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

2015-01-31 22:58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9期
关键词:歌唱者韵味演唱者

张 宣

(江苏省常州市歌舞剧院,江苏 常州 213001)

音乐与舞蹈

看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

张 宣

(江苏省常州市歌舞剧院,江苏 常州 213001)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源。特别是在艺术的创造上,中国人民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这种特殊理解和表达方式,只属于中国这个具有文化积淀的国家。其艺术的底蕴不是经过一段时间就能理解和感受的,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民族声乐艺术;“韵味”;审美追求

引言

民族声乐的艺术美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声乐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的感情把握。字和声的韵味是民族声乐的基础,情事韵味的升华,而三者完美的结合才是民族声乐艺术美真正表达的需要。

一、民族声乐艺术对“韵味”的追求

民族声乐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几乎从中华民族诞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在最初人们对声乐的理解还只是体现对大自然美妙声音的享受和模仿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声乐的理解都是仅仅处于片面的理解,没有参与到人的个人感情的表达中。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对声乐的理解才算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定义。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声乐中的韵味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特征,开始被广泛地体现在诗词歌赋当中,在后来就出现在中国的戏曲和曲艺当中。先是从宋代的南戏再到元代的杂剧,在这样的基础上,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对音乐的热爱程度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文人们开始创作戏曲的剧本,这些文人负责创造文辞和词曲的韵律和格调,戏曲艺人就负责通过艺术的手法将这些戏曲通过艺术的加工,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二、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韵味的美学构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积淀了丰富的内涵。这种韵味的构造包括了我国的戏曲、说唱、民歌以及各种民间艺术在不断的促进和融合过程中,共同保留下来的,也是最为精华的部分。其中包括了语言、腔调感情的融合,所以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中对韵味美的要求是:字韵、声韵和情韵只有符合了这些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

(一)字的“韵味”

字韵,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咬字的韵味和标准。在演唱中咬字的准确和清晰是民族声乐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歌唱家必修的课程。字韵的具体内涵是语言的规律和语言的要求,将字的首腹尾、四呼和清浊一一交代清楚,要做到在歌唱过称中咬字清楚和准确,这样观众才能够听懂歌词的意思,才能跟随演唱者进入演唱内容的氛围当中。可见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是建立在字韵上的,演唱者的字韵处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声乐的艺术程度。在咬字过称中,准不清也是不行的,两者缺一不可。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还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比如,要求嘴唇、舌、齿、鼻、喉相互的配合开启合并等一些动作在瞬间完成。这样才能完美地表现出字的韵味美。

(二)声音的“韵味”

1.字重声轻

顾名思义,字重声轻的要求就是在歌唱者在唱歌时必须要强调字头的力度。只有字头的声音力度达到了,才可以保持呼吸的平稳度,进而使得声音和呼吸有机地结合和搭配。也就是说在歌唱时必须是字先出声音在后,具体的要求就是咬字在口,然后抱着声音在喉。只有在口齿唇喉把字处理清楚后,才能把声音交代好。但是在具体的变现过程中,并不是要求把字和声音隔离开来。歌唱家在自己的准备过程中是一个先后的过程,但是字重声轻要求的是同时完成。这样才能保证声音和字音的圆润和连贯,要不然显得出字无力、声音混乱。

2.以字带音

我们说的以字带音是要求语言具有一定的音乐化。演唱者在唱歌时在保证唱清楚字头的前提下还要保证音调的韵律,保持声音的长短、抑扬和快慢。美声传义对歌声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在表演过程要求的是声音呼出的气息和歌词的韵律相切合,收放自如。在保证歌词语言的语调、语调的处理完全正确的同时还要带动声音的变化,使得声音为歌词完美表达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起到以字带动音的目的,把字、声和曲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在理解了歌曲词义的基础上,再通过歌唱者的声音传达,进而和演唱者形成一种感情的共鸣,才能体会到演唱者传达出来的美感。

3.字声流动

声乐艺术的重要要素之一就是字的声音可以随着音乐的旋律自然地起伏或流动,这样才能给人一种美感。在字声的流动过程中,不仅演唱者自己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感,还可以带动观众的情绪,在字声流动中使得歌唱者和观众有了一定的交流,产生感情的共鸣,形成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动态的美在整个氛围中显得非常美妙,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实际的表现中,演员的不同导致同一首歌所展示出来的美感也是不同的,这和演员的个人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在演唱过程中,其字声流动是一种自然的流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有的人在歌唱中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其中的关系,导致演唱出来的歌曲索然无味。要想将民族声乐艺术完美地表现出来,基本功很重要,同时对歌唱者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由于我国的民族声乐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有很多的内涵,那么演员在演唱过程中就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内在积淀,才能对歌曲理解得更加透彻,只有理解了,才能够在表达中使感情自然地流露。

4.字正腔圆

在民族声乐艺术的表达中,一个歌唱者能达到字正腔圆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很多时候一个歌唱者可以进过长期的训练来实现吐字准确,同时又能保证吐字的清晰,但是这和演员拥有美妙动听的歌声完全是两回事。对观众来说,一首动听的音乐不仅是要求听清楚歌词的意思,还要求有美妙的歌声。所以对演唱者来说,充分地运用音乐的节奏美和音律美显得尤为重要,除能把曲调唱得优美动听外,还要保证腔圆不影响字正。

(三)情的韵味

1.重在情深处,妙在回味中

要想使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达到质的飞跃,光凭字韵和声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感情将字韵和声韵完美地结合和推,结合着歌唱的内容把歌唱的技巧和感情完美的结合才能达到美感的效果。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动听容易动人难”,通过演唱的技巧可以实现歌曲的动听,但是要想打动人还必须融入大量的感情。只有动之以情才能在歌唱中将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韵味自然地流露出来,让不管是歌唱者还是观众都能够感受来自艺术的美以及审美体验。

2.以情传声,声情并茂

把字和声音都充分地运用上感情,以情传声,声情并茂,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最高境界,但是这个过程在实现时对演唱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演唱者需要字韵、声韵和情感巧妙地融合在歌曲当中,然后再配合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来将歌曲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需要悟性的,很多人唱了一辈子的歌,也很难达到声情并茂,不知道怎样把感情合理地收放。歌唱者在演唱中能够把歌曲的内涵演绎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的是以情传声和声情并茂。

三、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热爱程度再次变得高涨,并开始真正地理解其内在的韵味。民族声乐在我国的音乐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演绎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字韵、声韵和情韵之间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只有这样才能在把歌唱者和听众联系在一起,共同感受到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好之处。

[1]金满喜. 从对“韵味”的追求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J].音乐大观, 2014(12):20-22.

[2]赵超. 从“韵味”的角度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追求[J].华章, 2014(2).

[3]汤金坪.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韵味”[J].华章,2013(3).

[4]梁杰. 韵味是民族声乐艺术的灵魂[J].中国音乐,1999(4):76-77.

J607

A

猜你喜欢
歌唱者韵味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歌唱的基本素养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秋之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