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的实践

2015-02-02 06:43兰晶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发展规划公共图书馆农民工

关键词:农民工;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特色;发展规划

摘要: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探讨了“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农民工服务联盟”的特色、社会影响及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002-03

收稿日期:2014-11-05

作者简介:兰晶(1982-),重庆图书馆助理馆员。随着农民工群体的成长、成型,其精神文化需求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推进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都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应有之义。

1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基于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特殊市情,重庆一直是全国重要的农民工输出地之一,目前约有750万农民工。1997年重庆直辖及2003年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启动后,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就一直在开展针对农民工的服务工作,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现已基本实现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服务体系全覆盖。重庆图书馆依托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围绕“融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农民工服务理念[1],结合重庆地区的特点,注重统一规划,以农民工教育培训作为突破,打造农民工文化服务品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农民工文化服务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和社会影响。

为了形成服务整体,打造服务品牌,带动全市共享工程服务,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于2010年启动了“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农民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项目建设,依托重庆文化共享工程现有服务网络、依托有意向开展农民工服务活动的机构或单位、依托已有的农民工服务机构或项目(扶贫办培训基地、“雨露计划”),打造农民工服务联盟,形成了具有组织保障、具备多样化服务手段、能够开展有针对性服务活动的长效服务体系。

“联盟”自成立以来,由于服务对象明确、组织保障有力,具备创新性、可行性、适用性,服务网络覆盖全市所有区县,惠及数十万农民工,服务品牌突出、社会影响广泛,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公共文化建设政府最高奖——文化部第十六届“群星奖”(项目类)。2“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农民工服务联盟”的保障机制及特色2.1保障机制

“联盟”在重庆市文化委指导下,由重庆图书馆负责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联盟”对成员单位的相关负责机构提供统一设计标识,实行统一管理制度,由市文化委组织定期考核评估,在每一年的“世界读书日”和“重庆农民工日”,对表现突出的成员单位进行表彰,并对全年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定位需求,作为下一阶段服务开展的依据。

“联盟”全市性服务活动及硬件建设主要依靠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经费和重庆图书馆自有经费,2011年投入约100万元,2012年投入约150万元,2013年投入180万元,2014年预计投入200万元。区县特色服务活动依靠区县公共图书馆自筹,大部分来自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经费。

2.2主要特色

“联盟”的主要工作是整合全市公共图书馆优势资源,为各图书馆农民工服务活动提供组织保障、人才支持和业务指导,形成面向农民工服务的统一标准、统一形象、统一平台,对内促进图书馆交流与合作[2],培养服务人才,扶持特色服务品牌,对外联合相关社会组织,开展广泛宣传。

2.2.1创新载体,文化惠民工程落实处、见实效。在全国首创农民工联盟,创造性地利用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整合了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人才资源和平台资源,形成专门服务农民工群体的图书馆共同体,成为文化共享工程这一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发展、落实的新载体。根据全市农民工分布情况,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立农民工图书馆,所有文献资源由“联盟”统一配送,包括纸质书刊、视听资料和数字资源。2012年5月,该“联盟”在渝中区南纪门劳务市场开设了第一个农民工图书馆,藏书近3,000册,涵盖经济、法律、教育、文学、艺术、医学和劳动技能等多个门类,基本满足了该区域内农民工书刊阅读需求。在此基础上,该“联盟”把分布在各区域内的农民工图书馆纳入重庆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通借通还系统,确保了全市各区域内的农民工均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2.2.2依托项目,合作服务起步快、发展好。以“雨露计划”“留守儿童之家”等国家级项目为依托,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加入“联盟”,借助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已经铺设好的网络和平台开展服务,推进联盟服务网络迅速铺开。目前,“联盟”依托国家级项目“雨露计划”,与重庆市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合作,为重庆市12所“雨露计划”基地学校提供服务;依托国家级项目“留守儿童之家”,将数字资源通过市妇联服务点送到了留守儿童身边;北碚区由政府主导的“农民工数字文化家园”培训农民工2万余人次,巴南区支中心与政府合办的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班惠及5千余人。

