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道异物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

2015-01-31 09:54戴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移位异物支气管

戴静

儿童呼吸道异物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

戴静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呼吸道异物窒息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呼吸道异物窒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危险因素有术前异物移位、术后喉头水肿及并发肺部感染造成呼吸窘迫。结论 加强儿童健康教育,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护理。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异物

作者单位: 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Children's Respiratory Tract Foreign Bodies Asphyxia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Research

DAI Jing, Pediatrics,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of respiratory tract foreign body in childre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case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foreign bod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risk factors of preoperative respiratory distress caused by foreign body displacement, laryngeal edema and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children's health education, to take preventive nursing care to the risk factors.

[Key words]Children, Respiratory tract foreign body

作为小儿一种常见的危重急症,儿童呼吸道异物有较高的窒息率与死亡率。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最为常见[1]。相关调查研究显示,1岁之内死亡的患儿中,仅呼吸道异物引起的便占40%左右[2]。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儿童呼吸道异物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科收治的60例呼吸道异物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0 d~8岁;异物种类:5例为非植物类异物(8.33%),包括圆珠笔帽3例、哨子1例、铅笔帽1例、口哨1例。55例为植物类异物(91.7%),包括花生米34例、豆类14例、葵花籽4例、核桃仁3例;异物部位:5例声门,48例气管,4例右支气管,3例左支气管。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59例患儿均顺利取出异物痊愈出院,1例死亡。该例患儿误吸口哨,于当地医院实施环节膜穿刺后无效,转入我院,我科给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后,行支气管镜检术,成功取出口哨,后转入ICU病房,终因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2 危险因素

2.1术前异物移位

儿童呼吸道异物嵌顿于声门下区,造成原本一侧肺不张的支气管异物发生移位,转移到对侧支气管,最终致使另一侧肺不张,令患儿出现窒息[3]。该现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异物种类、形状。异物若尖锐不规则,会轻易被嵌顿在声门下区;异物若大而平滑,比如花生米等,会附着在气管内,并能跟随呼吸而不停上下活动,一旦患者加深呼吸,极易导致异物移位的出现;若异物体积较小,会从右侧的支气管转移到左侧的支气管。患儿哭闹挣扎程度。若患儿在呼吸道异物堵塞过程中出现长时间的哭闹、挣扎,会改变呼吸频率及节律,使呼吸更深更快,增加异物的活动性,导致其出现移位;异物原本嵌顿部位出现粘膜肿胀,对呼吸气流产生较大影响,患儿哭闹时吸气气流小于对侧,极易导致异物移位至另一侧。从右侧支气管转移到左侧支气管是最为常见的[4]。

2.2喉头水肿

儿童较为疏松的喉部黏膜下组织致使其极易出现肿胀。儿童喉腔,特别是声门下区尤其狭窄,一旦出现肿胀,会造成喉阻塞,出现窒息[5]。该现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过长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声门、会厌遭到器械损伤;异物取出时声门、会厌遭到异物损伤。

2.3肺部感染造成呼吸窘迫

该现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异物嵌顿时间过长,未能及时确诊并取出。临床医师未全面掌握病情,或家长因恐惧而隐瞒,或异物体积较小,不易发现,造成诊断困难。异物残留。容易造成异物残留的主要是植物类异物,包括花生仁、葵花籽等。低龄患儿或体弱患儿。这类患儿机体免疫力低,极易造成肺部感染。

3 护理

3.1术前预防异物移位

护理人员应在患儿就诊时主动了解患儿具体病情,掌握其异物史及种类,以便医生进行明确诊断;加强心理护理,利用儿童语言或行为帮助其消除不安、恐惧感,稳定患儿情绪,使其处于安静状态,避免哭闹挣扎造成异物移位;叮嘱家长应保持患儿体位,尽量避免长途转运,必要时可院外会诊。

3.2术后预防喉头水肿

护理人员应协助术者进行异物取出,减少手术时间;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动作轻柔、平稳、准确;术后应遵医嘱给予患儿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在患儿床边准备好抢救物品,以备不时之需;护理人员还应对患儿是否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及时上报医师作出处理。

3.3肺部感染护理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若患儿就诊时有呼吸道感染,存在刺激性咳嗽等症状,或患儿存在无法解释的慢性发作性咳嗽,且经过抗生素治疗后无效,均应主动了解是否具有异物吸入史;若其家长对异物吸入史隐瞒,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其心理护理,消除其顾虑;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应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祛痰药,体弱患儿可采用营养支持治疗。

3.4健康教育

多数家长缺乏小儿呼吸道异物安全防范意识,所以应加强对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患儿方面: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采取不同教育方式;3岁以内的患儿可采用宣传画形式耐心讲解,以幼儿能清楚理解的语言或方式,引导患儿改变边吃边玩、口含小物品玩耍等不良行为和习惯。对于稍大的儿童教育他们进餐时不要讲话,集中注意力细嚼慢咽。家长方面:护理人员应对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进行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提升其对呼吸道异物知识的认识;针对那些来自农村的患儿家长,鉴于其较低的文化层次及卫生知识储备,应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个别指导、反复讲解或利用板报、广播电视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具体宣讲安全喂养、安全看护、呼吸道异物致病原因及如何避免危险因素等知识;针对那些来自城市的患儿家长,可以适当采取社区医疗、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提升其对儿童安全看护的重视程度,呼吸道异物的常见症状是阵发性呛咳及喘息,此外,还有吸气性呼吸困难、紫绀,呼吸道异物出现后的抢救常识等。另外,应叮嘱家长重视看护儿童,妥善放置物品,将一些极易导致儿童呼吸道嵌顿的物品放置在儿童碰触范围之外;儿童在未长出磨牙之前,不可给予其难以咀嚼的食物,比如瓜籽、花生米、黄豆等;培养儿童形成良好就餐习惯,不边吃边玩,不在儿童就餐时打骂儿童,更不能利用喂食制止儿童哭闹,不能追赶喂食;另外,家长应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相关知识,分析儿童生活环境中可能导致异物嵌顿的危险因素,预测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并做好积极预防工作,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可能;护理人员还能利用视觉教材将危险要素及危险性展现给家长,提升其危机意识。

综上所述,临床上必须高度重视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危险因素,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儿童健康教育,采取有效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儿童呼吸道异物造成窒息的机率。

参考文献

[1]张向红. 呼吸道异物临床路径研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 (3):242-244.

[2] 彭湘粤. 2176例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围术期护理[J]. 当代护士,2011(12):58-59.

[3] 朱蕾. 小儿呼吸道异物急救的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6):53-54.

[4] 刘朝辉. 公众对儿童呼吸道异物防治的认知度调查[J]. 当代护士,2012(9):95-97.

[5] 刘萍. 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原因分析与健康教育[J]. 当代护士,2011(1):150-151.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5.152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5-0222-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473.72

猜你喜欢
移位异物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如何处理异物进入眼睛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KEY G6型异物剔除机轴承损坏频次过高的分析及改进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