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脑源性晕厥为表现的严重房室阻滞和束支阻滞2例

2015-02-09 14:00谢立王晓明陈念石红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完全性窦性心房室

谢立,王晓明,陈念,石红玲

· 病例报告 ·

疑似脑源性晕厥为表现的严重房室阻滞和束支阻滞2例

谢立,王晓明,陈念,石红玲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78岁,主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 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30年,最高达160~180/100~120 mmHg(1mmHg=0.133kPa),口服缬沙坦氢氯噻嗪片1/日,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在130~145/80~90 mmHg。发病时伴肢体抽搐,无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失禁。频繁时发作4~5次/日,持续时间3~5 s。头颅MR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疑似脑源性晕厥。经药物治疗(脑安滴丸、胞二磷胆碱钠片、阿司匹林等)无效转诊心内科。入科查体:脉搏:66 次/分,血压144/67 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正常。患者佩戴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再次出现晕厥症状,动态心电图示间歇性房室阻滞,心室停搏最长时间19 s(图1),于当日安装临时起搏器治疗。起搏频率60 次/分,起搏阈值0.5V,感知度3.5 mV,起搏电压3V。安装后患者未再出现头晕及晕厥症状,符合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手术适应症,完善住院后相关检查,择日对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测试电极导线参数:起搏频率60 次/分,心房电压1.4 V,阻抗460Ω,P波高度2.4 mv;心室电压1.6 V,阻抗640Ω,R波高度11 mv。术后起搏器工作良好(图2),患者无不适症状而出院。

图1 窦性心律,间歇性房室阻滞,心室停搏

病例2: 患者男性,67岁,主因“活动后头晕、黑朦、心前区胸痛一个月”,分别就诊当地医院神经科和心内科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神经科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冠脉CT显示前降支近段钙化,近中段呈重度狭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P-R间期延长、室性早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药物治效不佳,近期头晕伴黑朦症状加重收住我院心内科。入院查体:脉搏41 次/分,血压112/68 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二度2∶1阻滞。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室内三束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间歇性左束支分支阻滞合并2∶1~3∶1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图3-4)。患者三束支阻滞诊断明确,符合植入起搏器手术适应症,遂行永久性起搏器(双腔)置入术。测试电极导线参数:起搏心率60 次/分,心房电压0.9 V,阻抗420Ω,P波高度1.8 mv;心室电压0.9 V,阻抗760Ω,R波高度8.5 mv。术后起搏器工作良好(图5)。因患者拒绝后续冠心病介入治疗,经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

2 讨论

老年人具有典型持续性严重房室阻滞(高度、三度房室阻滞)和心室内三束支阻滞心电图特征,临床易于诊断。常见病因有: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心肌组织纤维化退行性变及严重药物毒副作用等[1]。 本文中的两例患者皆为老年人出现黑朦及晕厥症状首诊于神经内科,误诊为脑源性晕厥,实为严重房室阻滞和三束支阻滞导致心源性晕厥,从而延误诊断。上述病因导致Ⅱ度房室阻滞并进展为严重房室阻滞临床上并不少见。动态心电图示:严重房室阻滞或心室内三束支阻滞图形,部分患者中常表现为间歇性特征并伴有症状性缓慢逸搏心律。当症状缓解时,房室阻滞或心室内三束支阻滞可自行改善或消失[2,3],因其表现时间短,常规心电图难以捕捉,致使病例1中患者误诊断为脑源性晕厥予以治疗。

图2 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术后心电图

图3 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2∶1~ 3∶1阻滞

图4 窦性心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2∶1阻滞

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随年龄发生纤维化慢性退行性变,导致窦房结、房室结浦氏细胞及束支传导功能降低,临床表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或心室内双束支或三束支阻滞。老年人病窦除具有头晕、乏力、黑朦、晕厥症状外,可有多种心电图表现,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窦房阻滞等。部分患者以症状显著性窦性心动过缓伴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为特征,这是病窦心动过速的表现形式。病例2中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双束支阻滞伴2∶1~3∶1阻滞,是严重心室内三束支阻滞表现形式,易进展为完全性心室内束支阻滞。由于发生阻滞的机制与纤维化慢性退行性变广泛相关,束支传导功能多不可自行恢复。又因双束支及三束支阻滞部位较低,心室自律点频率缓慢,患者多伴头晕、乏力、黑朦或晕厥症状,为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4,5]。

图5 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术后心电图

β受体阻滞剂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具有抑制作用,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时常见心动过缓、房室阻滞现象。当患者心率较慢并且出现不适症状时(头晕、乏力、黑朦、晕厥),可及时通过常规或动态心电图检测,判定有无存在长R-R间距(>2 s)。对出现症状性显著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患者,在停用药物后仍需通过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检测,评估是否因药物剂量问题所致或属于不适用人群。

老年人出现黑朦及晕厥症状,因多有脑血管疾病或高血压病史,加之脑源性晕厥与心源性晕厥发作期症状有相似之处,易误诊为脑源性晕厥。但脑源性晕厥多不能自行恢复意识,并伴有其他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及体征(如头痛、恶心、呕吐、肢体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等),上述两病例临床不符。病例中未服用对窦房结和房室结抑制作用药物,排除药物毒副作用影响。对尚不能排除心源性晕厥患者,应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捕捉心律失常,了解其发作前后全貌,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1] 郭继鸿译. 临床心脏电生理基础与精要[D].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0,5:113-9.

[2] Wellens HJJ,Conover MD. The ECG IN Emergency Decision Making[M]. 2nd eds.Saunders Elsevier,2006:26-9.

[3] 郭继鸿,李鼎译. 急诊心电图决策(第2版)[D].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9:82-9.

[4] 胡大一,马长生. 心脏病学实践2008[D].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48-54.

[5] 王晓明.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4:249-51.

R541.76

A

1674-4055(2015)06-0853-02

2015-05-14)

(责任编辑:孙竹)

100700 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谢立,E-mail:372952901@qq.com

10.3969/j.issn.1674-4055.2015.06.40

猜你喜欢
完全性窦性心房室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窦性心动过缓6例临床分析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
完全性尿道下裂者行睾丸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后妊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