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组织治理结构对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

2015-02-03 18:03孙国强郭文兵王莉
软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治理结构

孙国强++郭文兵 王莉

摘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网络内45家成员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网络组织治理结构联系紧密度与联系中心性对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联系紧密度与网络中心性对网络组织治理绩效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

关键词: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治理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12-0120-05

Impact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on Governance

Performance for Network Organization

——The Case Study on Taiyuan Heavy Machinery Group Network

SUN Guoqianga,GUO Wenbinb,WANG Lia

(a.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School of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31)

Abstract:By the survey of 45 enterprises in Taiyuan Heavy Machinery Group Network,this paper use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sample data modeling analysis and studies the network organization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wo dimensions,contact tightnesss and network centralitys impact on governanc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contact tightness and network centrality both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governance performance.

Key words:network organization;governance structure;governance performance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背景下,经济组织外界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网络组织作为新生态组织形式受到多方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网络化合作作为重要战略选择,如何提高网络组织整体绩效更是学术界与实业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个由活性结点联接构成的有机组织系统,网络组织基于信任与合作,建立起成员的联接与运作机制,实践中表现为战略联盟、产业集群、虚拟企业等具体组织形式,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组织间通过建立股权或非股权的合作关系获得“关系租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组织中单打独斗以及企业合作过程中由于串谋、市场垄断而导致竞争秩序扭曲的企业行为范式。结点组织的绩效不仅依赖于自身的资源与控制,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结点间的合作行为及伙伴企业的资源情况[1]。然而在经济运行中,相当一部分组织并未取得预期的收益,成员合作不足或投机行为盛行影响了网络组织优势的发挥。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可以规避网络内个别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保障结点间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1+1大于2的协同效应。因此,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是否有效,会对其治理绩效产生决定性影响。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典型的具有网络组织特征的集团网络进行实证研究,探究网络组织治理结构影响治理绩效的机理。

1 概念界定

1.1 网络组织治理结构

林闽钢将治理结构的内涵归为两层含义:一是指维系与规范网络中不同组织互动原则的组合;二是维系与规范匹配网络变化所形成的结构。并在信任治理机制基础上,搭建了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分析框架,提出“代理人俱乐部”、“当事人套牢”和“虚拟化企业”三种具体的网络组织治理结构模式的构想[2]。Provan归纳出共享治理(Shared governance)、领导组织(Lead organization)以及网络行政组织(NAO)三种治理形式,在信任、参与者数量、目标一致性、网络层次能力四个维度下对其进行了区分与探讨,并进一步研究了三种治理形式之间相互的发展与演化[3]。

比较不同学者对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研究,本文将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界定为:网络组织治理的结构布局、规模、层次、关系密度等,是网络治理利益相关者活动的平台。在此定义基础上,从社会网络视角切入研究网络组织治理结构。Granovetter首次提出了关系强度的概念,将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4]。Freeman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网络中心性概念简化为三种基本类别,即程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间状态中心性[5]。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本文将网络组织结构维度确定为两个,即联系紧密度和网络中心性。联系紧密度指构成网络成员关系的紧密程度,中心性主要是测量群体的集权程度,即网络成员间的互动集中在少数企业的程度。也有学者对网络规模进行了研究[6]。网络规模指社会网络中结点的数量及结点关系的种类。由于本文实证研究的对象仅是一个网络,在探究网络规模对治理绩效的影响中,没有别的参考对象,无法论证,因此将网络规模这一维度略去。

1.2 网络组织治理绩效

学术界对网络组织治理绩效的研究通常都是从网络组织各具体模式展开,对网络组织治理绩效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界定。Osland等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个用于指导企业建立联盟网络的过程模式,在该模式中,绩效评价用满意反映合作带来的积极效果,用不满意反映合作带来的消极后果[7]。Dunning将联盟网络称为折衷范式,指出联盟企业是否成功,要从三方面来判断:联盟中企业获得的创新成长能力、互动合作程度和范围以及产业层面所获得的合作效果[8]。李维安提出了网络组织运作绩效的概念[9],与孙国强界定的“网络组织治理绩效”概念并无本质区别,即网络组织是成员企业自主形成的,由网络内各个结点共同遵守约定契约或协议的基础上运行。为此,本文认为网络组织治理绩效是在网络化框架内,不同市场主体通过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一系列的协同交互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所增加和创造的价值总和[10]。

网络组织治理绩效不仅表现在独立结点的绩效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网络整体的协同效应上。因此,绩效评价不仅要在评价指标上创新,而且需要在评价方法上创新[10]。针对网络组织绩效评价的特殊性,李雪梅构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网络组织绩效评价理论框架[11],包含了主观和客观评价,规避了以往单一从客观财务维度评价绩效的劣势,较全面反映出整个组织的运作以及结果绩效。因此,本文在该理论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了拓展,设立了财务维度、顾客与市场维度、运营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来评价网络组织治理绩效。

