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教育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2015-01-31 14:42王心薇
职教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关怀学习者

□李 光 王心薇

关怀教育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李光王心薇

“关怀”作为个体丰富人性和完美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向度。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培训,更重视其内在精神境界的终极关怀,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实现教育目标多样化。在对关怀教育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关怀教育理论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从关怀教育的角度对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怀教育理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一、关怀教育理论概述

关怀教育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美国复杂的社会变迁和问题突出的教育现状,在后现代主义社会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哲学、关怀伦理学等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20多年的理论积淀建立并发展的一门理论流派。关怀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以“关怀”为核心,并围绕这一核心形成一套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到教育评价的相对完整的关怀教育理论体系。

(一)关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关怀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以尊重并促进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

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认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关心能力的人,培养关心型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因此,培养具有关怀能力、爱人并且值得被爱的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下,内尔·诺丁斯提出教育应该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认可个体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摒弃传统教育过度重视学术训练,一味崇尚智力教育的做法,实现教育目标的多元化,着重培养对自我、对他人、对自然环境、对客观物质世界以及主观精神世界都有充分认识和足够尊重的人,进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关怀教育的内容应该围绕关怀进行设置,以满足学习者合乎情理的学习需要

就关怀教育的内容而言,诺丁斯主张从教育目的出发,重视对课程宏观体系和微观内容的改革,对每一位学习者的需要予以恰当反应和满足,建立并维护一种关怀关系。教育内容服务于教育目的,在这样的关怀关系中,课程设置的整个过程都应当以关怀为核心,考虑不同受教育者的不同能力和兴趣倾向,建立符合其兴趣需要和能力发展的课程,课程计划充分考虑人类能力的多样性而制定,既有专门的课程又有致力于关心主题的课程[2]。关怀教育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教育,课程设置不应围绕某一部分特定群体能力而组织,而是以整个社会大众为对象,让教育机构的每一门课程或者每一个专业都为广泛的人类职业活动和非职业活动技能的获取和增长做准备。

(三)关怀教育的方法由榜样、对话、实践和求证组成,以提高学习者关怀教育的效率

诺丁斯认为,在这四种方法中,榜样的作用是最显著的,因为一个人关怀他人的能力取决于其本人有多少被关怀的经历。榜样是关怀的关键因素,最能体现教育者的关怀。教育者在教育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以身作则,为受教育者树立榜样,用实际行动对受教育者的需要做出反应,给予关怀,并在此过程中教会受教育者如何关怀他人;对话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追求理解、同情和欣赏的过程,这是一种平等、开放、没有限制的交流,这种对话交流,可以让人们充分表达自己需要,了解他人需求;实践是受教育者关怀他人,积累关怀经验、形成关怀习惯、培养关怀能力的过程,教育者需要给受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受教育者在广阔的社会情境中进行“关怀实习”,也就是面向社会的技能型关怀实践;求证是双方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真实的了解被关怀者的心理动态,并给予关怀,在这种关怀关系中包含着一种对对方的认可。

(四)关怀教育的评估注重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以使得教育评价置于关怀关系当中

在诺丁斯的关怀教育中,不主张教育竞争,认为评估不应该涉及比较,但是任何教育计划都应该接受评估。对于关怀教育中的评估,她认为,首先,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并智慧的吸取同伴的评估意见。其次,关怀教育还鼓励外部评估,这里的外部评估是指来自关怀关系以外的评估,即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外的人的评估,比如说公司招聘人员、各行业专业人员等。一方面,来自外部的评估更加客观公正,另一方面,任何教育评估都是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评价,这种外部评估使教育者也成为评价对象,不会破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你——我”的主体关系,从而都处于一种关怀互动的关系当中。

二、关怀教育理论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

关怀教育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需要在尊重个体生命成长的基础上,唤醒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将关怀贯穿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始终。

(一)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

人本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育人、成人、完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活动首先应当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内在成长和外在发展,也就是说“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完善的发展为根本”[3]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知识和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大,同时,继续教育承担着培养大规模高技能人才的责任。因此,人才的培养往往屈从于社会发展的经济需求、知识与技能等,使教育的意义不是依附于人的自身发展,而是人的发展之外,从而使教育成为了无人的世界,成了经济逐利的学堂和知识与技能占有的攀比。关怀教育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关注到了人才培养的受众体——学生的自身发展,确定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原则,突破了传统人才培养中片面追求教育功利价值、单纯以学历或者文凭为评价标准的教育观念。因此,在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中,从人才培养的体制、人才培养的内容到人才培养活动的展开皆以促进人更好的发展为宗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将关怀给予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完成,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做到人尽其才。

(二)完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人类教育活动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培养“完人”,即具有完美灵魂、完整人格和独立生存能力的“完人”,也就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4]。“既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懂得“为何而生”[5]的生活哲理,而且还掌握了系统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具备“何以为生”[6]的技能。关怀教育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共荣会通。在教育内容上既关注具有实用科学价值的科学课程,又注重有关人的价值、理想的人文课程,既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还要考虑人的精神追求。关怀教育不仅秉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注重“完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尊重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活动,注重学生内在精神境界的终极关怀,不断丰富自由意志、生命活力、自我个性和创造精神等。继续教育不但能使受教育者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而是更能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满足其现实生存发展和社会生活需要,又确保其成为具有丰富个性情感的意义存在,不断追求人身心和谐均衡发展,实现完人教育目标。

