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动态轨迹

2015-02-03 06:49高锡荣周长玲
软科学 2014年12期

高锡荣++周长玲

摘要:基于 56 个主要国家和地区 1990~2010 年间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多阶段可变规模报酬算法估计了世界生产前沿,分析了我国与世界产业技术的距离变化趋势,勾绘了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动态轨迹。 研究表明: 美、日两国代表了世界产业技术前沿,韩紧随其后。相对于美国,我国的生产水平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但与世界生产技术前沿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这一追赶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 1990~1991年的距离遥远阶段、 1992~1994 年的距离快速缩小阶段、 1995~2001年的距离中速缩小阶段和 2002~2010 年的距离接近阶段。按此追赶轨迹,我国大致可以在 2018 年达到韩国目前的平均生产技术水平。

关键词:生产前沿; 技术追赶; 创新转型

中图分类号:F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2-0031-07

Dynamic Traje Ctory of Chinese Catching up the World

Advanced Technology

——The Time Trends of Chinese Approaching the Industry Technological Frontier

GAO Xirong,ZHOU Changl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

Abstract: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data of 56 major countries and regions from 1990 to 2010,the multigage

VRS model was adopted to estimate the world production frontier and analyze the distancechange trend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industrial technolo gical frontier,drawing a dynamic trajectory for China to catch up the

global advanced technology.It showed tha both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can represent the world industry

technological frontier,while Korea follows them closely.Comp ared with United States,a great gap in production

technology level in China has still existed bu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is being reduced markedly in the recent

years.The Chinese technological catchup processes could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the first stage is the

far distance stage apan from the industry technological frontier in 1990 to 1991;the second stage is the quickly

shorten stage in dist ance to the industry technological frontier in 1992 to 1994;the third stage is the moderate

shorten stage in distance to the industry technological frontier in 1995 to 2001;and the forth stage is the close stage

to the industry technological frontier in 2002 to 2010.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catching up trajectory,China

would reach the average production technology level of current Korea in 2018.

Key words:production frontiers;technological catchup;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自1840年伊始,赶超世界先进技术一直是我国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乃至全体国民

的共同梦想。经过人们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精神得到

了全世界的公认。然而,一旦以人均经济指标来衡量,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便立即显

现出来。这一事实提醒我们,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明

显的差距,未来的追赶道路仍然十分艰苦和漫长。

为了形象地刻画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动态轨迹,定量地测算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

生产技术差距,科学地预测我国未来的追赶道路,本文将从产业技术前沿的视角来进行相应

的探讨,希望以此来客观地评判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状态,并澄清可能存在的模糊认识,为

我国加速赶超世界先进生产技术提供决策参考。

1 文献综述

在经济理论中,生产技术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Solow将技术作为外生因素,测

算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认为经济增长的80%以上来源于技术的贡献[1~2]。

Arrow、Romer、Lucas等进一步将技术内生于经济增长之中,构建了基于技术内生的新

增长模型[3~5]。随着对技术进步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注意到了技术赶超现象,即先前的落后国

家通过技术追赶而接近乃至超越原来的领先国家。技术赶超最早由Gerschenkron提出[6],之

后Nelson和Phelps作了进一步的发展[7]。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技术赶超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也就吸引了国内学者对技术赶超的高度关注。 贾嘉等认为技术赶超是指在一个固定的技术轨道上,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具有更快的相对速度[8]。吴晓丹等认为技术

赶超是跟随者与先行者之间相对运动的速度和位置关系[9]。郭根山认为赶超战略是经济

文化落后国家和地区在政府主导下的有意识的、以赶超先进国家为目标的一种宏观规划,其

本质在于强调战略的目的性和赶超意识[10]。

关于技术赶超的可能性,Posner认为由于经济体间存在着技术水平差距,那些拥有

相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的经济体能够通过模仿领先者的生产而出现追赶现象[11]。

Nelson和Phelps认为国际间的技术扩散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赶超的主要原因[7]。

袁泽沛等认为技术上的“势差”(即技术差距)作为技术扩散的充要条件,为落后国家带来了特殊的发展

机会[12]。

关于技术赶超的实现条件,张国胜认为技术赶超是国家经济赶超的基础,但成熟

的技术轨道上并不存在赶超的机会,只有在技术变革的过程中,“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才

能带来赶超的机会窗口[13]。Griffith等对生产效率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落后于产

业前沿的企业经历了一个更快的生产率增长过程,且在地理位置上与前沿企业越接近则赶超

更快[14]。Serranito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赶超过程如果尚未结束,则长期收敛效应假设仍然

成立,落后国家将会比先进国家获得更快的增长速度,但此类增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小[15]。

关于技术赶超的影响因素,杨文举等认为技术追赶的实现需要建立在诸如技术

差距的存在、落后经济体拥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等一系列的前提条件之下[16]。

邹薇和代谦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能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实现经济赶超,是

因为其人力资本水平低下[17]。生延超通过探究日、韩两国技术赶超的过程及经验发现,后

发国家技术赶超方式是与其拥有的技术能力密切相关的,技术赶超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技术能

力不断提高的过程[18]。Drine认为法律法规、投资环境等制度体系对于缩小技术差距、加

速技术赶超非常重要[19]。Manca认为国家之间的技术赶超过程,拥有更好制度体系的国家

呈现出了更高的全要素生产增长率和更快的技术采用率,并能更快地接近生产前沿[20]。

Camilla等认为进口和FDl对于效率外部性的扩散有着显著的影响,进而加速了欧洲国

家的技术赶超,且进口在短期内的作用更加显著,而FDl的长远影响更重要[21]。

关于技术赶超的成功案例,陈一博认为美国和日本都是从技术后发国成功实现赶

超,并成为世界技术创新中心的典范[22]。朱美光研究了我国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带的“技术

追赶”经验[23]。Park研究了韩国公共部门对数字无线通信技术的追赶与引领跃迁战略[24]。Joo和

Lee等研究了三星电子对索尼技术能力的成功赶超,并分析了赶超过程中两个企业技术特

征的多方面变化[25]。

从现有的文献看,尚缺乏对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技术动态过程的刻画、测算、分段与预测,而这正是本文重点关注和准备探讨的问题。

2 研究方法与数据结构

2.1 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估计世界生产前沿,分析我国与世界产业技术前沿的距离,并考察这种距离的时间变化趋势,据此来判断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动态轨迹。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一方面,不同经济体的生产函数形式往往是不同的,

因而难以设定一个统一的生产函数;另一方面,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所选择的主要经

济体限于56个主要国家,样本容量受到限制。在此情形下,SFA的采用条件不充分,因此,

本文选择DEA方法来计算世界生产前沿。

DEA分析是根据投入-产出数据集来确定实际生产前沿,在数据真实且无过多奇异的情

况下,可以得出更加接近于现实的结果。DEA方法并不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决策单

元的效率与投入、产出指标的量纲选取无关,且对各变量无须作主观权重预设,因此该方法

在处理多产出-多投入的有效性评价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在众多的DEA模型中,本文选用Coelli提出的“多阶段可变规模报酬”算法[26]。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