2 研究假设

网络治理结构是网络组织各个结点共同博弈的结果[12],通过对网络的分工协作能力、适应能力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其知识共享和创新等一系列行为,最终影响整个网络组织的治理绩效,具体来说网络组织通过以下两个维度对治理绩效产生影响。

2.1 联系紧密度与治理绩效

Granovetter依据认识时间长短、互动频率、亲密性以及互惠性服务等内容,将联系的种类划分为强联系与弱联系[4]。强联系是指主体间情感紧密的联系或频繁互动所形成的联系,而弱联系则是指主体之间比较松散的联系。关系连接的强弱会影响彼此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对于互补性资源的获取会带来直接影响。因此,联系紧密度对网络组织绩效的作用不言而喻。企业间关系的紧密度可通过交叉持股情况、交易频率和合作持久性三方面来衡量,事实上,联系紧密度对整个网络绩效的影响也是从这三方面展开的。企业间交叉持股和交易频率决定了互动效果和关系强弱,决定了企业间知识和技术交流的效果、资源分享的层次和程度。相互交叉持股,使企业间彼此关心和维护对方的利益,努力节约双方交易成本,增强合作的协同效应,有力提升网络组织治理绩效[13]。

Williamson 认为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是决定交易成本的三大要素[14]。频繁的交易互动使信任得以深化,增强企业间制度安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降低企业间交易成本。网络内结点间互动交易越频繁,彼此越熟悉,双方信任度的增强将使双方关系较为紧密。关系越紧密,结点企业越愿意将自身的隐性知识传给对方,不仅对单个结点绩效的作用强,对于整个网络治理绩效的作用也更明显,整个网络组织治理绩效越好。

Heide和John认为,关系持久性是合作双方关系可察觉的时间维度,包括现有合作关系持续时间和双方对未来合作预期两个方面[15]。Schonberger和Ansari指出,双方合作关系的好坏可以通过合作关系持续的长短来衡量,持续时间越长,合作双方对未来合作的预期越好,也表明双方良好的关系持久性[16]。事实上,合作双方关系持久稳定,可以降低彼此交易成本,避免频繁更换合作对象而带来的资源消耗。实践中,合作双方绩效的提升又加强了彼此长期合作的信心,有助于双方合作持久性。因此,结点企业合作越持久,网络组织治理绩效越好。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假设1:联系紧密度与网络组织治理绩效成正相关

2.2 网络中心性与治理绩效

网络中心性是判断企业在网络中的结构位置指标,在评价网络中一个企业重要与否、衡量其地位优越性或特权性以及社会声望的常用指标。网络位置不同,表明企业获取外部信息和知识的机会与能力不同。刘军提出网络中心性是对网络结点三种能力的衡量: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控制其他行动者的能力以及不被其他行动者控制的能力[17],本文认为这三方面能全面反映成员企业所处网络中的位置,故选用这三个指标来衡量网络组织的中心性。

网络组织中,结点间关系可能是平等的,也可能是非对称的不平等关系,权力与资源集中于少数结点之间。若网络内单个结点对其他结点的控制力强,该结点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属于网络领导者,此时网络中出现了不对等关系。若结点之间彼此控制与被控制力度都较弱,此时网络内结点间关系是平等的,网络内不存在领导者。王耀忠认为,有盟主的网络组织中,有一个具有管理协调功能的结点,通过运用指令、契约等信息,对整个网络组织的运行进行管理协调[18]。网络组织的中心性较高,虽然结点间平等性不如中心度较低的网络,但是适当集权往往是效率的来源。中心度较高的网络有助于核心结点通过占据有利位置来获取和控制网络中的有利资源,利用自身的位置便利和良好声誉吸收外界资源,从而使信息向该企业汇聚,并通过在网络中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带动其他结点的绩效改善,实现整个网络的绩效提高。对于中心度较低的网络,虽然结点间关系与地位较为平等,信息与资源在网络中的流动与共享较为高效,但是往往因为缺乏“领头羊”,不利于整体网络的绩效提高。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2:网络中心性与网络组织治理绩效成正相关

2.3 逻辑模型构建

综上所述,网络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需要一个有效的治理结构,治理结构是治理绩效的必要条件,有效的治理结构正是基于网络成员间联系紧密度与网络中心性。因此,提出联系紧密度、网络中心性、治理绩效三者之间的逻辑模型(如图1)。

图1 治理结构与治理绩效关系逻辑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以具有典型网络组织特征的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网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集团成员企业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研究数据。问卷中题项以李克特5级量表来衡量,调查对象主要为各个成员企业高管。在问卷调查之前,首先与集团总部的高管进行了沟通交流,对成员企业进行了初步了解,从中筛选出与研究相符的成员企业。在集团高管的帮助下向成员企业高管发放问卷,并进行访谈交流。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42份,回收率93.3%。剔除回答不完全的无效问卷3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7%。

3.2 变量说明

本文研究网络组织治理结构的两个维度(联系紧密度与网络中心性)对治理绩效的影响,所以潜在变量为联系紧密度、网络中心性和治理绩效(见表1)。选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建模,并应用SPSS17.0和AMO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4 实证分析

