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六艺”中“乐”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2015-01-31 22:58黄金恩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9期
关键词:乐记六艺乐教

黄金恩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论孔子“六艺”中“乐”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黄金恩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孔子是先秦乐教的提倡者与实践者。“六艺”中的“乐”以其独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从影响较深远的孔子“六艺”中的“乐”教育实践出发探讨其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孔子;六艺之乐;乐教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启示

一、孔子及“六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即今天的山东曲阜市东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博学多识、名扬天下,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的乐教思想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六艺”是孔子代表中国古代儒家学术理论,即礼、乐、射、御、书、数。他按照儒家要求掌握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学生。《周礼·保氏》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即“通五经贯六艺”,具体如下:

1.礼:礼节(即德育)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2.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 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3.射:射箭技术 五射:白矢(shi四声)、参连、剡(yan二声)注、襄尺、井仪。4.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5.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6.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

二、礼乐,立身之本

孔子毕生的追求就是“礼乐”,也是儒学及儒家理想社会体制的基础。古代的“礼”是一门庞大的学问。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而“乐”是实现礼的重要方式,也是孔子倡导的一种生活态度。“乐”泛指音乐、诗歌、舞蹈等。 “六乐”指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孔子认为,“乐”不仅是“达情”的手段,能陶冶性情、感化心智,而且本身就能够参与到“礼”的秩序建设中来。孔子上课时常有音乐和歌声相伴,在音乐声中讲诗论道,问答互动。如今的现代音乐早已发展为一种文化产业。

《礼记·乐记》说:“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管乎人情矣。”礼乐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性。在孔子的理想中,天下的人情事理都在“礼乐”之中和谐运转。

(一)孔子“六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当今,我国艺术教育呈现普及之势,出现多元化的特点,尤其是普通学校艺术教育提出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但由于某些功利性的教育目的,使得学生的发展不健全。所以,才有“至善至美”,孔子强调“六艺” 的远古追忆。他说“六艺”不仅要有广博知识技艺,更重要的是人的艺术修养内涵。

1.“六艺”教育是一种兼容并蓄、兼采众长的教育

“六艺”教育从语文、数学、天文、体育等多个层面创立了一种综合的教育,在重视“礼乐”的同时兼顾其他多个方面的发展。而我们的现代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不够全面。近年来,我国实行教育新课改,高中由以前的文理分科变成了偏文偏理,这样的教育是片面的。

2.“六艺”教育是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教育

“六艺”之“乐”便是区别于其他五种教育方式,从外在的规范性实现道德的自觉,它是通过情感的物化形式,引导人们的情感宣泄、共鸣,通过人们自觉的想象、经验、感官来调节人们的情感,进而影响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礼记·乐记》所说的∶“乐有中出,礼自外作”;“德成于上,艺成而下”。“乐”可以用来从感情上融合等级礼仪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缝隙。“乐”也不只是声音、声响、音律。故,只有表达了道德内容的音律才是“乐”,否则只能称之为“音”。

三、“乐”与品德的关系

(一)内容与形式

“乐”本身就是“德”的外在艺术形式之一,作为“道”的物化形式的“德”又是“乐”的精神内核和重要目标。同时,在“乐”的作用下,人受到美好、高尚等情怀的熏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引起生活的思考,最终获得意味深长的教益,使内心世界的情感得到升华,进而影响人的世界观与情操。

(二)真、善与美

孔子利用“六艺之乐”要表达的超越道德的境界,实际上就是在真、益、善基础上的审美境界。因为, “乐”的内容应该是真的、善的,而“乐”的形式应该是美的。《乐记》说,“唯乐不可以为伪”, “乐”除了具有“真”和“美”以外还要有“善”的精神来充实“乐”的内容,只有同时具备真、善、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乐”。

1.“乐”对于品德修养的影响在人的品德心理结构中表现明显

在“乐”的实践中,美感和道德情感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当音乐激起人们的感情时,同时也使人的思想深处发生震动,产生共鸣。正是这种同情和反感使人们受到了道德情感教育。

2.“乐”对于品德修养的影响还可以从“乐教”内容本身来观察

《礼记·乐记》曰∶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可以说, “乐”不能虚假,它是德育美育与智育、体育互相融合的升华与结晶。

3.“乐”对品德修养的影响还通过对人的其他素质的影响起作用

“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纵观历代的音乐家们的音乐,无一不是民众心声的唱响。正如《乐记·乐象篇》中所说: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乐就是诗、歌、舞的综合体。

四、结论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比较全面的,在《论语》中我们看到孔子“六艺”教育中非常重视全面培养学生人格的艺术教育思想。

1.乐教的地位得到提高

孔子所施教的“六艺”科目,“乐”仅次于“礼”居第二位,“乐”处于重要地位。现今,我国音乐教育自从1979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起,多次强调美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将音乐教育视作落实美育的重要手段。引进国外的音乐教育先进理论和方法,并对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化改革,使音乐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2.音乐的审美教育得到重视

在音乐审美中孔子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应是中正平和的,也应该是适度的、有节制的,在乐教过程中,学生是可以通过乐的审美情感活动成就一种人生境界的。现代教育观认为,音乐审美作用是培养人们产生艺术美的核心,有助于德育的渗透。

3.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是孔子的教学方法,在乐教中他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循循善诱”,使学生对于学习极感兴趣。当代,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势必要求教学的灵活性,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特长,开阔视野,启迪思路。中国古代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的教育制度和观点,我们需要从古代的教育思想精华中汲取营养,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杰出音乐人才。

[1] 马朝臣,邢世凯,金波,黄智. 孔子“六艺”私学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 郭娟娟.孔子“六艺”中的艺术育思想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10年.

[3]王昆,邢闻. 试论“六艺”之“乐”对品德修养的影响,《前沿》2005年第3期.

J60

A

黄金恩,男,汉族,1981年出生,宁夏西吉中学音乐教师,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艺术硕士,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猜你喜欢
乐记六艺乐教
乐籍西译: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
长沙市六艺天骄星城园学生作品展示
浅谈孔子的乐教思想对当今音乐教育的意义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改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
御风六艺
《乐记》哲学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值得肯定的《乐记》两版本比较研究
“六艺”之“五射”新考
论孔子的乐教思想
韶乐· 乐教与美育——《韶乐》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