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2015-01-31 09:54李旻姝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临床疗效

李旻姝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李旻姝

【摘要】目的 探究翼状胬肉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翼状胬肉患者68例(73眼)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角膜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翼状胬肉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临床疗效

作者单位: 130022 吉林省长春爱尔眼科医院

Efficacy of Autologous Corneal Limb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Pterygium

LI Minshu,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Changchun Aier Hospital,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terygium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utologous limbal stem cells. Methods 68 cases(73 eyes)with pterygium patient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terygium resection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autologous corneal limb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as high, corneal healing time was short, 1 year postoperatively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rate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Pterygium autograft limbal stem cell treatment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Pterygium, Autologous corneal limbal stem cell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翼状胬肉俗称“鱼肉”,是临床眼科中常见疾病,多是由外界刺激所致[1],户外工作者发病较多,随着病情发展,患者易出现散光,严重者可降低视力,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为进一步研究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我院选取68例(73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中选取68例(73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翼状胬肉的临床诊断标准[2]和手术指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68例(73眼)患者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53.8±4.2)岁,病程(5.5±1.7)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36眼)和观察组34例(37眼),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患者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局部使用盐酸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常规术眼消毒铺巾,通过开睑器开睑;采用0.5 m l2%利多卡因行胬肉表面球结膜下浸润麻醉,于胬肉颈部顺角膜缘弧形将球结膜剪开,分离结膜于胬肉组织,从胬肉头部将胬肉组织撕离角膜,并对巩膜上胬肉组织进行顿性分离,在半月皱襞前将胬肉和变性组织彻底切除,切除过程中保护内直肌不受损伤,同时清除角巩膜表层增生组织。胬肉切除后对照组将游离的结膜间断缝合于角膜缘外3 mm的浅层巩膜上。胬肉切除后观察组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透胞移植术治疗:注射少量2%利多卡因液于患眼上方球结膜下进行局麻,切取不包括结膜下组织、与患者胬肉缺损区同样大小的球结膜移植片,并向角膜缘内分离至透明角膜内0.5 mm位置;指导患者注视颞侧,将移植片置于巩膜创面上,确保二者角膜缘侧相吻合,使用10~0尼龙线于浅层巩膜上间断缝合固定移植片和球结膜。术后将氧氟沙星眼膏凃于结膜囊内,加压包扎,第2 d换药并点眼,交替使用氧氟沙星眼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4次/d;角膜上皮修复之后改为0.3%妥布霉素地塞米滴眼液,4次/d,递减1次/5 d,连续用药14 d,术后7~10 d将结膜缝线拆除。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并对患者进行1年时间的随访调查,观察患者病情复发情况。

1.4疗效判定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创面完全愈合,表面光滑平整,无结膜增生;有效:创面大部分愈合,表面平整,无明显结膜增生;无效:创面部分愈合,表面和结膜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总结并整理本次研究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计量和计数数据比较分别通过t和χ2检验,P<0.05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37眼)患者中显效32眼,占86.5%,有效4眼,占10.8%,无效1眼,占2.7%,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36眼)患者中显效21眼,占58.3%,有效7眼,占19.4%,无效8眼,占22.2%,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观察组患者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0±0.7)d,对照组患者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4.4±1.3)d,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3复发率

经过1年随访记录,观察组34例(37眼)患者中复发2眼,复发率为5.4%,对照组34例(36眼)患者中复发9眼,复发率为25.0%,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统计学意义显著(P <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是睑裂部球结膜以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形、肥厚、增生,呈三角形向角膜入侵,形态如翼状,由此得名[3]。翼状胬肉患者的发病原因可概括为身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两个方面,细化来讲可包括家族遗传、机体营养缺乏、过敏反应、泪液分泌不足和解剖因素等,同时患者长期受到风沙、烟尘、日光和花粉等外界刺激,易导致角膜缘部结膜血管或结膜上皮组织发生非感染性慢性炎症,造成组织增生、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形成翼状胬肉。翼状胬肉是一种赘生组织,患者早期多无自觉症状,仅存在轻度不适感,当胬肉侵犯角膜后可逐渐增大,由于牵扯而发生散光,病情严重者可降低患者视力,甚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眼球运动。

临床治疗翼状胬肉多采用手术疗法,目前应用较多的常规手术方法为翼状胬肉切除术,但是由于手术切除易导致患者角膜上皮组织缺损,破坏角膜缘干细胞,无法发挥其屏障作用,使得结膜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术后易复发,预后不佳。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近年来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治疗,可弥补切除术的不足,能够通过眼角膜上皮组织的修复或重建,阻止病变组织侵入角膜,达到抑制胬肉发展的目的。为进一步研究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我院选取68例(73眼)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展开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1年复发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植入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患者角膜上皮愈合较快,术后1年病情复发率降低,预后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张丽翠. 翼状胬肉100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9):1108-1109.

[2] 曲广慧,苏婷,孔光. 羊膜移植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翼状胬肉等眼表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3-34.

[3] 李鸿,赵敏.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34):4145-4146.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5.076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5-0112-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777.33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临床疗效
自体血联合热凝切口运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等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角膜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