4.1 研究对象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始建于1950年,是国家特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家首批创新企业,产品门类主要有大型冶金起重机、轧钢设备、板带精整设备等。集团包括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太重集团煤机有限公司、榆次液压集团有限公司等50家成员企业,网络规模体系庞大,业务分工明确,彼此之间关系往来紧密,属于较为成熟的典型的集团网络组织。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有效问卷37份,治理结构的6项指标均值均大于等于4。交易频率与合作持久性均值较为接近,分别为4.432、4.216,说明集团网络中成员企业间联系较为紧密;从网络中心性维度来看,中心性三个指标的均值也较高,说明集团网络中心性强。由此可见,集团网络治理结构相对较好,但与理想的治理结构效果还有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治理绩效包含4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包含若干指标(见表2)。从财务维度看,各指标均值最大3.081,最小2.676,说明从财务绩效评价,网络整体绩效水平欠佳;顾客与市场维度除营销能力指标外,与顾客相关的三项指标均值都分布在3.5附近,明显高于财务维度均值,说明从顾客评价角度看,整体治理绩效好于财务维度绩效;运营流程维度及学习与成长维度除个别指标低于3外,其他基本在3.5左右,说明两个维度的绩效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从整体数据分布来看,集团网络治理绩效一般,与理想的网络治理绩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至于差距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

4.3 信度与效度检验

运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问卷题项的信度,治理结构与治理绩效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问卷的信度可靠,可利用数据做进一步分析。

运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进行效度检验。治理结构与治理绩效的KMO值为0.774,Bartlett球形检

验值为89.739(Df=21),P<0001,因子分析结果发现,每个题项的因子负荷均大于40%,由此可判定问卷结构效度较好。

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将相关变量数据输入AMOS17.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潜在变量以椭圆图形来表示,观测变量以方框来表示(见图2) 。

图2 结构方程路径图

4.4.1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检验

由测量结果可知,模型不存在很大程度的标准差和负的误差方差,所以结构方程模型是可以识别的。对模型的拟合度进一步检验,如表3所示。

表4显示,集团网络成员间联系紧密度对集团组织治理绩效的4个维度产生显著影响,即成员企业间联系紧密,路径系数为0.19,网络组织整体绩效将提高,假设1得到支持;集团网络的中心性同样对集团网络治理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路径系数为0.25,显著性水平低于005,表明网络中心性越高,治理绩效效果越好,假设2得到支持。

5 研究结论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太重集团网络的实证分析,探究网络组织结构两维度(联系紧密度和网络中心性)对网络整体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明晰了网络内成员间联系紧密度和网络中心性对治理绩效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一,联系紧密度对网络组织治理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表明网络内成员间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网络组织绩效的提升。但是,该路径系数较小,说明集团网络内部成员间联系紧密度并非良好,对网络组织治理绩效的促进作用还有待提升;其二,网络中心性对治理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该路径系数高于联系紧密度对网路组织治理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说明集团网络中心性对网络组织治理绩效影响作用更加显著,更应该重视网络中心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熹,徐碧琳,赵涛.组织间信任对网络组织效率的影响—基于交易成本和交易收益的双重视角[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90-99.

[2]林闽钢.社会学视野中的组织间网络及其治理结构[J].社会学研究,2002(3):40-50.

[3]Provan K G,Kenis P.Modes of Network Governance:Structure,Management and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8,18(2):229-252.

[4]Granovetter M 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1360-1380.

[5]Freeman L C. Centrality in Social Networks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J].Social Networks,1979,1(3):215-239.

[6]陈艳莹,原毅军.治理机制与企业网络的规模:嵌入性视角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9):102-108.

[7]Osland G E,Yaprak A.A Process Model on the Formation of Multi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M].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ess,1993.76-81.

[8]Dunning J H.Loca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A Neglected Factor[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8(14):45-66.

[9]李维安.网络组织:组织发展新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53-155.

[10]孙国强,范建红.网络组织治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2):296-306.

[11]李雪梅.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网络组织绩效评价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5):285-287.

[12]De Propries L.Systemic Flexibility,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and Cluster Governance[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1,9(6):739-75.

[13]刘万利,贾宪州.模块化组织核心企业模式及组织运行机制研究[J].软科学,2009(7):141-144.

[14]Williamson O E.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9,22(2):233-261.

[15]Heide J B,John G. Alliances Industrial Purchasing:The Determinants of Joint Action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0(27):24-36.

[16]Schonberger R J,Ansari A.Just in Time Purchasing Can Improve Quality[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1984(21):2-7.

[17]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46-149.

[18]王耀忠.网络组织的结构及协调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1):20-24.

(责任编辑:王惠萍)

猜你喜欢
治理结构
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多元内部治理结构探究
企业产权性质、治理结构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治理结构的设计
我国律师事务所公司制发展之研究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融资
基于院校治理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融资问题研究
浅析财务舞弊的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