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康复功能评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5-02-01 10:11耿姣姣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步行教学效果知识点

耿姣姣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6)

微课程在康复功能评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耿姣姣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6)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将微课程用于康复功能评定的教学中,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及自主性,使其合作及沟通能力得以提升、成绩大幅度提高。

微课程;康复功能评定;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的盛行,人类已经悄然进入了信息高度个性化的“微时代”。近几年,随着可汗学院与TEDEd机构为代表的国外在线微视频、由新媒体联盟(NMC)《2013年地平线年度报告(高等教育版)》确立的排在首位重大影响教育的新兴技术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以及通过简短视频重构学习过程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和盛行,微课程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并飞速发展,引起了教育界的大变革。

1 微课程的概念及特点

1.1 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他指出微课程并不是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我国,微课程于2011年9月首先由教育技术学者关中客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博文中提及并引起广泛关注;接着,李玉平团队基于“三小”(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对微课程进行了全面剖析及研究,他认为微课程主要以PPT制作的数字故事作为呈现方式,提倡碎片化学习,实现“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1]。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提到“微课程时间应该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对微课程在时间、目标和特点上做了一定概括[2]。

1.2 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的核心特征是“微”,主要表现为:(1)教学内容“微”:一个微课程涉及一个知识点或几个小问题或教学中的重难点,因此重点突出、内容凝练,更符合师生的需求;(2)时间“微”:根据注意力10分钟法则,时间以5~10分钟为佳;(3)资源容量小:微课程以微视频为核心,以可以移动的媒体作为微课程的载体,还可根据需要灵活采用音频(录音)、PPT、文本等其他格式的媒体,总容量几十兆左右,便于上传至网络供在线学习及下载到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学习,且文字、音乐及画面的结合可以调动人的各种感受,比如视觉、听觉、想像等,使课程更具吸引力;(4)制作简便:微课程的制作可以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平板电脑等拍摄和录制,也可以录制为音频,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制作。

2 微课程在康复功能评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1)康复功能评定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必修课、核心课,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如果在教学中偏于一面,就会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不理解、对操作不熟悉的情况发生,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2)高职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相对不高,因此在讲解各种功能障碍的相关理论时发现,许多学生没有把解剖学、运动学、临床基础等课程学好,导致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帮助学生温习巩固相关知识;(3)以往的教学视频相对较长,40分钟左右,知识点糅合在一起,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虽对教学做过一些调整,如运用案例导入法、角色扮演法、PBL教学法等收到了一些效果,但学生理解并不透彻;(4)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相对不高,课堂学习中缺乏主动求知的欲望,很难深入理解知识点,很难举一反三;(5)教师授课时无法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示教时无法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观察到,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微课程课时短、教学内容精,将知识碎片化、可视(听)化、情境化处理,是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同时包含课程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课后作业、社会媒体交流与反思等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教与学的过程。微课程符合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色,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从2013年9月开始,笔者将微课程用于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功能评定的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及自主性,成绩也大幅度提升,学生无形中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沟通技巧,教学效果良好。现以步行周期课堂教学为例,介绍微课程在康复功能评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设计思路

步行周期是康复功能评定步态分析教学单元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没使用微课程之前,主要采取教师现场演示结合PPT图片展示的方法,无法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所以很多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掌握步行周期的概念及分期,导致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无法准确分析患者的异常步态。自从应用了微课程的理念,并制作了步行周期讲解的微视频及配套练习题,进行了课堂讨论、答疑总结和课后练习,学生掌握了步行周期的概念及其8个分期特征,并可以对不同人群的步态特点进行分析。该微课程的实施主要包括:设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提供给学生配套的学习资源(微视频)、课堂实施、课后辅导。

步骤1:设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3]。此任务单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高效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我们希望通过步行周期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步行周期的概念、分期及各个分期的特征,让学生可以对不同人群的步态特点进行分析,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给出的任务单是:请演示步行周期(右足);回答视频(教师提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走的视频)给出的问题“请用步行周期的相关知识分析患者的步态有何特点?”

步骤2:为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提供给学生配套的学习资源,包括微视频、练习题等,便于学生学习。此阶段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当学生在完成任务单中给出的任务遇到困难时,可通过反复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视频,或者查阅分析其他学习资料来完成任务。步行周期微视频设计见表1。

步骤3:课堂实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就步行周期的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讨论以小组方式进行,8人/组,共5组,时间安排为15分钟。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位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其余学生观察并点评,教师点评并小结,时间安排为20分钟;接着教师就练习题及知识点进行答疑,并布置课外作业,时间安排为10分钟。

步骤4:课后辅导。课后教师与学生登录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及班级QQ群进行互动,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

2.2 教学效果

笔者制作的步行周期微视频时长10分钟,学生在学习时不易疲劳,且因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学生更能主动思考,学习兴趣和效率更高。同时,如对知识点不熟悉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并与教师进行网络互动等方式巩固知识。学生的讨论积极性高,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除此之外,学生还在课堂上逐渐学会了与他人协作,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师生充分互动,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3 讨论

微课程以“微”为其显著特征,短小精悍、灵活生动,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也可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帮助学生预习及复习,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加强了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微课程的发展和应用对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要求颇高,对教师专业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有较高要求。

笔者认为,针对康复功能评定课程的微课程开展还有一些需要努力的方向:一是公共平台的建设。努力建成一个可供师生互动的、内容完善的平台,包括配套的微视频等媒体资料、教学课件、配套习题等,并完善互动单元及教学评估单元。二是组建跨专业合作团队。微课程要求教师能集专业知识及动画、视频甚至计算机语言等方面的知识于一身,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很难独立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程。三是继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程要求把课堂的主体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只有学生对专业及课程充满热情,微课程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表1 步行周期微视频设计

[1]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2]龙丽嫦.何为微课程——三类“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3(9):17-19.

[3]金陵.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5-10.

G424.1

B

1671-1246(2015)16-0069-02

猜你喜欢
步行教学效果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从步行到奔跑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