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撬动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新支点

2015-02-02 05:00张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新媒体

关键词:新媒体;图书馆服务模式;公共图书馆

摘要:文章从新媒体的技术特征方面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从纸质资源被动提供向主动嵌入式方向的发展、从单一的到馆服务被动接待向主动吸引读者方向的延伸、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理念与公共图书馆资源限制性共享的平衡。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024-03

收稿日期:2014-10-01

作者简介:张琳(1981-),黑龙江省图书馆馆员。1引言

新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其最早见于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Goldmark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由此掀起新媒体研究的热潮。新媒体是一个时代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或是非主流媒体而言的,是一个随时代不断变化的概念。新媒体的每次脱胎换骨都与计算机软硬件、数据通信技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深媒体分析师VinCrosbie定义的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这一观点从新媒体与旧媒体之间的区别来强调新媒体的个性化,以及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对等,被认为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媒体的发展通常被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不下30种,如:数字电视(Digital TV)、博客(Blog)、维基(Wiki)、搜索引擎等。

2新媒体的技术特征

2.1信息传播与获取方式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都是单向、线性的,是一种“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方式,而新媒体并不受受众的影响,受众用户不仅可以浏览精彩网页的内容、检索信息查询信息,而且还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交流沟通,分享心得体会。此外,新媒体时代,用户还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通过微博(Microblog)、博客(Blog)、微信(Mircro message)等其他渠道获取自己所需信息。

2.2信息交互与表达方式

新媒体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进行互动性表达、传递与获取信息的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更是信息的生产者,用户可以随时利用新媒体获取新的信息内容,发表自身见解;也可以将自身拥有的信息传递到新媒体中,与他用户进行互动交流。新媒体即时互动的特点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并使用户更融入其中,用户可以充分通过虚拟的网络环境实现自身表达的权利。

2.3信息推送与社群联动

互联网会根据用户的喜好和检索行为主动将信息推送给用户,用户根据提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一站式检索。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群体也体现出社群化特征,拥有共同信息需求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共同传递、获取、利用、讨论相关信息。

新媒体的“新”除了新技术所带来的“数字化”“大容量”“易检索性”“高交互性”这些特点外,还具有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传播行为的主动性、传播速度的高效性等特征。

3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面对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3.1服务内容的重大转型

二维码条形码(Two-dimesional Bar Code)作为一种成熟的信息存储和识别技术,与手机结合在一起,成为连接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全新通道,大大地扩展了二维码的应用领域。对于二维码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得到广泛的普及。二维码的种类繁多,技术标准也不尽相同,普及化程度最大的编码格式目是QR Code。国内很多公共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都在自己的门户网站制作了本馆相应的QR码,然后漂浮在自己网站上或印制在“图书馆入关指南”、“图书馆宣传页”及其他公共场所,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或其他识别软件进行识别,即可随心所欲地获取图书馆的基本信息及其他服务。

2010年,台湾大学图书馆首次在其馆藏目录TULIPS中使用QR Code,其将每一种馆藏建立一个唯一的QR Code,读者除了使用原网页所有功能外,还可用手机读取QR Code中存储的信息并快速记录。大陆也有很多相关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对本馆一站式信息资源检索系统——“思源探索”系统改版升级的过程中运用了二维码技术,对每一条检索结果都增加了手机二维码的功能,当读者在“思源探索”系统中进行书目检索时,检索结果列表中会提供“手机二维码”选项,读者只需运用手机或移动设备上的二维码软件,通过摄像头扫描某条检索记录的二维码即可获得该条记录的相关信息(包括题名、作者、出版信息、馆藏地等),更方便快捷。图书馆将二维码和图书馆一站式检索系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改善了用户的体验,构建了新型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模型,同时也对未来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模式作出了展望。

新媒体时代,面对激烈的信息服务竞争和外界不确定的信息环境,营销创新也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图书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图书馆的服务,推广图书馆的新功能,对于做好公关宣传工作,树立良好外部形象,营造良好的城市名片和公共文化体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3.2服务范围的重大突破

