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5-02-02 15:56杨桂平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组讨论图象新课改

杨桂平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是理科类课程的根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数学以其逻辑性、分析性、论证性、关联性、抽象性等特点,“独步”于高中各类课程.基于高中数学的重要性,从新课改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新的构建.新课程实施以来,给教学活动带来新思路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因惑,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效果.数学教学应积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技能的水平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积极思维、积极体验,努力实践,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发展.

一、开展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评价;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重水平的评价,轻态度评价,整个评价权基本由教师主宰.因此,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重视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有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内容的权利(产生师生间、生生间互动式的评价),有自我进行反思性评价的机会.同时要让学生自我评价、反思总结数学学习的内容、过程、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体验,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可见恰当的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

当然,“同伴之间的评价和指导者的评价(外因)也是使一门课达到顶点的重要部分,但是自我评价(内因)是最重要的”.可见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观,是让学生参与评价与反思的落脚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教师要用各种形式手段来尽量使学生的眼、手、心、口等方面“动”起来,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才能体现现代教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创造出教学之美,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体会到教学之乐.

例1 要得到函数y=cos(

x2-π4)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cosx2的图象( ).

A.向左平移π/2 B.向右平移π/2

C.向左平移π/4 D.向右平移π/4

点评 本题先让学生作出两函数的草图,这时学生不难选出B.然后让学生观察x/2与π/4关系,说明平移是x的变化,应为12(x-π2).学生明白后,这时可以把题目变动为:要得到y=cosx2的图象,只需将y=cos(x2-π4)的图象______(答案选A);

要得到y=cos(x2-π4)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sinx2的图象______(答案选A).通过这种变式,就把这类图象平移题的规律揭示出来.

二、学习技能培养

高中学习阶段,是学生学习技能、学习素养培养和提升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重点,应从侧重于“较强解题水平培养”转移到“学习能力技能培养”教学上来,强化对高中生良好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作为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数列章节,同样如此.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广泛,生活中的住房贷款问题、资产折旧、存款利息结算等方面,都需要运用到数列的知识内容.同时,数列作为特殊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通过典型问题案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列的函数背景,增强高中生知识点之间的整体认知.这就为高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加之,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三、参与分组合作教学模式

发挥在对疑难问题的思维分享、思维互补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对小组合作成果的竞争上,它是一种心灵的感应.如果老师给出的学习任务并不太困难,而对应的分组讨论却很热闹,你认为这样的分组合作是真的吗?如果老师一给出问题,学生就在讨论,难道你不认为这样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吗?如果分组讨论就是优秀学生在组内通报答案,那你认为长此以往不会造成两极分化吗?对于分组讨论,在这节课中的做法是:中等学生主讲,优等生补充纠正,大家一起帮助暂时不懂不会的学生.组内不允许插话,有更优的答案就补充,没有更优的方案就个人独立消化.我认为这样的分组讨论才是真的,这样的分组合作才有效,才能解决更多学生的更多问题.当然,形式上不够热闹,确实不会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四、倡导数学贴近生活实际创造情趣

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逐步渗透了事物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学生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数学,并且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所以数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一个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了解以及运用数学的能力.

例2 甲、乙两队各7名队员,按事先排好的顺序出场参加围棋赛,双方先由1号队员比赛.负者被淘汰,胜者再与负方2号队员比赛,直到一方队员全部淘汰,另一方获得胜利,形成一种比赛过程,所有可能出现的比赛种数有多少?

许多学生停滞在棋赛胜负的各种情况的考察上,结果觉得漫无头绪,无从动笔.如能合理构造一个数学模型,若甲方获胜,则必胜7场,用7个“+”号表示,该方最多只能负6场,用6个“-”号表示.这样原问题就成了排列组合问题:在13个空格中画出7个“+”号,一共有多少种画法?(C713)甲方与乙方取值的种数相等,于是一共有2C713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动手实践作为学生学习探知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能力素养培养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新实施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探究能力作为新课改下,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证明,高中生所具有的探知学习新知识、解答新问题的探究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对教学双边活动推进和互动效能提升,起到基础性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分组讨论图象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
《一次函数》拓展精练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②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直线运动中的几个“另类”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