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亚急性(脾虚型)湿疹的效果分析

2015-01-31 09:54金贤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加减治疗

金贤兰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亚急性(脾虚型)湿疹的效果分析

金贤兰

【摘要】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性湿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患者62例,对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氯雷他定口服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2周、3周后症状积分减少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1.2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性湿疹效果显著。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亚急性湿疹

作者单位: 133000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

The Effect Analysis of Shenlingbaizhu Powder in Treatment of Subacute(Spleen Deficiency Type)Eczema

JIN Xianl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13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henlingbaizhu powder to treating eczema spleen effect. Methods 62 patients, 32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henlingbaizhu Powd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loratadine or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patients one week, two weeks, three weeks symptom score decreased value higher than after, therapeutically effectiv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88%, 81.25% higher than that, the two sets of dat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Conclusion Shenlingbaizhu powder spleen eczema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 and can be widely applied.

[Key words]Shenlingbaizhu powder, Treating, Subacute eczema

湿疹为临床常见皮肤炎症反应,依照皮损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个时期,临床表现为瘙痒、皮损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我院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亚急性湿疹,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亚急性(脾虚型)湿疹患者6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排除异位性皮炎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合并重要器脏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8~67岁,平均年龄(37.5±6.4)岁;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9~65岁,平均年龄(38.1±6.5)岁。以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氯雷他定口服治疗,1次/d,10 mg/次,同时采用去炎松软膏涂抹于病患部位,2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1剂/d,分早晚两次煎服,后可依照患者情况涂抹去炎松软膏。中药组成如下:基本药方为党参、茯苓、白扁豆、白术、山药、砂仁、甘草、莲子肉、桔梗、薏苡仁,临证加减;同时结合引经药,发于上肢患者加用桑枝、羌活;发于下肢者采用独活、牛膝;头部面部者加用野菊花、藁本。对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加用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瘙痒难耐者加用蝉衣、乌梢蛇;失眠患者加用夜交藤、酸枣仁及合欢皮等安神药物。

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3周后瘙痒、皮损等症状积分减少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1.4判定标准[1]

自觉症状以瘙痒为主,分为无、轻度、中度、中度四个等级,分别记0、1、2、3分;皮损主要分为红斑、丘疹、水泡、渗出、糜烂等,按照轻重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中度四个等级,分别记0、1、2、3分。

疗效判定:依照《中医皮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患者皮疹完全消退且瘙痒症状消失可视为痊愈;皮疹明显消退,且瘙痒症状较大程度减轻可视为显效;皮疹部分消失,但伴有轻度瘙痒视为有效;皮疹无消退、瘙痒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视为无效。总有效=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减少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2周、3周后症状积分分别减少

(6.42±2.51)分、(9.35±3.14)分、(11.24±2.87)分;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2周、3周后症状积分减少(4.15±1.36)分、(7.27±2.55)分、(9.26±1.86)分。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2周、3周后症状积分减少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32例患者中,痊愈19例(59.38%),显效8例(25.00%),有效4例(12.50%),无效1例(3.13%),治疗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32例患者中,痊愈10例(31.25%),显效9例(28.13%),有效7例(21.88%),无效6例(18.75%),治疗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湿疹为临床常见皮肤科疾病,属于皮肤炎症反应的一种,发病机理复杂,可能由多种内因及外因共同作用造成的,内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疲劳过度、内分泌失调、失眠等;外因主要包括外部气候环境变化、人造纤维及动物皮毛刺激等。湿疹患者病区通常呈对称状分布,伴有轻度或重度瘙痒且反复发作,对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影响较大[2]。西医常用口服抗组胺药并同时采用激素类软膏涂抹病患部位治疗,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在患者停药情况下,容易反复发作且无法根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将湿疹概括为“风”、“湿”、“热”,认为病理当属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脾、标实责之于湿。因此,从湿疹的发病和起因来看,湿邪其中较大的作用且伴随湿疹发病整个过程。亚急性湿疹,温毒蕴积日久,造成脾气损伤,最终导致脾虚湿困且湿疹反复发作[3]。且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脾虚造成运化功能降低,引发水湿停滞并反作用于脾的运化。因此湿不祛则脾不健。参苓白术为中医健脾良方,具有健脾、渗湿、益气等功效,特别适用于脾虚湿滞证。其中以党参、茯苓、白术为君药,主要具有健脾渗湿功效;山药、莲子肉为助君药,具有健脾益气、止泻等功效;白扁豆、薏苡仁为臣药,助白术、茯苓等健脾祛湿;砂仁、陈皮为佐药,具有醒脾和胃、行气化滞功效;桔梗具有通调水道、载药上行之功效,炒甘草具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等作用。以上药物加减应用,能达到良好的健脾祛湿止痒之功效,对治疗脾虚性湿疹具有较高价值。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2周、3周后症状积分减少值均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2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性湿疹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建宏,黄妙珠,关倩雅. 中药外用治疗湿疹疗效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0,7(S1):163-165.

[2] 李科峰.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湿疹临床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2):188-189.

[3] 何佳伟,刘华.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13,28(3):640-64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5.131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5-0191-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242

猜你喜欢
加减治疗
疏肝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研究
分析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联合加减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阻型广泛性焦虑的临床效果
温胆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56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
经验调经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探讨
止嗽散合过敏煎加减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