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探析

2015-02-02 00:34钟华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5年1期
关键词:周期表化学设计

钟华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化学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开展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有所创新,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即以《元素周期表》为例,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策略进行探讨.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概念原理类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生动地体现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熟练地掌握元素周期表将极大地提高学生解答相关问题的效率.但由于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多而杂乱,知识主线散而空,熟练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当积极地寻找相应的措施,以实现教学设计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也即是“教什么”的问题,关于课程教学目标,参考书中已较为明确,但完全依据参考书教学易造成“照本宣科”,难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要实现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师就必须从课本中走出来,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元素周期律的意义,从而合理设计教学方法.

元素周期表是以元素周期律为依据编排的,后者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反映了元素与其原子的结构关系,不仅在学生学习已知及预测未知元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自然科学、哲学及生活生产实践中也有着重要意义.元素周期表

是物质结构理论发展的客观依据,也是新元素合成、结构及性质预测的基础依据,是化学、物理、生物学、地球化学等多个自然学科部门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中所反映的元素周期律还揭示了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事实是由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引起的,是哲学中“事物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规律的有力论证.元素周期律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利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寻找矿物,根据元素性质寻找新物质等.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目标时,除了参考书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同周期、主族元素基本递变规律及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外,还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及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树立应用辩证关系分析现象与本质关系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意识,同时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关系的推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推理能力.

二、遵循学生心理,合理导入教学

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新课导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在智力水平上相差不大,但实际学习成绩往往会出现偏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自身性格、家庭教育情况外,学习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学习兴趣又是各种影响因素中最易激发的一个,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注重把握学生心理,遵循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地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可以利用简要介绍化学史的方法导入基础知识,通过介绍著名化学家们的科学小故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介绍定义元素的“近代化学之父”波义耳在牛津大学上课时,注意到有个扫地的少年常常在教室外偷听,得知其因为家境贫穷没法接受教育时,收他当助手,最终使用少年做的抽风机,印证了“波义耳”定律的故事,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也可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声画合一、生动形象的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如可使用不同颜色的球体绘制元素周期表中H-Ar 18个元素,以色彩丰富、更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找其中的特点,认识到元素周期表中的内在规律.

三、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学习活动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属于概念性的知识,加之知识较散,教学中若只是简单介绍,或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等方法介绍概念,学生往往难以记住,即便暂时记住,也会很快忘记,难以灵活运用,因此教学中需着重加强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构建自身知识系统.同时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涉及,学生对其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基于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创设学生参与性较高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如可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元素,将座位看成元素周期表,开展“元素找位置”的活动,根据主族元素排布学生桌椅,并将元素的名称写在卡片上,作为元素的“名片”.组织学生进行抽签,按照抽到的“名片”找到自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在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后,开展话题讨论活动,让学生说出找位置时的方法,如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左右元素序号等信息查找等,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最终得出同一行元素电子层数相同等规律.也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性质等,在趣味性的活动中,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识,也有利于放松学生的心情,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化学知识,尤其是概念性知识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注重活动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探究性活动是学习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是探究性活动中最为常用的手段,但由于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内容多是概念性的知识,可开展的化学实验较少,教学中往往难以有效地利用这一方法.而由于高中生已具备相当的知识和动手能力,因此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式来代替化学实验.如为学生设计“元素的发现与命名研究”、“元素基本数据图绘制和模型制作”、“创造新型或特别元素周期表”等研究小课题,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选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在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高效快速地获取信息的方法,如从报刊书籍、互联网上查找、咨询化学、历史、信息课任课老师等,提升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整体上明确元素周期表学习的意义,明确教学目标,积极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探究性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牢牢掌握相关知识,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从而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各类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

猜你喜欢
周期表化学设计
原子家谱——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元素周期表中“不能说的秘密”
四元素登上元素周期表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