张琳:新媒体,撬动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新支点张琳:新媒体,撬动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新支点新媒体环境下,开放的阅读环境使图书馆传统的“现实读者”发展成为网络中的“虚拟读者”,读者不需要亲临图书馆,接收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对面的读者借阅、证件挂失、图书理赔、入馆教育、课题跟踪申请等服务,只需借助新媒体环境下的技术和设备就可以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虚拟读者”的不断发展,在延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和服务时间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一些新的信息安全问题。改变传统的门户网站及其服务读者接口是对“虚拟读者”实行有效管理的必由之路。比如,黑龙江省图书馆改变原有的门户网站,新推出多种服务,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该馆的“真人图书”服务、龙江学习中心和读者俱乐部。endprint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及其他手段宣传自己的服务。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预约真人图书(Living Library),如黑龙江省图书馆推出的一项“真人图书”计划,志愿者自愿报名参与。真人图书与读者相互尊重、相互平等,以沟通分享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在交流不同学科知识、生活经验、人生故事时增加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了解,促进了社会和谐,传递了丰富、健康、积极、正面的价值导向。真人图书仅提供不定期的馆内借阅服务,即其仅通过开展不定期馆内借阅活动的形式与读者交流,不提供馆外借阅。读者可以通过微博、电话和到馆登记三种形式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真人图书,每本真人图书一次借阅人数为10~30人,阅读时间为40分钟,读者要在馆内固定场所在指定时间内与真人图书见面。读者可以通过网站了解真人图书的活动安排进行预约,从而分享“真人”的成长经历、成功阅历。真人图书活动值得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各类型图书馆学习借鉴。

持有读者证件,通过账号密码在馆内外皆可以访问黑龙江省图书馆的龙江学习中心,从而进行自主学习。龙江学习中心有图书、期刊、视频、特藏等多个版块,还提供读者互动交流空间,以进行好书分享、读者交流互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方式和教育技术,其模式类似“慕课”的缩影,即Massive Open On line Courses,一般被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给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带来巨大挑战。它全新的教学理念不仅促使图书馆从课外的辅助式被动服务向课内的嵌入式主动服务发展,从单纯的到馆读者服务群向校外读者服务群扩展,从为有限的到馆读者服务向为无限的社会读者开放拓展,甚至还将打破仅仅属于公共图书馆服务范畴的界线,使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各类型图书馆都参与到这场“大读者”学习的洪流中,进而带来的图书馆在观念、政策、资源、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转变,促使图书馆探索和建立与大规模开放学习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服务体系。

黑龙江省图书馆的读者俱乐部是该馆持证读者中成立的一个公益性、服务性的群体组织,以全心全意为俱乐部成员服务为宗旨,以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普及为目的,为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其下设文学沙龙、书画沙龙、英语沙龙、理财沙龙和讲坛之友五个分支机构;目前拥有会员350余人和一个200余人的QQ群。

在开放性的阅读环境下,读者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小,参与度和渗透性越来越强。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及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的资源,不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图书馆服务读者门户平台不断升级,以使读者的交流和参与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

3.3资源利用的重大挑战

程焕文、潘燕桃主编的课程教材《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课程, 总结归纳出了定理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定理三借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阐述的、已经被国际图书馆界普遍承认的人权价值。但是,如何在知识产权和使用许可协议的约束下,找到图书馆资源有限开放权与信息资源合理使用之间的平衡点,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提供服务要解决的最复杂的问题,毕竟图书馆资源在使用中存在很多知识产权上的问题。

“免费”在学习中心资源的共享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一般通过IP地址的限制后,只面向校内用户,若是选择VPN远程访问,只需用户注册,无需缴纳任何费用,通过在线方式就可获取和享受学习中心的数字资源、课程视频、学习资料到学习辅导、名师大讲堂,甚至是知名学分认证在内的优质教育,这是学习中心最令人心动的美好诱惑。

《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对于图书馆而言,“人人享有”是一种社会责任。但所谓“人人享有”免费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其实并不意味着所有图书馆都可以无条件地对所有人免费开放。实际上,受时间、空间、财力及效率等多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图书馆都只能为其所服务的特定对象群开放,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图书馆通过商业购买获得的数字资源也都受法律和商业利益保护,其共享受到了严格的约束。图书馆是社会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在原有制度体系中,本着公益、非营利目的、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读者享有一定的“合理使用资源”的法律、政策保护,图书馆有权为自己的读者免费提供信息服务。

4结语

有图书馆存在的地方,必定有想学习的人,图书馆服务的探索仍在路上。在新媒体环境下,诸多创新必将为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和严峻的挑战。新媒体将成为撬动新一轮图书馆变革的动力和支点。

参考文献:

[1]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3):57-59.

[2]二维码[EB/OL].[2014-06-07].http://baike.baidu.com/view/132241.htm?fr=aladdin.

[3]孟繁华.“虚拟读者”与图书馆未来发展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6):18-20.

[4]李欣.媒介形态的变迁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J].岱宗学刊,2011(2):115-116.

[5]MOOC百科[EB/OL].[2014-06-23].http://baike.baidu.com/view/10629886.htm?fr=Aladdin.

[6]叶艳鸣.慕课,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2):3-9.

[7]黑龙江省图书馆[EB/OL].[2014-06-25].http://www.hljlib.cn/.

[8][9]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 [EB/OL].[2014-06-10].http://jk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102/t20110214_449845.html.(编校:严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新媒体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