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2015-02-01 14:57张艳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假体患肢置换术

张艳红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张艳红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配合27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 并指导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锻炼的方法。结果 2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髋关节假体脱出等并发症。患者能重返社会, 独立性好, 依赖性少, 生活基本自理。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能即刻缓解、消除关节疼痛, 增加肢体活动度的成功手术, 护士给予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 能最大限度地恢复髋关节功能, 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是手术最终取得成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

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健康指导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 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髋关节置换手术让无数患有终末期骨关节疾病的患者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 围手术期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指导, 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 矫正畸形和缓解疼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 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 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 代替患病关节功能的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7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其中男17例, 女10例, 年龄34~74岁。股骨颈骨折19例, 股骨头坏死5例, 髋臼骨折2例, 骨性关节炎1例。

1.2 术前护理

1.2.1 心理护理 做好医、护、患三方充分沟通, 解释手术的情况, 介绍术后康复方案, 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对康复的畏惧情绪, 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 术前检查 体格检查、化验检查、牙科检查、尿路检查, 降低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

1.2.3 股四头肌及踝关节锻炼 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背屈踝关节。膝关节伸直的时候(坐、立、趟时都可以做), 主动收缩股四头肌, 使其绷紧, 保持5 s, 然后放松2 s, 如此反复。每天最好做够2000次, 并不要求一次做完, 可以分多次完成,效果相同。距小腿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

1.3 术后护理

1.3.1 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 这一人群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所以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术侧肢端皮肤的温度、颜色、感觉, 如有异常, 立即通知医师, 并做出相应的处置。

1.3.2 患者取平卧位, 保持患肢的功能位, 即可固定关节,又可减轻疼痛, 术后患肢外展10~30°, 屈曲10~15°, 中立位,穿“丁”字鞋, 防止患肢外旋, 双腿间放软枕, 防止患肢内收。忌交叉双腿和盘腿动作, 以防人工假体脱出[1]。

1.3.3 引流管的护理 伤口置负压引流管的目的是减少伤口内血肿形成, 减少感染的机会。术后2 h内引流量最大, 24~48 h后明显减少, 保持引流管通畅, 保持负压袋的位置低于切口位置30 cm,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严防切口感染[2]。

1.4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1.4.1 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 术后关节周围软组织没有充分愈合, 术后姿势不当很容易造成髋关节脱位。站立时不要将患肢交叉到对侧, 不要过度外旋患肢, 弯腰时不超过90°,坐起时身体弯曲不超过90°, 不要翘二郎腿。

1.4.2 预防静脉血栓 术后出血、卧床制动、下肢活动减少都导致血流缓慢, 血流动力学改变, 诱发深静脉血栓。术后抬高患肢, 鼓励患者早期主动活动足趾, 尽早下地活动。术后常规采取抗凝药物, 抑制血栓形成。使用弹力袜, 并辅以被动按摩肢体, 可促进静脉血回流,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4.3 预防感染 老年人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储备能力与代偿功能低下, 长期卧床很容易发生褥疮, 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嘱患者多饮水, 根据肺部情况酌情给予雾化吸入,协助并指导家属轻叩患者背部, 促使痰液排出。患者不能翻身, 骶尾部宜发生褥疮, 嘱患者用两肩或双肘关节及头部做支撑, 将整个上身和臀部抬起来(简称三点或五点支撑法)[3]。此项锻炼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措施。抬起困难时, 家属协助轻轻抬起髋部, 把手伸进患者骶尾部, 按摩皮肤。

1.5 功能锻炼

1.5.1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不同, 制订具体康复计划。如果活动后感到关节持续疼痛和肿胀, 说明练习强度过大[4]。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有规律的进行患肢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及踝关节的屈伸, 旋转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同术前。踝泵运动, 5 min/组, 1组/h。

1.5.2 髋关节功能锻炼 ①伸髋:收缩臀肌, 略做臀部抬高动作, 保持5 min;伸直膝, 关节向后伸展下肢。②屈髋:卧位, 向臀部激动足跟, 注意屈髋≤90°;站立, 注意屈髋≤90°。③伸膝:抬起一条腿约15 cm, 保持5 s, 再换另一条腿,重复10次。④髋外展:卧床保持足趾向上, 下肢伸直, 向外展开下肢;站立时下肢伸直, 向外展开下肢, 保持5 s, 重复10次。

1.5.3 一般术后3~7 d可扶患者坐于床沿, 进行轻度屈髋练习, 锻炼动作应缓慢,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10 d可在床边站立, 待14 d伤口拆线后可扶拐或借助步行器下地活动, 用拐杖的正确姿势:站立先出左拐、迈右脚, 出右拐、迈左脚。术后6~8周可部分负重。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患者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下床。将患肢移近床沿,小腿慢慢下降。尽量不要将体重放在患肢, 健侧手扶助行器,患侧手扶床沿, 慢慢站立。

1.6 出院指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一般住院2周, 出院前应进行肌力、行走能力等评定, 教会患者家庭训练方案。术后早期(3个月内)功能康复和锻炼以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和关节活动度锻炼为主。为保证康复质量术后3个月内定期反院复查。3个月后负重活动, 严格执行三不:不跷二郎腿、不盘腿坐、不坐沙发或矮椅, 不使用蹲便器, 侧卧时应健肢在下, 患肢在上, 两腿间夹枕头, 可以坐高椅、散步、骑车、跳舞、游泳等。上楼时健肢先上, 下楼时患肢先下。应注意避免跑步、爬山、跳跃、急停急转等剧烈的体育运动[5]。

2 结果

27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 根据随访, 术后患者均未发生髋关节假体脱位, 也未发现明显的疼痛及假体松动或下沉。独立性好, 依赖性少, 生活基本自理。

3 小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性关节炎病等发病率逐年增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能即刻缓解、消除关节疼痛, 增加肢体活动度的成功手术,护士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康复训练, 是手术最终取得成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

[1] 黄晓玉, 李晓燕.7例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护理.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0, 6(18):10.

[2] 甄丽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5(11):975-976.

[3] 吕式瑷.创伤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121.

[4] 李乐之, 路潜.外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8.

[5] 王志文.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全科护理, 2008, 6(14):130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43

2014-12-16]

161200 黑龙江省富裕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假体患肢置换术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