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5-02-03 17:58宋文豪于洪彦蒋琬
软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

宋文豪++于洪彦++蒋琬

摘要: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202份员工与领导匹配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伦理型领导能够正向影响心理安全和伦理氛围;二是心理安全、伦理氛围和知识共享在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关键词:伦理型领导;知识共享;员工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C936;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2-0112-04

The Effects of Ethical Leadership on Employee Creativity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Sharing

SONG Wenhao1,YU Hongyan2,JIANG Wan1

(1.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2;

2.Sun YatSen business schoo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ethical leadership on employee creativity by exanimating 202 employees and their supervisors in HighTech Co. The results show that:ethical leadership positively impacted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ethical climate;psychological safety,ethical climate and knowledge sharing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ical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creativity

Key words:ethical leadership;knowledge sharing;employee creativity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使企业面临“道德困境”,由于企业伦理的缺失而导致企业的衰落或者倒闭。例如,美国的“安利丑闻”,中国的“三鹿”三聚氰胺、“双汇”瘦肉精等事件,而企业的领导者在这些不道德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不道德社会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对伦理型领导的探讨。

伦理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人际互动中以及个人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并通过双向交流、强化机制和决策机制来激发下属的同类行为[1]。伦理型领导在影响组织伦理、员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表明伦理型领导能够促进员工的工作满意和组织公民行为,减少离职意愿和不道德行为 [2]。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学者重点研究伦理型领导对员工态度和行为影响。而员工创造力是指“新颖的”和“有用的”想法的产生,是创新的起点,员工创造力作为一种重要个体行为特征,领导风格能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3] 。学者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仁慈型领导等领导风格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伦理型领导作为一种重要的领导风格,鲜有学者探讨这种领导风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此,伦理型领导能否影响员工创造力,以及通过何种路径影响员工创造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切入点,通过探讨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理。重点探讨伦理型领导影响员工创造力的路径,通过分析伦理氛围和心理安全以及知识共享行为,来解释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1 理论模型与假设

1.1 伦理型领导与心理安全和伦理氛围

伦理型领导能够公平对待员工,并塑造组织的价值观,使员工能够更加相信领导,从而加强对组织的信任。领导在塑造心理安全氛围和促进员工学习和创新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伦理型领导在影响员工心理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伦理型领导能够通过榜样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员工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和辨识领导者的行为。伦理型领导被认为非常有道德,诚实可信,能够按照原则做事情。员工就会学习和模仿领导的这种行为,而不会担心受到惩罚,从而使员工感知到一种安全氛围。另外,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伦理型领导能够公平对待员工,那么员工就会回报领导的爱护。这样就会使领导与员工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而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关系,而这种信任关系促进了员工的心理安全。因此,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

假设1: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心理安全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众多学者的研究一致认为领导在塑造伦理氛围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管理者通过制定道德标准来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尤其伦理型领导通过与员工沟通那些实践和程序是道德的,领导就会根据这些道德标准来奖励这种道德行为,并惩罚不道德行为,进而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伦理氛围。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人们会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并学习这种适当的行为来采取行动。社会学理论认为员工很可能关注和模仿可信和具有魅力的领导行为。尤其伦理型领导在道德行为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能够使员工理解道德问题和成功处理道德问题。另外伦理型领导能够促进员工维持较高的道德标准,从而使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而不放弃道德标准。进而领导的这种潜移默化的行为在组织中就会形成一种遵守道德的伦理氛围。因此,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

假设2:伦理型领导对伦理氛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1.2 心理安全、伦理氛围与知识共享

心理安全是指员工能够感知到的不能够对自身形象、地位或者职业造成消极后果的一种心理感受[5]。当心理安全较高时,员工就会感到非常自信,他们的行为不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这样就会促进员工维持他们自身的行为。现有研究表明心理安全是影响员工参与行为的一种重要因素。Edmondson研究发现心理安全能够促进团队学习行为[6]。Tucker等人研究发现心理安全能够积极影响学习行为,最终能够促进新实践的实施[7]。还有的学者研究发现在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心理安全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由于知识共享行为能够导致员工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员工之间才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而心理安全是影响员工知识分享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