2.2.3全市联动,“联盟”服务品牌规模大、影响广。“联盟”以重庆图书馆为中心,围绕“融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形成“春节购票我来帮”“中秋人月两团圆”“庆祝重庆农民工日”等全市性服务品牌。活动持续时间长,覆盖全市各区县,宣传力度大,活动受惠群众数以万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2011年,“联盟”在全国文化共享工程中率先行动,调动全市区县支中心帮助农民工网购火车票,活动报道登上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等国家级媒体,吸引了凤凰网、大公网、《澳门日报》《京华时报》、浙江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掀起网上热议。从2011年以来,“联盟”每年春节都要开展帮助农民工网购火车票活动,迄今为止,共帮助1,352名农民工成功买到火车票。

兰晶: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的实践兰晶: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的实践2.2.4贴近实际,基层服务品牌形式新、特色明。在“联盟”的组织和指导下,各区县图书馆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依托区县政府和相关组织的支持,服务品牌百花齐放,发展出农民工图书馆、农民工夜校、农民工数字文化家园等诸多创新性基层服务品牌[3]。渝中区支中心通过与重庆市最大的室内农民工劳务市场合作共建,组织资金、人力,建立“农民工图书馆”,配置了电脑、图书、互联网,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为每天上千名前来求职的农民工朋友提供服务,农民工朋友在此可免费上网查阅资料和观看共享工程电影、讲座,阅览书刊,可凭证免费外借图书。农民工图书馆开放以来,每天接待农民工读者近百人次。北碚区支中心开展的“农民工数字文化家园”培训活动,是在北碚区政府支持下的公益性民生项目,由政府主导,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利用北碚区58个社区、119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和各社区书屋、大型网吧,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服务,已培训农民工2万余人次。

2.2.5文化平等,关注弱势群体文化权益、暖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均体现出文化平等的要求,“联盟”开展的农民工服务活动,服务重庆市750万农民工,虽然关注的是“小众群体”,但是作为“普适服务”的有益补充,充分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建设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旨在解决我国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差距较大的突出问题[4],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有利于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2.6长效服务,开展服务活动时间早、经验足。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直辖以来,城市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也成为农民工聚集和对外输出的集散地,“山城棒棒军”就是最具重庆特色的农民工现象。重庆各级政府历来重视农民工服务,确定每年11月第一个星期日为“重庆市农民工日”。重庆市各级公共图书馆也非常关注农民工群体及其子女的文化权益,自重庆2003年启动文化共享工程以来,各馆开始联合推出多种贴近农民工实际需求的服务活动,在长期的服务活动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文化共享工程重庆市分中心针对重庆市农民工生活现状和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在各服务点设立长期常规培训、集中进行特色培训,将资源活动送进农民工集聚地”的培训思路。通过紧紧围绕“关注农民工,促进再就业”这一主题,通过培训、引导、扶持,以培训促进就业。自2009年开始,坚持每月举办一期农民工及下岗职工技能培训,还经常根据农民工的需要进行重点项目集中培训。重庆市分中心还通过多方协调、沟通联系,以合作共建的形式,先后在南岸区龙门浩阳光公寓、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蓝领公寓、市扶贫办培训基地、大渡口区跳磴镇农民工服务中心等25个农民工集聚地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为农民工提供贴心服务,定期为服务点输送优秀电子资源,赠送书刊,免费发放重庆数字图书馆读者卡等。2008年,按照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与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合作组织开展“雨露计划·文化共享”项目的要求,重庆市分中心与重庆市扶贫办培训中心开展合作共建,通过示范指导各基地学校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优选教学内容,改善培训方式,丰富教学活动,举办培训班628期,培训转移农民工28,267人次,为提升劳动力素质、同筑同走脱贫致富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重庆市分中心也十分重视农民工子女问题,积极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留守儿童学校沟通合作,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仅邀请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儿童一起结对参加市分中心主办的“太阳花”读书会、周末故事会及少儿英语角等特色少儿活动,还将少儿读书活动办到留守儿童学校里去,邀请部分城市儿童走进农民工子女学校,一起参加读书活动,共度书香童年。3“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农民工服务联盟”的社会影响及发展规划3.1社会影响

