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坦腹

2015-02-03 20:49书菡
民间文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王敦王导名士

书菡

东晋时期,武将郗鉴奉旨平叛,立了大功,被封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他这武官最大了。郗鉴有二子一女,其女名璇,字子房,年方二八,有才有貌。郗鉴视如掌上明珠。

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得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便想在丞相王导家挑选女婿。二人同朝为官,谁不知王家子弟甚多,个个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导。这下正中王导下怀,他不假思索痛快地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您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一听很高兴,速命心腹管家阮裕带上重礼到了王导家。王府子弟二十余人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大家温文尔雅,正襟危坐,个个铆足了劲,唯盼雀屏中选。郗府管家看来看去,觉得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

只是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阮裕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只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青年人袒腹仰卧,对来人置若罔闻,阮裕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搭理,对太尉觅婿一事显然无动于衷。阮裕一气之下也不再睬他,甩袖而去,回去向郗鉴禀告:“王家的少爷个个都好,他们听到太尉要挑选女婿的消息后,个个都打扮得齐齐整整,规规矩矩;只是……唯有东床上那位公子,袒腹而卧若无其事。”

“哦?竟有此事!”郗鉴一听来了兴致,不禁拍手道,“好一个任性率真、胸襟豁达的公子啊!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阮裕皱着眉头为难地说:“可是……我没记下那位公子的名字。”郗鉴说:“马上派人再去打听。”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公子叫王羲之。郗鉴来到王府,亲眼见到王羲之,发现他果然如自己所料,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原来那日,王羲之在半路上再三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相亲的事也早忘光了。待他匆匆回到相府,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回味着蔡邕的书法。郗鉴当场下了聘礼,将王羲之择为快婿。这时,回过神来的王羲之得知郗鉴的女儿擅长书法,人称“女中仙笔”,自然也是十分愿意。

成语“东床坦腹”、“东床快婿”等,就是这样来的。人们因此推断王羲之率性任情,特立独行,颇有魏晋风度,正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然而在这则明朗的故事背后,其实潜藏着另外一个版本,铺陈了魏晋时代的真正底色,也从中衍生出“东床坦腹”的更深层内涵。

魏晋名士的做派,后人欣赏为高逸阔气、放达自然,而不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怀有深深的痛楚和百般的无奈。那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人们切身感受到人生沉浮无常、飘忽不定,即使是拥有权势的高门士族甚至皇族,也难逃血光之灾。名士们对生命怀有深深的忧虑,对人生寄以深深的眷念。

王羲之出生于著名的簪缨世家——琅邪王氏。刘禹锡《乌衣巷》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家指的就是他家。他的祖母夏侯氏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姨母,父亲王旷与晋元帝是姨表兄弟。西晋末年,北方大乱,王旷为寻万全之策,首倡过江之议。堂叔王导、从伯王敦因辅佐晋元帝登基有功,一个把持朝政,一个掌握兵权,炙手可热。东晋建国之初,皇室势力单弱,必须依靠士族的支持来维系统治。在若干南下的北方士族中,琅邪王氏因与晋元帝有着历史的、地域的、姻亲的关系,而成为强宗盛族。初建的东晋朝廷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在那个时代,就算生在王侯将相家,也往往难逃横死厄运。王旷在王羲之六岁时便因上党之役战败而去向不明。父亲的失踪在王羲之幼小的心灵上蒙上了阴影。在王羲之二十岁时,王氏家族的境遇因王敦举兵叛乱而面临重大变故。

随着王氏宗族的强盛,王敦拥兵骄纵,晋元帝畏而恶之,重用他人以制衡王氏,此举引起王敦的不满。魏晋时代的王朝更替无一不是通过权臣策划篡位的形式,公元322年,王敦以清君侧为由从武昌起兵攻建康(南京)兵败。于是,朝中有尽诛王氏之议。王导为了表示忠君的清白,率王氏子弟二十余人赴台待罪。最终,晋元帝宽宥了居于都城的王氏宗族。

但是,近乎阶下囚砧上肉的危厄,道义之“忠”与亲情之“孝”的尖锐冲突,豪强门阀彼此同居于京洛——那种与狼共舞如芒在背的凶境,都给阅世未深的王羲之带来恐惧、压抑和无从选择的痛楚。后来王羲之多次推辞在京任职的征召并苦求外放,不能不说与他经历了这次让王氏家族跌入深渊的变故有关。残酷的政治清洗和身家毁灭,使名士的“忧生之嗟”夹杂着无边的忧惧和深重的哀伤,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有诗曰:“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生履薄冰,谁知我心焦。”身为统治集团核心的士人阶层时刻忧心忡忡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现象仅见于魏晋。

在后来的漫长人生中,王羲之眼见着一个个亲人、朋友不顾劝阻,昨日还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天却成了阶下囚;抑或刚刚扳倒了政敌,正快意间,自己也翻了车。

而王羲之的婚姻事实上也是政治需要的产物。王敦兵败后,东晋王朝渐渐形成王导、郗鉴、庾亮共同主政的局面。三巨头各据一方互相牵制。王、郗两家的联姻是为了抵抗庾亮。而入仕后的王羲之则是庾亮的部下。他在三巨头敏感的利益交割空间里延续了昔日东床坦腹的我行我素。

王羲之终归还是幸运的。结婚之后,他和郗璇志同道合,琴瑟和谐,相敬如宾,美满幸福。他们生有七子一女,都是多才多艺,狷介不羁,尤以王献之为最。王羲之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愿意到风景秀丽的会稽(绍兴)做官,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山玩水,组织雅集,写就传奇的《兰亭序》。王羲之那种潇洒出尘的书风的形成,与当时风流超逸的士风尤为相关。那不是一味放诞,醉酒佯狂,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超越和心灵自由。他们对功名利禄都不很热衷,大都有一段隐逸的经历甚至终身布衣,把明山秀水视为精神家园和安身立命之地。东晋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羲之,但屡遭拒绝。王羲之后来辞掉一切官职,完全投身于山水逸乐之中。正是这个王氏家族政治上的中衰时代,成就了王羲之的书法事业,使他走向中国书法的顶峰,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再说郗鉴晚年病重时,嘱咐家人道:“我一向崇敬仁者微子、智者张良和军家之杰目夷,离他们的墓地不远处有个风景秀丽的小山丘,地处徐州兖州之间,历为我供职辖区,我死后就葬于此。”后来,这座无名的小山丘被叫作“郗山”。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很大的坟墓,墓前有一个石碑,上书:“东晋太尉郗鉴之墓”,正系王羲之手笔。王羲之为其岳父撰写了流传千古的碑文。

而东床坦腹、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放达而风流自赏的魏晋风度,成为后世中国文人的追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敦王导名士
《世说新语》里的三种名士
《世说新语》:在奇闻轶事中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发脾气也分境界
名士雅趣——谈王镛砚铭艺术
Nonvolatile control of transport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in magnetoelectric heterostructures by electric field∗
《在诗意中行走》
战国诸子名士的求功成名之路与学术传播之路
摧枯拉朽
脾气啥时候发?
沉默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