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2015-01-31 12:16靳宝全张红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15期
关键词:本科生大学生能力

高 妍 靳宝全 张红娟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高 妍 靳宝全 张红娟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将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本校特点,探讨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多种培养模式,为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正确指导大学生就业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行之有效的实现途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普及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面临空前的压力。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有效发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就业发展和未来挑战,成为当前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最早源于国外。[2]美国的创业教育体系受到有创业经验和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的大力支持,形成集高校、社区、家庭、企业为一体的多样化的开放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在课程设置上也涵盖了不同领域创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前瞻的教育理念,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个性特质、创业能力及实践能力。

英国则以“创业课堂”和“开办公司”的形式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韩国政府通过成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同友会”及在大学建立具有先进设备、资金充足的创业研究中心帮助和支持大学生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大学生创业源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率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并在全国高校推进。

目前,尽管我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3],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3%,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任重道远。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创业的基本能力和开创型个性,使之具有良好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能力,形成主动性、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独立学习、工作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具有足够的适应社会、专业环境变化的创业能力以及善于与人共处和协作的能力。

近年来,我校作为山西省唯一的一所211重点高校,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与工矿企业、科研院所联手协作,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切实有效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建立大学科技园带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大学科技园采取多所大学联合的方式,以高校的科研实力及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大学的优势学科作为发展特色产业的技术基础,大学科技园面向社会,课题立项和研究开发均立足于市场的需求,积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为应用学科、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提供了学术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研发平台,同时大学科技园所提供的技术、装备、资金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撑,也为科技创新和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拔尖人才提供了优质的试验基地。研究生甚至高年级本科生可以在导师带领下参与科技园区的研发项目,既可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又可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而且在学生毕业后,大学科技园区还可为他们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指导并支持其创建一个小企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成功创业的企业又反过来为科技园区提供新的实习基地,形成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学生通过创业既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又可以回报社会,为其他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2.2 本科生进科研团队带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具有积极进取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具有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时间专一的优势,是大学里最有创新活力和最具价值的优势资源。因此引导和带动一批有科研兴趣和创新欲望的优秀本科生进入科研团队,成为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校引进大量的青年博士,他们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团队,我校充分利用当前这一师资优势,试点开展了优秀本科生进入科研团队的工作,为本科生开辟涉入科研领域的途径。学校通过各种学术讲座和重点实验室开放周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上进心,使学生及早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本科生进科研团队的工作通过前期的宣讲、中期的报名和后期的双向选择等环节,在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最终选出的学生进入科研团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指导他们与团队中的硕(博)士研究生一起完成具体科研任务。本科生通过搞科研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锻炼了提出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掌握了科学表达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思考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随着学校支持力度的加大,预计今后将有近半数的本科生具有参与科研团队实践的经历和经验。

2.3 执行“生涯导航”计划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2012年以来,我校对全体学生系统进行一项人生规划教育——“生涯导航”,与以往一些只有学生骨干才能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该计划重在培养每名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规定每名学生必须得到两个自主实践学分才能顺利毕业。该计划通过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及心理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身心健康,通过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并使其正确定位职业发展方向。该计划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专业培养计划确定不同阶段的教育主题,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我校先后组建了近万支集中实践营队,覆盖全国十多个省份。“生涯导航”教育计划一方面是专业实习环节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激发了每名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带动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4 教学环节改革带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潜移默化地传授知识、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过程。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校教师必须具有高层次的科研经历,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高屋建瓴、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带动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达到更高境界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验室、仿真机房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理工科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占到30%以上。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知识结构的差异,实践教学可分为科学基础实践阶段所进行的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基础实践阶段所进行的实习教学、专业实践阶段所进行的综合设计教学、工程研发实践阶段所进行的创新创业教学等环节。通过4个阶段递进式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升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创新创业能力。

2.5 卓越班及科技创新实验班带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2010年我校作为首批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在5个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大型企业合作紧密、办学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设立卓越班[4],与企业、研究所、科研机构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卓越工程师。2011年我校又推出每年在全校优势、特色的工科类专业新生中选拔60名优秀学生进入“工程科技创新实验班”的创新计划,将优秀学生和优质的教学科研资源相整合,为培养具有宽厚知识基础及科研实践能力并具有持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2.6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专项基金带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十二五”期间直接面向大学生的项目。本科生只要有感兴趣的课题,就可以申报“大创项目”,经过专家论证后,对于确实可行的项目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会划拨专项大学生创新研究经费,由学生做项目负责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在创新实践中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了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基本素质,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3 结束语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为大学生大胆创新创业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建立更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

[1] 关晓辉,吴维仲,王建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4):181-182.

[2] 王杏芬.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4):23-27.

[3] 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195-198.

[4] 张建文,白薇,程永强,张琤.结合实际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6):67-69.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l for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Gao Yan, Jin Baoquan, Zhang Hongjuan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studied together. Learning fro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r university to discuss the multiple training modes of improving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hich will provide a effective way for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ory of university, correct guiding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raining the high-qua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ed perso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model

2015-04-21

高妍,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3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H12007);2014年度太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交叉学科工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本科生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