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实验室为载体 构建实践育人新平台

2015-01-31 12:16张振南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15期
关键词:实验室育人政治

林 丹 张振南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以高校实验室为载体 构建实践育人新平台

林 丹 张振南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工作内涵和意义的认识、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创新理念和搭建以实验室为载体的实践育人平台等方面建设进行探索,拓展高校实验室育人功能,切实把大学生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到实处。

高校实验室;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

为什么近年来“钱学森之问”和“钱理群之忧”引发了全国上下强烈的反响?是因为大家都看到了目前的高等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对大学核心使命的一种追问。大学最根本的使命和任务是什么?大学的根本使命就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1 高等教育执行和落实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必要性

执行和落实育人是这一根本任务,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出了“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全新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先导。

虽然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在真正实际工作中还是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当前我国面临着新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民生改善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迫切需要以创新视野和开拓思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的弱项还在于:停留于课堂,没有自觉内化为行动。 常常出现的情况就是许多学生“看起来震动、听起来激动、想起来感动、做起来不动”,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进了课堂,但还要真正进入头脑。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做到启发,不只是灌输;教育更要强调因人而异、因情而异。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说理,思想教育的成功就是政治思想的认同。那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受教育者必须自己参与和实践,使用理论知识应付环境、解决问题。把知识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通过各类实践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把思想政治教育最末梢的链接处拧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脱节呢?深层次的原因除了社会上各种观念对学生的猛烈冲击,还有是教师缺乏全面育人的理念,许多传授知识和育人环节的互相脱节,缺少互动。有些教师在各种场合,不加分析随心所欲,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确立和形成的关键阶段,也势必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怎么才能转变这种局面呢?首先高校的全体教职工,特别是党员教师要树立全面育人、立体育人的观念,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在与学生的磨合碰撞互动中形成合力;通过智慧和思维的渗透,潜移默化才能激起学生心中的共鸣。

高校最重要的两个育人场所就是教室和实验室。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兼有大楼和大师,高校实验室应该利用实验教师的力量和优势,以服务型支部建设为契机,借助实验室的平台和优秀的导师力量,在传授知识和学术、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更自觉地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

2 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和全面育人的理念做好育人服务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来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不断输入,我国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在这个过程当中暴露出的诸如道德失范、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出现,同时新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渠道的出现,都将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个复杂的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面对形势和挑战,我们只有创新理念,通过观念的改变,推进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实效,更好地实现目标。我们需要怎么样的理念?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与意义都围绕在教育观念上的人性化、个性化等方面内容来实现,要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全面提高人的能力、个性的自由发挥、主体性充分发展,以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教师来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对学生做到“尊重、关爱、激励”。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成年人,他们的思想见解和行为选择,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才有通畅的交流沟通。有了对等的交流学生才会交心,才能给教育工作打开一个通道。

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在想什么,真正需要什么。激发学生动机,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行为。如学生比较关注的是对专业的了解、就业、毕业论文的完成等。实验教师就这几方面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学生现身说法具体指导。为学生更好适应今后的职业生涯,特地举办大型仪器培训等措施,帮助学生今后择业。

但是理念化为行动,特别是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能够让每个教师都进入角色,还是需要整合一定的方案和一些制度。有许多育人的教育内容在课程里就有安排,有些内容需要整合进教学内容,实验室的各项活动计划中都要有意安排教育内容,同时还选择优秀的党员教师,和有需要的本科学生结合成一对一的导师制。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对每个党员教师都要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实验课的教案设计要求教师讲解安全和实验室文化方面的内容。实验室各项活动方案设计的导向是专业能力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互融互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正能量。

3 以实验室为载体 搭建合适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或客体所运用的,能承载、传导教育信息、内容,并对教育主体或客体产生影响的各种形态或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重要的是要实践,要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和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神。随着教育教学对象、教育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教学条件的变化,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载体也是随着不断变化改变的。

课堂只是一种载体,把课堂上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当成锤炼学生性情的“工具”,引导其健康成长,走向社会,这才是教育。那么实验室里可以挖掘什么样的内容,设计怎样的载体,可以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呢?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对实际问题有针对性、最主要的还是要有实践性。提倡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3.1 环境建设

有专家说有的墙壁是会说话的,设计和优化大学生所处的实验室环境,在环境塑造中注入图谱化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在优良和具有文化特色的环境中取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环境的创新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成良好的习惯养成,对学生人格健康成长起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作用。

环境建设不仅是教师的事情,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发动学生参与实验室安全口号的评选,把入选的口号粘贴与实验室中,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名人语言或是书本上的句子。还有针对实验室的实际张贴警示标识,对学生也是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3.2 校本文化挖掘

校本文化是指经过历史发展的积淀,一个学校逐渐形成并不断获得传承和充实的、是长期主导学校发展的具有深厚底蕴的人文性价值,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校本文化建设贯穿于实践育人的全过程,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如实验室制度文化的凝聚和规范作用,实验室行为规范引领求真求实的精神培养。身边的榜样,更能激发学生心中的正能量,挖掘校本文化,结合创建中国梦教育。特别是让身边的实验导师讲述自己的中国梦,开展博士论坛、励志论坛等,让学生觉得榜样就在身边,摸得着看得见,奋斗也就有了目标。

3.3 安全和生命的教育

通过了解实验室安全的设计、设施设备配置,教育学生什么样的实验室是安全的,进入实验室要进行怎样的个人防护,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设备是如何使用的。要求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制度,然后是学习正确的基本操作和规范的安全技能。再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学习正确的基本操作和规范的安全技能。从安全技能学习,逐渐扩大和过渡到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3.4 实验室文化创新

高素质人才必须具有良好创新精神和出色的实践能力,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验中心积极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大学生全程科研训练”,帮助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引导本科生追踪学科最新研究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在竞赛中体现团队精神,在实践中体验严谨科学精神和探索创新。特别是在今天浮夸、急功近利的氛围里,身边导师的坚持真理、献身精神、合作精神,就是一种道德和精神力量。

3.5 适应企业和企业文化

通过学习和掌握大型仪器操作等技术,适应社会的需求,学习和了解企业文化。举办各类的大型仪器操作培训班,并给予证书,让学生走上社会后,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通过招募学生共同参与企业合作课题,了解和熟知企业的要求,并介绍和学习企业文化。适应社会的各种活动,如各类药学节、科普周等等活动,锻炼学生融入社会,有助于今后的就业。

4 结束语

面对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面对的是不同于传统的种种新问题,积极态度就是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和实践化,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在实验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拓展高校实验室的育人功能,构建实践育人新平台,践行大学的使命和职责。

[1] 蒋德勤.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N].光明日报,2013-04-08.

[2] 田建国.树立以学生以本核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1(9):1.

[3] 陈捷.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66-69.

[4] 刘文军.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何在[N].中国教育报,2014-10-15.

[5] 夏文斌.人格培育与大学的价值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4-11-03.

[6] 朱平,孔读云,姚本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55-57.

[7] 熊海燕.和谐社会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探讨[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Construction of a New Educational Platform by Means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Lin Dan, Zhang Zhennan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To exp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for carrying out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of university students by knowing the meaning and signifcance of the ideological work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alysing the problems, and exploring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laboratory.

university laboratory; university student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2014-12-28

林丹,硕士,高级实验师。

浙江省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KT2011139)。

猜你喜欢
实验室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