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O技术对肱骨干粉碎型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影响

2015-02-02 04:28余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医源性肱骨钢板

余斌

MIPO技术对肱骨干粉碎型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影响

余斌

目的 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MIPO)对肱骨干粉碎型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60例肱骨干粉碎型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采用MIPO技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LCP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中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0~7.5个月, 平均愈合时间(4.5±1.5)个月, 对照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4.0~10.5个月, 平均愈合时间(5.8±1.7)个月, 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发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3.3%, 观察组无一例发生,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肱骨干粉碎型骨折的临床治疗中, MIPO技术能够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降低术中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方法。

微创接骨板技术;肱骨干粉碎型骨折;愈合时间;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为了分析和探讨MIPO技术对肱骨干粉碎型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影响, 本文特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肱骨干粉碎型骨折患者, 分别采用MIPO技术联合LCP钢板内固定和单纯LCP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60例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肱骨干粉碎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0.5~5.0 d, 平均就诊时间3.6 d。致伤原因:摔倒30例, 车祸伤24例, 高空坠落伤6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 术前无桡神经损伤症状。以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及骨科创伤协会制定的分型方法为标准, 其中16例为A型, 19例为B1型, 25例为B2型。患者中, 男37例,女23例, 年龄25~62岁, 平均年龄(42.3±4.5)岁。纳入标准:年龄23~68岁;确诊为肱骨干粉碎型骨折的病例;新鲜骨折患者;患者身体状况均良好;患者均对本次研究有充分了解,自愿参与, 并已与院方签署知情同意书, 依从性良好;患者均能够完成6个月以上的随访;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血管神经损伤、需行手术探查者;有严重精神疾病、冠心病、恶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等内科疾病。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MIPO技术联合LCP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为:对患者麻醉满意后, 取仰卧位, 在上臂近端沿肱二头肌及三角肌间隙作约3 cm小切口, 在肱骨远端肱二头肌及肱肌远端作约4 cm切口, 于两切口间用骨膜剥离器于肱肌下钝性剥离做一骨膜外隧道, 骨折部位于X线透视下行牵引闭合复位满意后将LCP钢板插入隧道, 以克氏针临时固定,经透视观察, 证实对位、对线满意后在骨折两端经皮小切口拧入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 直视下找到游离出桡神经并牵开保护, 游离骨折块进行解剖复位后LCP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中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0~7.5个月, 平均愈合时间(4.5±1.5)个月, 对照组患者为4.0~10.5个月, 平均愈合时间(5.8±1.7)个月, 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12,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病例, 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发生率为13.3%, 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在临床骨科中比较常见, 约在骨折群体中占3%。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手术已经逐渐成为严重骨折患者和多发创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肱骨干骨折的常用手术方法为动力加压(DCP)、有限接触动力加压(LCDCP)钢板以及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在临床上这些手术都伴有一定的并发症, 大部分都是由于手术技术本身和骨折显露过程中医源性的进一步破坏了骨折端的血供或桡神经损伤所致[1]。尤其是粉碎型骨折为达解剖复位, 过多的剥离肌肉软组织, 更易造成骨折不愈合和桡神经牵拉伤。现在, MIPO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上、下肢骨干骨折等骨科治疗中, 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MIPO技术联合LCP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能够为患者发生骨折的部位提供角度稳定性, 并在钢板不需要与骨面紧密贴合, 这样就有效保护了骨折端及钢板下骨的血供, 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 同时还可以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损伤[2,3]。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MIPO技术联合LCP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 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且术中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4]。

综上所述, 在肱骨干粉碎型骨折的临床治疗中, MIPO技术能够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降低术中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1] 赵隆队, 王钢.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与髓内钉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1, 13(6):544-548.

[2] 杨国勇, 向明, 陈杭, 等.长PHILOS钢板结合MI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伴肱骨干骨折临床研究.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 33(1):13-16.

[3] 肖学军, 张光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23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1, 3(2):101-104.

[4] 张勇, 朱杰林.前方入路联合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 11(2):134-13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067

2015-01-05]

465550 河南新县人民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医源性肱骨钢板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