假设3:心理安全对知识共享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伦理氛围是一种组织氛围,反映了员工对组织伦理规则、实践和程序的感知。研究表明伦理氛围能够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一方面,伦理氛围能够改善员工的沟通质量,推动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良性的互动能够使员工之间相互理解彼此的偏好、价值观以及处理问题方法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建立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信任关系,最终会促进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另一方面,当员工感知到较高的伦理氛围时,就会促进员工关心他人和相互帮助等道德性行为的产生,进而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信任,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分享。因此,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

假设4:伦理氛围对知识共享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1.3 知识共享与员工创造力

知识共享是影响员工创造力的重要因素。知识共享能够使组织中的成员学习其他个体的经验和技术,同时开拓思维,有利于新思想、新创意的产生。现有学者研究表明知识共享是知识创造的一个关键前提。Nonaka和Takeuehi研究发现知识共享是新知识产生的重要环节,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共享活动能够促进新知识的产生,从而激发了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因此,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

假设 5:知识共享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正向关系

1.4 心理安全、伦理氛围和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心理安全在伦理型领导与知识共享之间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伦理型领导具有关心他人、为人正直、能够公平和公正地对待员工,同时通过树立道德典范,促使员工对领导产生一种信任和认可,从而能够促进员工心理安全。当员工能够感知到心理安全时,员工之间会形成一种开放和坦率的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关系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另一方面,伦理型领导能够使大家处在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不会因为提出不同的意见而遭受其他员工的不满。而这种工作环境能够使员工积极参与到工作当中,当员工感知到一种心理安全时,员工才愿意分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伦理氛围在伦理型领导与知识共享之间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伦理型领导能够在塑造伦理氛围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伦理型领导能够通过公正和值得信赖的方式来表现恰当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为员工提供了清晰的角色模范和安全感,从而形成一种伦理氛围。而这种伦理氛围能够促进员工之间沟通和信任,进而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因此,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

假设6a:心理安全在伦理型领导与知识共享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假设6b:伦理氛围在伦理型领导与知识共享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根据现有研究表明心理安全、伦理氛围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一方面,心理安全能够使员工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能够使员工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技术和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产生新颖和有用的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伦理范围能够增强员工之间的互动关系,增进沟通质量,从而有利于员工之间的知识分享,进而促进员工创造力。因此,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

假设7a:知识共享在心理安全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假设7b:知识共享在伦理氛围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次调研选取的样本主要来自于上海一家大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简称A公司。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260套问卷,回收230套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02套,有效率达87.82%。在调研的员工中,男性员工为184人,占总人数的70.8%;其中,22~29岁员工为101人,30~35岁之间员工为72人,36岁以上员工为17人;本科以下学历员工为54人,本科学历员工为9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为53人;工作年限1年以下员工为51人,2~3年员工为75人,4~6年员工为48人,7~9年的员工为21人,10年及以上员工为7人。

2.2 变量的测量

伦理型领导采用Brown等人开发的量表,心理安全采用Edmondson开发的量表,伦理氛围采用Yuhyung开发的量表[9],知识共享采用Lu等人开发的量表[10],员工创造力采用Zhou等人开发的量表[11],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3、0.75、0.86、0.86、0.95,表明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3 数据分析

3.1 效度分析

本文用AMOS17.0对相关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如表1所示,通过验证6种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其中五因子模型的拟合度最好(χ2=282.51;df=160;CFI=096;TLI=0.95;RMSEA=006),5因子模型M1是最优模型。

3.2 描述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变量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伦理型领导与心理安全显著相关(r=0.59,p<001),伦理型领导与伦理氛围显著相关(r=0.56,p<001),伦理型领导与知识共享显著相关(r=0.34,p<001)。心理安全与知识共享显著相关(r=0.38,p<001),伦理氛围与知识共享显著相关(r=0.49,p<001),知识共享与员工创造力显著相关(r=0.19,p<001)。这为研究伦理型领导与伦理氛围、心理安全、知识共享及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作用关系奠定了基础。

