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古筝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2015-02-03 00:59吴珊珊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独立学院应用

吴珊珊

摘要: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面对枯燥无味的传统学习方式,"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有益于实时指导,却也让学生少了与别的同学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此,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提高独立学院的古筝教学。

关键词:独立学院  古筝教学  分析  应用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乐器,在我国的民族乐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古筝也经历着由早期的十二弦筝到如今普及的二十一弦筝的发展,筝弦由金属质改良成为现在的以外缠尼龙丝筝弦为主,在音色上也有了质的飞跃,为很多人所喜爱。如今,古筝也成为高校中较为普及的专业,而独立学院在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上与专业院校是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专业院校整体要低,在学习上大多数都还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也有区别于专业院校。

一、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从现在我国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学生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情趣,学习的积极性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学生心理上的作用。独立学院的招生分数比专业院校的要低很多,学生的专业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专业的分化也有较明显的区别,所以学生进入到独立学院在心里上会有一定的不自信,尤其在经历紧张的高考后进入到另一个学校,学生很容易产生松懈情绪,将学习放在娱乐之后,造成学生学成绩的下降。第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整体来说,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环境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的生活环境相对高中来说是自由的,有更多自己去分配的时间,面对每天要花固定时间反复练习基本功和乐曲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困难,再加上学习的环境较为轻松,在专业上无太大的竞争,想要学生们主动练习,更是难上加难。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加上心理上的不自信,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出现厌学等一系列问题。第三,教学方式的不完善,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一定影响。高校的音乐专业中学习古筝的学生又分为主修学生和选修学生,且以选修学生居多,选修学生中大多数都是没有接触过古筝学习的,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往往会强调于古筝演奏技术的学习即基本功学习,单一且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很容易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产生排斥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人生方向以及正确三观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独立学院的古筝教学方法与应用

(一)培养学生对古筝的学习兴趣

古筝的外形典雅,音色优美,加上特别的五声音阶调式,使得它听起来毫无违和感,即使是一个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也能够弹奏出很和谐的音乐。在古筝专业的学生当中,主修学生是有一定基础,经历过较长时间学习的学生,对古筝学习较为了解,并且都有着较深的兴趣,而对于没有基础的古筝选修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是有很强的好奇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出现没有耐心、思想不集中的现象,不论主修或是选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急于求成的心里,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可以选用一些把技巧性融于旋律优美、短小精悍的乐曲之中的教材。事实也证明,当学生对古筝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就开始表现出来,也会有更加积极向上的情绪引导着学生主动且愉快地学习,这种学习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及赏析能力

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这在音乐的教育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筝乐中要通过音乐作品的审美感悟,把技能、情感、知识与想象结合起来,在情感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乐感。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注重“境因”、“气韵”等概念。古筝演奏与赏析里的“境因”是指形象美好鲜活,意味丰富而含蓄。惟有“情境生动入心”才能全面展示古筝的韵味,这主要取决于演奏者和赏析者的“功”。比如一定的基础功底、对古筝的表现能力、欣赏水平、双方“气场”互动交流等。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和赏析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古筝的学习,更有利于他们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

(三)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历来离不开口传心授,一直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经验,主张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上课,教师辅导,重视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对于单纯的经验传授而没有自己经验的学习过程在古筝学习中来说最大的缺点就是印象和理解不深刻。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们提供更加实际的情境式教学背景,以此尽量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古筝教学中,介于对古筝演奏中的一些并无明确记法的技巧,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对于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功底相对来说比独立学院的要扎实,专业知识面更宽,独立思考能力也要更好,并且有更多的时间能够花在专业练习上,所以在专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传统模式,也能感觉到他们学习得较有效率。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这些不仅枯燥无味,且没有吸引力。鉴于此,独立学院的教师在讲课之前,需要做好精心的授课准备。例如,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进行模拟教学,针对某些待教的古筝乐曲。先搜集相关的音像资料,反复播放给学生欣赏,同时提供乐曲来源的背景资料,人文知识以及风俗习惯等,让学生们在欣赏影像资料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中,从而对乐曲有了更深的理解。所有古筝专业的学生当中,主修学生有一定基础,经历过较长时间学习,比起选修学生来说对古筝学习都较为了解,并且都有着较深的兴趣,在对主修学生的教学过程上,重点在于基本功的训练以及注意在乐曲方面的选择,由于各个学生的专业水平好坏不一。所以,上课之前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学生在进校前专业学习的情况包括以前学习过的曲子和以前老师的教课方法;其次,同时注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尤其是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耐心相对来说较少,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对于完成一首乐曲的责任感。一方面,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自身在专业上存在的不足并说明改正与练习的方法;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旋律优美又不缺乏技巧难度的乐曲加入到平时的练习,能够较好地激发古筝主修学生的兴趣。对于没有基础的古筝选修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由于错过了最好的古筝学习时期,所以他们的手指的灵活程度相对来说较差,此时,教师应注意“扬长补短”,发扬他们思维理解上的优势来弥补生理条件上的劣势,在教授基本指法的过程中,更要注意选择的乐曲,应多为节奏感明显而又不失旋律感的短小练习曲。此外,还应该注意的是左右手的协调能力训练,对于选修学生来说,应以练习曲为主,短小的传统乐曲为辅同时进行训练,不仅达到了练习的要求、增加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让学生对古筝的学习有更深的兴趣。

(四)古筝教学排练课的应用

对于古筝的学习来说,能够独立演奏出一首乐曲只是整个学习生涯的一部分,要想使自己的演奏能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只有投入到集体的演奏中去,体会多层次的声部魅力,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学生们通过上述方法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大都具备了初、中级演奏水平,这时,将要排练的乐曲穿插在平时教学内容中,再进行单独的集中训练。刚开始可以选择难度较低旋律好听的古筝乐曲,如古筝二重奏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两个声部在旋律上的穿插,带给学生新鲜的学习形式,增加练琴的积极性。不仅是古筝与古筝之前的排练,也可以将古筝与其他民乐类的学生组合起来,乐队的组合也可由两三门乐器的组合逐步到中型规模,如古筝与其他乐器的合奏曲《姑苏行》、《春江花月夜》等,还可以与两三件西洋乐器一起合奏,如小提琴与古筝的协奏曲《梁祝》等,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结语

在独立学院的古筝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专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不仅有每周一节“一对一”的专业技能课,还科学设置了每半个月一次的排练时间进行集中排练,排练乐曲以朗朗上口的旋律为主,通过以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意识与演奏水平,增加了他们对古筝学习的主动性,并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起到巩固和检验的作用,对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赵鲁琴.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05).

[2]张薇薇.高校古筝教学刍议[J].长江大学学报,2013,(12).

[3]杨妍,赵雪晖.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里境因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独立学院应用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如何实现音乐与技术在古筝教学中的融合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