“联盟”面向全市750万农民工,仅2012年一年就服务农民工24.2万人次。在服务活动方面,联盟服务品牌及区县服务品牌都已初步树立,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春节购票我来帮”活动获得了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现任重庆市政协副主席何事忠的批示肯定。2013年春节期间,“联盟”成员单位共举办大小文化活动91场,服务民众8万人次,其中购票活动接待农民工7,000人次,成功抢票514张。截至2013年底,在农民工培训方面,“联盟”与重庆市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的合作项目共举办培训班930期,培训转移农民工46,731人次。北碚区“农民工数字文化家园”培训农民工4万余人次,巴南区的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班培训在岗农民工8,000余人次。同时,重庆图书馆、渝中区图书馆等还定期举办针对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免费计算机培训班。

3.2发展规划

3.2.1建立以农民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文化服务机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农民工群体也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享受数字文化服务,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文化成果的一种传播手段,更需要考虑实际的需求。“联盟”将继续依托现代网络和传统硬件设施,打造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诉求、发布和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和基层公共服务网点,收集和发布各项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为农民工提供线上线下多种诉求途径,实现及时有效地收集需求、传播信息的立体化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充分尊重农民工的文化主体地位,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服务供给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各类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统一采购针对性强、可读性高的书刊杂志,统一开展农民工急需的知识辅导、技能培训等服务,购置配备文化学习、文艺表演、娱乐健身、就业培训等活动所需的器材设备。此外,根据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城市融入程度低的现状,向农民工发放公共文化服务卡、导游册,让他们全面知晓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与服务信息,让农民工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到最近的地方,享受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

3.2.2重视农民工群体的信息素养的改善。针对农民工的文化服务要想落地生根,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受众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普及农民工的科学文化常识是提升其信息素养的基础。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联盟可以通过多渠道对农民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如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农民工培训班、组织农民工专题讲座、为农民工群体设立专用书架、在网站上开辟农民工话题的专题版块、送信息到工地等举措,为农民工的科学文化普及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引导农民工对信息的认识和掌握利用,改变其智力基础和思维结构,养成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习惯。只有唤醒农民工群体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才能让基层文化服务真正地扎根农村。

3.2.3整合社会力量,使农民工文化服务进一步体系化。农民工的文化建设既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一方面,应该把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社区和企业是农民工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的重要平台。因此,“联盟”应联合政府及企业力量,着力提高城市社区面向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共建农民工文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应该吸纳更多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尤其要发挥好工人社会组织的联结作用。不少社会组织为农民工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这些活动由于具有内生性和自发性等特点,往往更受农民工的认可和欢迎。但从整体来看,这类社会组织数量较少,力量也较弱。因此,“联盟”应充分利用这一有效平台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文化服务活动。此外,也应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自办文化,努力提升农民工自主参与、自发创造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只有形成良好的长效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为服务找人,为人找服务”。

参考文献:

[1]葛晓萍,袁丙澍.新生代农民工“融城”进程中的素质教育问题[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2]黄寅寅.发挥公共图书馆知识救济作用——以浙江长兴县图书馆农民工服务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1):29-32.

[3]李晓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谱写社会和谐曲[J].图书馆建设,2008(2):103-105.

[4]赵任飞.强化公共图书馆的城市农民工服务[J].图书馆杂志,2008(8):33-34.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发展规划公共图书馆农民工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我省冰雪项目发展规划及运动队伍组建和管理的研究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