3.3 假设检验

为了检验相关假设,本研究通过嵌套模型比较来进行检测,通过模型1、2、3、4、5、6、7的比较发现,模型1最佳,结构方程模型的各条路径均显著相关,且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Model χ2=46003,df=247;RMSEA=007;CFI=0.91;NNFI=0.93,),根据模型简约原则,模型1为最优模型。其中,伦理型领导与心理安全显著正相关(β=0.69,P<0001),假设1得到支持。心理安全与知识共享显著正相关(β=0.19,P< 005),假设3得到支持;心理安全在伦理型领导与知识共享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假设6a得到支持。伦理型领导与伦理氛围显著正相关(β=0.64,P<0001),假设2获得支持;伦理氛围与知识共享显著正相关(β=0.48,P< 0001),假设4得到支持;同时伦理氛围在伦理型领导与知识共享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假设6b得到支持。知识共享与员工创造力显著正相关(β=0.19,P< 005),假设5得到支持。综合假设3、4和假设5的结果,假设7a和7b也得到验证,即知识共享在心理安全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知识共享中介伦理氛围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综上所述,假设1至假设7都得到验证,结果路径如图1所示,即伦理型领导通过心理安全和伦理氛围影响到知识共享行为,进而影响到员工创造力。

4 结论与管理启示

4.1 研究结论

首先,本文验证了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有积极的关系。伦理型领导能够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尤其伦理型领导更加注重“道德”,就会知人善用,能够感知到员工对创新的不同需求,进而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能够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其次,心理安全和伦理氛围是伦理型领导与知识共享的重要中介变量。本文通过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心理安全以及塑造伦理氛围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伦理型领导能够使员工与领导建立良好信任关系,从而促进员工的心理安全。再次,知识共享在心理安全和伦理氛围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员工拥有的知识是获得竞争优势的资本,员工只有在感知到很安全才可能把自己的知识、技术或者经验与同事进行分享。而伦理氛围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相互帮助,并增强员工的沟通质量,从而使员工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最终影响到员工的创造力。

4.2 管理启示

首先,伦理型领导应该通过榜样的方式来影响员工的行为。一方面,伦理型领导要通过榜样使员工清晰地认识到何种行为是领导鼓励和遵守的。这样就会使员工更加相信领导,使员工之间建立更加信任的关系,提高员工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伦理型领导能够帮助组织创造一种伦理氛围,而这种氛围使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有利于信息和知识技能的转移,促进员工的创造力。其次,领导应该关注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行为,并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知识共享能够使员工之间的知识和经验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样员工之间就会形成一种信任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 M E,L K Trevino,D A Harrison. Ethical Leadership:A Social Learning Perspective for Construct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5(97):117–134.

[2]David M. Mayer,Karl Aquino,Rebecca L. Greenbaum and Maribeth Kuenzi. Who Displays Ethical Leadership,and Why does It Matter? An Examination of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thical Leadership[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2,55(1):151–171.

[3]Gong Y P,Huang J C,Farh J L. Employee Learning Orientation,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and Employee Creativity:The Mediating Role of Employee Creative Self-Efficacy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52(4):765-778.

[4]Trevio L K,Brown M E. Managing to be Ethical:Debunking Five Business Ethics Myth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4,18(2):69-83

[5] Kahn W A.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rsona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t Work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0,33(4):692–724.

[6]Edmondson A.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Work Team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9(44):350-383.

[7]Tucker A L,Nembhard I M,Edmondson A C.Implementing New Practices:An Empirical Study of P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Hospi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J]. Management Science,2007,53(6):894–907.

[8]Nonaka I,Takeuchi H.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9-60.

[9]Yuhyung Shin. CEO Ethical Leadership,Ethical Climate,Climate Strength,and Collective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2(108):299-312.

[10]Lin Lu Kwok. Leung Managerial Knowledge Sharing:The Role of Individual,Interpersonal,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6,2(1):15–41.

[11]Zhou J,George J M. When Job Dissatisfaction Leads to Creativity:Encouraging the Expression of Voic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4):682- 692.

[12]梁祺,雷星晖,苏涛永.个体、组织双层面下的知识共享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研究[J].软科学,2013,27(6):94-97.

(责任编辑:张京辉)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
基于关键词分析的国外LIS领域信任研究进展
价值网络关系结构跃迁中知识共享模式演变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知识共享”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角色新定位
员工知识共享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及社会资本影响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