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公共图书馆用户市场培育研究

2015-02-02 00:18张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微信

关键词:微信;公共图书馆;用户市场

摘要:公共图书馆面临着用户流失的困境,而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文章就如何使用微信去开拓用户市场进行了简明的分析,对微信在图书馆的应用提出了看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020-02

收稿日期:2014-10-26

作者简介:张艳(1977-),金陵图书馆馆员。1对用户市场的简单分析

1.1用户去了哪儿——移动互联网络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民图书阅读率在1999年下降后,从2005年开始呈稳步上升趋势,但阅读方式已经从传统的阅读方式转向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化阅读多元选择的时代。国家图书馆的相关统计数字也说明了这个问题。2013年,国家图书馆网站访问次数是10亿次,而全年到馆的读者只有418万人次。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形式让阅读变得更加便捷,用户优先选择一种更便捷的阅读方式是必然的。

公共图书馆作为向社会各群体提供公共文化资源的场所,有义务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除了要加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之外,其更应该与时俱进地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移动阅读体验上为读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1.2用户在做什么——碎片化阅读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及基于IOS、Android等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影响下,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多数手机用户的日常行为之一。手机阅读随时随地的特性让用户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作、生活之余的碎片化时间,满足自己娱乐和获取知识、信息的需求。碎片化阅读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碎片化阅读使阅读不再成为一项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的特权,而变成人人都可享有的权利。相比以往的传统纸质阅读,电子阅读器更便于阅读,所有的知识、信息都能让众人同时共享。公共图书馆应该谋求满足用户的需要,让用户能更高效率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以获得用户的认可。

同时,从阅读市场来看,移动阅读尤其是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当下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重头内容,手机阅读的产业链正在日益完善,盈利模式也在进一步明晰,为手机用户提供阅读内容的企业和平台越来越多。手机阅读用户数及市场规模与智能手机市场一样呈快速增长和扩大态势。为此公共图书馆需要做的就是在提供传统服务之外,满足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

2针对用户需求的应对策略:选择微信

2.1微信的出现,使图书馆摆脱困境成为可能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8月推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软件。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手机网络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服务,还提供了基于LBS的位置服务、语音对讲、消息广播、支付等功能。微信的诸多功能和极具吸引力的用户体验,使之成为了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主要通讯及社交工具,截至2014年初,微信的全球用户已经突破6亿。

在拥有大量用户的基础上,微信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部门都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账号,与特定群体进行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它是一个主要面向政府、媒体和企业等机构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实名注册认证后,可通过该平台向关注用户推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自动化或人工化的信息咨询服务,既可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也可进行一对多的服务。同时,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开放的API接口,可通过编程实现本地服务与微信公众平台的整合,这些优点为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开展提供了一套很好的解决方案。

2.2病毒营销,为公共图书馆选择微信提供了理论支撑

病毒营销也叫口碑营销,是用户通过信任网络将产品推荐给其亲朋好友,这些亲朋好友又以相同的方式推荐给其他人的营销方式。这样的产品推销方式就如同病毒传播一样,所以也叫病毒营销。

网络的实时性使得基于信任网络的病毒营销相对传统口碑营销能以更快、更有效的方式推销产品。例如,视频和图片分享相对于传统口碑营销更加具有说服力。此外,使用者的反馈也是用户了解产品的良好途径之一。这些信息都可以在几秒内迅速地在网络中传播开来,这就使得产品的营销速度大大地加快了。

张艳:基于微信平台的公共图书馆用户市场培育研究张艳:基于微信平台的公共图书馆用户市场培育研究而微信的信息传播方式完全符合了病毒营销的所有条件。微信朋友圈是集合了QQ好友、手机通讯录和“附近的人”,其传播信息也是基于这种“熟人”的信任网络的传播。微信朋友圈以强连接为主、弱连接为辅,是虚拟社交圈与现实社交圈的融合。微信本身不仅是网络通讯工具,更是一个全方位社交平台。与微博相比,微信具有更强的用户黏性和沟通感觉,是一个较为私密的纽带,完全适合口碑营销的开展。这些都为公共图书馆应用微信进行用户市场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2.3尝试,公共图书馆运用微信的现状

从微信开放公众平台服务以来,已经有来自政府、商业、教育和媒体等不同机构的数以万计的用户开通了公众平台提供服务。在图书馆领域,截至2014年7月22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图书馆”,共计搜到账号199个,其中有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公益图书馆和书商等。这个数字和全国三级以上的2,230个图书馆相比,数量还是很小的。

由此可以发现,虽然图书馆界已经意识到了微信服务的先进性和必要性,但开始尝试和利用微信开展服务的图书馆数量仍然不多。这说明微信公众平台在我国图书馆领域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模式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微信服务,多是一些基本内容,具体总结如下:①通过微信实现图书馆信息查询服务。利用一般问题自动回复系统,根据读者的问题,公众平台以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的方式为读者回复解答,比如提供查询、修改个人信息、借阅情况等,并可实现续借、预约等操作。②通过微信实现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利用微信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推送服务,将图书馆的一些新闻、公告、讲座、活动等信息推送给用户。③通过微信实现参考咨询服务。使用微信的读者可以在有需求的时候随时向图书馆微信发出信息咨询的申请,图书馆员在收到咨询请求后,可立即检索信息,并利用多种形式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读者。④使用微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读者互动活动以及调查回访、意见建议收集、读者俱乐部建设等业务。

2.4图书馆微信功能的拓展

目前,公共图书馆已经使用微信把一些服务移动化了,但是在服务内容上还比较单调,还有需要深入探讨的地方,不是简单地把服务搬到微信上就能解决图书馆困境的。新的服务方式,需要开发以下新的服务内容:①开展基于位置的增强现实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提供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的接口,并可通过其与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的结合实现移动现实。比如利用馆藏地方文献资料,让用户在旅游、游玩等过程中可以直接从图书馆数据库中调用相关资料,如照片、历史资料等。②开展基于身份特征的学科服务。当用户身份绑定后,利用微信进行学科推送,把特定学科内的专家馆员、学科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等以学科知识单元的方式推送到用户手中。如将馆藏的法律资料推送给法律工作者,将考研、就业、公考等信息、资料推送给大学毕业生等。③强化实时交互的参考咨询服务。实时的参考咨询服务需要人工的在线值守,强化实时交互的参考咨询服务,就要通过强化制度管理来实现。微信用户的在线咨询有很强的实效性,短时间内如果得不到回复,一般很少有人会持续等待。为此,图书馆应该强化管理,安排馆员值守,提供工作时间之外的参考咨询服务。

2.5使用微信需要注意的事项

微信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服务手段,图书馆在使用此项工具的过程中,有以下需要注意的地方:①语言的去官方化。在微信中,不可使用官方语言,死板枯燥的官方文字通常不被人们所欢迎,要多使用网络语言,以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②把握信息发布的时间。抓住用户的碎片时间,发布合适的文字。③信息内容要新颖。多发新颖原创的文字,避免没有新意的转发。

3结语

总之,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微信带来的“微生活”体验正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环境变化,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也应当及时抓住和使用好微信这一新媒体工具,扩展与读者的沟通渠道,优化信息的呈现方式,提升读者的服务体验,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延伸“没有围墙的图书馆”这一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张秋,杨玲,王曼.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4(2):61-65.

[2]周秀梅,田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3):36-39.

[3]齐庆源.多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宣传服务工作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90-92.

[4]肖金华,黄丽红.基于微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3(6):55-57.

[5]孙翌,李鲍,高春玲.微信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4(5):35-40.(编校:严真)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微信
微信
微信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