ±27.3)ng/ml, 30 cases>230 ng/ml, positive rate was 90%. In the control group(124.3± 15.1)ng/ml. Two groups of plasma D-dimer average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Plasma D-dimer of elderly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has certain help early diagnosis.

[Key words]Elderly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Plasma D-dimer

急性肺栓塞是继缺血性心脏病与中风第三位心血管方面的死亡原因,约10%在发病的1~3个月内死亡,也是常见的医院内心血管病并发死亡占院内病死率约5%~10%[1]。本文重点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早起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吉林市中心医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被确诊为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61~79岁,平均(65.5±2.8)岁。入选病例经肺动脉造影检查(CTA)确诊为肺栓塞,符合国内最新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选择健康查体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3~80岁,平均年龄(66.7±2.3)岁。全部入选病例在性别构成比和平均年龄差异上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检测值<230 ng/ml为阴性,≥230 ng/ml为阳性,D-二聚体含量单位以ng/mL表示,正常参考范围0~230 ng/ml。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老年急性肺栓塞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为(549.5±27.3)ng/ ml,>230 ng/ml者30例,90%为阳性。对照组(124.3±15.1)ng/ml。两组血浆D-二聚体平均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二聚体对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测价值敏感性高,

3 讨论

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其它胸部疾病症状相似,容易误诊和漏诊[2]。PE发生后的生理过程:若肺动脉有较大的血栓,右心压力增高,产生右心衰;肺静脉回流减少,左心室充盈下降,体循环压减低,右心室充盈升高,室间隔左移,这两个原因造成体循环压力下降。另外由于右心压力增高,室壁的张力会增高,冠状动脉由于室壁的张力增高,冠状动脉血会减少;另外体循环压力下降也会造成冠状动脉血减少,但由于肺动脉栓塞造成体循环血量下降和血压下降加上右室壁张力增高两个原因造成的冠脉缺血,而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而是由肺栓塞引起的。因此采用适宜的方法早期、快速诊断PE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D-二聚体对PE诊断的敏感性较高,但对于有器质性病变的老年人特异性较差。在多种疾病中血浆D-二聚体指标可升高,临床不能仅凭D-二聚体阴性就轻易排除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

发生栓塞后内科及时的抗凝治疗很重要,它虽不能直接溶解血栓,但可以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发展或再发新血栓。肺栓塞的栓子未必是来自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还有可能是脂肪栓塞、毛发栓塞、异物栓塞、空气栓塞等,所以肺栓塞的治疗未必都是溶栓治疗。2014年ESC肺栓塞临床指南:更新/补充了临床数据,简化了临床分级(最早的分级:大面积/次大面积;08年分级:高危/中低危;2014年分级:休克型/非休克型),更新了治疗药物/治疗策略(前一版指南中的药物除了溶栓、抗凝药物外,未提及其它药物;新指南溶栓药物依然保持,抗凝药物提高了阿司匹林在肺栓塞预防中的地位,对不能耐受或拒绝服用任何口服抗凝药者,可考虑口服阿司匹林)。血管介入治疗是当今学界比较好的选择,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疗效明显等特点,包括导管吸栓和导管溶栓术,国内大型医院都已不同程度开展。

血浆D-二聚体对排除老年急性PE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仍需结合临床分析,对高度疑似PE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和随诊。D-二聚体在很多疾病及应激状态下升高,如感染、肿瘤、手术创伤、广泛烧伤、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等[3],且有较多的研究提示D-二聚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增高。总之,对于老年急性PE早期诊断比较特异性指标仍需多中心大宗病例研究。

参考文献

[1]Aujesky D, Jiménez D, Mor MK,et al .Weekend versus weekday admission and mortality after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 Circulation,2009,119(7):962-968.

[2] 黄家宙,廖毓香,朱秀宁,等. 急性肺栓塞34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4(12):1800-1801.

[3] 魏国庆. 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67-4168.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5.021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5-0032-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563.5

猜你喜欢
二聚体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孕产妇分娩前后D-二聚体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肝硬化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缺血性结肠炎中的价值
葛根素与水二聚体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