(三)学生个体差异的审视

在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人的智力以彼此独立、多元形式共存的组合方式存在,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有不同的智力要素组合,有着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差异性。基于关怀教育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在注重受教育者集体共性发展的同时,也尊重其个体差异性。关怀教育理论下的继续教育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谋求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相互融合与有机统一。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学生,由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背景、智力水平以及发展倾向等是不同的,需要教育者认真审视,承认个体的差异性,本着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最终目的,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去观察思考每一个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营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轻松自由的人才培养氛围,给予学生最大限度自由发展空间,提供学生足够多的发展机会;在课程设置上,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在专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开设多种多样的通识性选修课程,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兴趣的导引下全面发展[7]。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多元文化的逐步形成,我国社会发展正在呼唤具有独立意识人格、拥有独特个性的人才的生成,这就需要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审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于人的个性培养,既满足了个人成长的需求,又有利于社会发展。

三、关怀教育理论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怀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个体的多样化要求,遵循成人教育规律和业余教育特点,制定培养计划,设置灵活自由、基础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满足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一)树立关怀终身化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活动所遵从的观念和原则,代表着人才培养活动的价值追求,规定着人才培养活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活动的灵魂,贯穿于人才培养活动的整个过程,是教育行为和活动的内在动力,规定着人才培养活动的方向。任何教育行为和活动必须以教育理念为先导,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更不例外。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之后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扩展和能力提高,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范畴也在不断地拓展,终身教育思想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对继续教育在经济、社会中地位与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怀教育理论就是要重视成人学习者的个性和优势,认识到人的多种多样的能力倾向,并予以满足。因此,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活动必须从观念上进行革新,彻底反思之前人们长期信奉的教育理念,将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认清并予以摒除;树立正确合理的关怀终身化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一方面继续深化终身学习理念,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尊重教育的连续性,将教育关怀终身化;另一方面,要深入贯彻关怀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人才给予关怀、尊重和教育培养,关注个体生命和成长,重视人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整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树立关怀终身化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将关怀落实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实处。

(二)创造充满关怀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过程

培养过程是教育理念得以贯彻的中间环节,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它是为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人才培养活动的过程[8]。具体地讲,培养过程主要包括培养方案、培养措施两个方面。所有的教育活动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且,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需要与教学环境进行持续不断的互动。因此,良好的社会教育教学环境是保证教育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创造充满关怀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过程,首先应当营造充满关怀的人才培养氛围,让教育教学活动在轻松自由充满关爱的环境中进行,积极调动师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其次,制定充满关怀的继续教育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内容安排等,关怀教育下的继续教育的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教育关怀,关注学生个体,考虑不同受教育者的不同能力和兴趣倾向,建立符合其兴趣需要和能力发展的课程,使得受教育者学会如何接受和付出关心,使继续教育的每一门课程或者每一个专业都为广泛的人类职业活动和非职业活动技能的获取和增长做准备。最后,采取多样的人才培养措施。人才培养措施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途径、方法、手段的总称,包括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措施和具体要求。继续教育的教学活动应当突出专业、突出实践,着力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水平,强调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课程内容除了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加入实践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满足学习者的个人发展需求和职业要求。

(三)建立关怀互动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师生关系

关怀教育理论强调“关怀”对个体生命成长的意义,而要实现个体生命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关怀型的师生关系构建的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教师给予学习者涉及教育内容各个方面的关怀,向学习者树立关怀榜样,这就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师资力量,建设专兼聘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不断丰富自身实力,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仅是对个体发展需要的满足,更是对学生的一种知识关怀,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过程中,也应当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成长,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对话是师生共同追求理解、同情和欣赏的过程,可以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种充满关怀的人际关系。通过对话中,双方可以充分表达各自的心声,在交流中彼此充分了解和接受,从而给予对方关怀或者回应;另一方面,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的教学劳动,认真学习和实践教学内容,对教师的关怀给予回应,这既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肯定,也是一种对教师的尊重和关怀。关怀教育使学生努力学会如何成为一名积极的被关怀者,因为,只有学会如何分辨关怀、接受关怀,学习者才能逐渐学会关怀他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师生之间互动的关怀教育行为,有利于稳固和增进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完善开放关怀化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评价

人才培养评价是对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系统调查和分析,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完善开放关怀化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评价,对人才培养活动进行评价,不是人才培养的目的,而是实现人才培养目的的手段。关怀教育理论下的教育评估注重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主张将教育评价置于关怀关系中。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开放关怀化评价体系也应当包含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两部分。自我评估也就是培养主体和学习者对各自的教学和学习进行评估,包括资源投入、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管理、培养制度、综合教育水平以及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估等。外部评估,即第三方评估,评估主体主要有社会、行业、企业等,第三方的评估是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和质量进行评价,使得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人才培养活动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更重要的是达到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是人才培养活动中的最终环节,也是衡量人才培养活动成败优劣的重要环节。通过人才培养评价来衡量人才培养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偏差,从而保证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活动能够按照预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并且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总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应当以关怀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关怀”在整个培养体系中贯彻落实。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关怀终身化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模式构成的第一要素,它规定着人才培养活动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创造充满关怀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培养过程是人才培养活动的实施阶段,它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贯彻实现。再次,建立关怀互动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师生关系,良好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最后,完善开放关怀化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评价,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使人才培养活动能够够按照预期规划进行,最终实现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关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给予学习者充分关怀,从各个方面提高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教育者的能动性,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让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充分尊重个体生命成长,从而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人的发展需要。

[1][2]王艳华,纪文婷,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47-50.

[3]R.M.加涅,等.教学设计的原理[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6]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 (4):16-20.

[7]李姗姗.关怀教育:医学人才培养的深层关照[J].西北医学教育,2012(1):3-5.

[8]姜士伟.浅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77-80.

责任编辑王国光

李光(1966-),女,辽宁锦州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王心薇(1990-),女,山西运城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G720

A

1001-7518(2015)09-0044-04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关怀学习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