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 相得益彰

2015-02-03 05:28潘小艳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学习行为调查报告

潘小艳

摘要: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两个重点方向:一是同心协力破除传统应试教育思维,推动素质教育;二是群策群力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公平。城乡结合部小学位于城市中心区与农村的中间,既不像城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较丰富完备,又不像农村小学是社会和政策关注的重点,处于教育发展洼地。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桎梏、教育的功利化、城乡结合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学校历史欠账等因素影响,城乡结合部小学的各门课程,特别是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类课程,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成长等方面的现状都已不符合社会发展、家长、学生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有鉴于此,本文从推动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目的出发,以常德市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美术学习行为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美术学习行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  城乡结合部  小学生  学习行为  调查报告

在音乐学习中,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音乐视野、音乐学习条件、学习氛围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城镇学生音乐知识面相对广一些,表现得比较自信,在音乐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是活泼、主动、善于表演,有表现欲望。而农村学生比较含蓄,不太爱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但他们有着丰富的乡土艺术生活体验和感受,教材中有的内容城里学生理解不了,他们却亲身经历体验过,所以在音乐学习中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存在着互补的特点。因此,城乡结合部小学音乐教学也颇具自己的特色,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努力探索出切合城乡结合部学校实际的音乐教学方式,让音乐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城乡结合,创新教材

由于生活环境、生活体验不同,城镇学生和城郊农村学生在音乐爱好方面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教材的单一往往不能满足他们不同的爱好和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寻找贴近学生的、适合他们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音乐素材,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一)音乐人物,激励学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身边音乐名人的励志故事。如:在本地区内出现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歌唱家(歌手)、演奏家、舞蹈戏剧表演家等等,了解他们勤奋好学取得音乐上的好成绩的成长经历。还可以收集校园音乐童星的小故事,教师可以在学校的音乐文化长廊、音乐教室挂上学校里音乐成绩突出、有突出影响力的学生的演出照片,在旁边配以文字介绍,树立校园音乐小明星的形象,让她们成为全体学生的学习榜样,感染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这些身边的明星,大多是学生的左邻右舍、同班同学,甚至是同桌的你,这样能激起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促使他们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乡土音乐,熏陶学生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我们,在重要的喜庆节日里,都能目睹许多重大的文艺表演活动,其中就有很多乡土音乐文化,如:文化旅游节踩街活动中的骑竹马、莲花落,元宵节的秧歌、抬角、十八蝴蝶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收集视频让学生观看,感受乡土音乐的特点,并学习秧歌舞步等,还可以将莲花落的节奏整理出来让学生拍一拍、念一念,学生会学得很开心。

另外,还可以汲取一些赞美自己家乡的的歌曲进行学习,听一听或者唱一唱。如:介绍家乡名胜风景的歌曲、为宣传家乡土特产而创作的歌曲、地地道道的方言歌曲等等,这些歌曲有的优美动听、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幽默诙谐,而且都以学生身边熟悉的题材为创作背景,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学生自然会从心里喜欢它、接受它。适当融合一些优秀的地方乡土音乐素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可以让我们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得到发扬与传承,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音乐游戏,快乐学生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参加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学习也是我们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在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还可以促进城乡学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培养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我们可以从生活体验中创作出一些音乐游戏,如创编节奏游戏:将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编成节奏。城镇的学生就会将菜农卖菜的吆喝声、火车汽车声等编成节奏,农村学生就会将小动物叫声、田间劳动声、风声雨声编成节奏等等,在创编游戏中,他们不仅感到快乐,还了解了相互之间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

城镇学生课余生活比较单一,除了学习很少有群体活动,农村学生就不一样,他们经常会在双休日一起到小溪里抓鱼捕虾、夏夜在星空下玩《老鹰抓小鸡》和《丢手绢》、放学做完作业一起跳花样牛皮筋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游戏搬进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促进城乡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调节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学得和谐、快乐。

二、城乡结合,互助学习

(一)资源共享

在网络学习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城镇学生上网比较方便,在网络音乐学习中要积极为城郊学生服务,多收集整理、多交流互动,与农村学生一起相互促进提高。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师生共同网上搜索、共同交流体验的环节,学生会在课余上网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音乐视听、音乐知识、音乐文化等资料,让他们将收集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与同学共享。还可以在班级博客里建立音乐学习专栏,让学生积极上传这些音乐资料,让全体学生随时可以听、看,同时也可以在博客里相互评论、留言,享受音乐学习的快乐。

(二)结对互助

由于家长之间音乐教育观念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意识和获得的学习机会也不一样,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音乐技能技巧的掌握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比如:在舞蹈社团中,城镇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就参加舞蹈培训班的学习,舞蹈基本功比较扎实,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而农村来的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舞蹈培训,在活动中,我们就要开展互帮互带活动,让城镇的学生带领农村学生一起练习,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农村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鼓励她们一点点的进步。同时,我们也要正视这种差距,进行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不伤害一颗幼小的心灵。

(三)共同实践

一是走进社区,当社区有文艺演出或者比赛时,组织有特长的学生排好节目积极参加,并带领孩子们去观看表演,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美和快乐,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二是进行乡土采风,积极组织学生到城郊农村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乡土音乐的有关资料,培养发展乡土音乐文化的意识和音乐探究能力,使音乐学习从课堂走向社会。三是开展社团展示,努力挖掘城郊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的音乐天赋,寻找他们身上的亮点,鼓励他们和城镇学生一样积极参与到艺术节的活动中来。让他们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和灿烂的笑容像城镇孩子一样尽情地展现在艺术节的舞台上,让更多的孩子展示自己、亮出自我。

总之,在城乡结合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音乐爱好为切入点,挖掘城镇、农村中各自的优势,利用优势,开展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研实践,探索城乡结合部学校的音乐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共同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城乡结合部学习行为调查报告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解决的策略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城边村”学校周边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建议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