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总结

2015-02-09 18:57思,张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张毅赤小豆桂枝汤

刘 思,张 毅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张毅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总结

刘 思1,张 毅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荨麻疹为皮肤科常见疾病,临床特点为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消,消退后不留痕迹。慢性荨麻疹病程长,易复发,治疗颇为棘手。张毅教授针对慢性荨麻疹的皮损形态、发作部位、发作时间及诱发因素等情况,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并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辨证论治,对提高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荨麻疹;中医治法;名医经验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称为瘾疹。其临床特点为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消,消退后不留痕迹。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多因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乘虚所致;或表虚不固,风寒、风热外袭;或血虚生风生燥;饮食不节,或肠道寄生虫等诱发。张毅为国家第五批师带徒指导教师、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治疗荨麻疹疾病见解独到,疗效显著,特色鲜明,易于掌握。现将张毅教授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经验整理报道如下。

1 经验荟萃

荨麻疹发作时,皮疹红白相间,划痕症阳性,采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下》中“伤寒六七曰,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亦见于《伤寒论·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中“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方,既有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功,又有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引邪外达之用。两方合用,相得益彰,阴阳表里,气血津液皆可顾及。荨麻疹症见皮疹红白相间,由营卫不和所致。邪气客于肌肤,营卫运行失和,气血津液运行障碍,则皮肤上出现颜色、形态等改变。营卫失和,气血运行迟缓,皮肤受外力刺激,则局部气机阻滞,血瘀于肌腠,故表现为化痕阳性。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小柴胡汤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1]。李上云等[2]认为桂枝汤通过调节环核苷酸抑制变态反应,阻止介质释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具有抗过敏的作用。故柴胡桂枝汤可用于治疗荨麻疹。

风团发作,固定于半身,而非泛发,升降散加减。该类型荨麻疹的发生主要为气机升降失调,局部气行不畅,气郁化火,而发风团。升降散来源于《伤寒温疫条辨》,由蝉蜕、白僵蚕、姜黄、大黄组成。白僵蚕、蝉蜕配伍,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合用,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体现了升降相因之法。诸药合用,恢复人体正常气机升降,气机条畅,则风团得愈。

但见舌苔腻,不拘于苔色或白或黄,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原文记载:“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原方组成为:麻黄二两,连轺(指连翘根,现在多用连翘)四十箇,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两,甘草二两。原方治疗之病机为表邪未尽、湿热蕴结于内,治法为疏散表邪、清热利湿。腻苔存在多为湿浊之邪内蕴,阳气被遏,痰饮湿浊停聚于舌面而成。荨麻疹伴见舌苔腻患者,与湿邪停留密切相关,所谓“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本草正义》云:“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本草经疏》言麻黄“此药轻清,故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麻黄一药通过疏散外邪,解除皮毛肌腠之壅塞;且麻黄功兼利水,使水湿从毛窍外散,又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助湿邪从小便而解。赤小豆味甘,性平,可健脾利湿、散血、解毒。《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连翘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为疮家要药。能透肌解表,清热逐风,又为风热要药。”连翘具有疏散风热、解毒散结之功效,能透发在内湿热,同时其味苦寒,能制约麻黄温燥之性。三药合用,透肌腠邪气外出,宣畅怫郁之气机。对于荨麻疹,无论寒热,加减化裁,每每奏效。

荨麻疹夜间发作严重,舌质干红少津,选用一阴煎加减治疗。《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记载:“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该类患者多表现为皮损颜色红赤,自觉灼热而痒,午后或夜间加重,晨起消退;其病机多为阴虚内热,阴虚不足,不能涵阳,夜间阳气浮盛于体表,不得入于阴分,故皮肤灼热刺痒。热邪与气血搏于肌肤腠理,致风团反复发作。一阴煎出自《景岳全书》,方中生地、熟地、芍药、麦冬滋阴清热,丹参清血分之热,功兼活血,防滋阴所致血行滞涩,合牛膝引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养阴清热之效。一阴煎治疗阴虚血热证型,方证相宜,故能获效。

食用鱼虾蟹等海鲜诱发者,加紫苏叶和生姜。紫苏叶,本草纲目言其“解鱼蟹毒”。民间更有水獭食鱼后不舒,自行寻找紫苏叶服用得解的传说。紫苏有调节白细胞的功能,可抑制Th2细胞因子分泌,对白三烯、血管活化因子和组织胺等活性物质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因而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4]。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5]。荨麻疹可由多种食物(如牛奶、蛋类、草莓等)、药物、动物皮毛等诱发,有明确的食用鱼蟹类引发者,可考虑在处方中加入紫苏叶、生姜二药。

2 典型病案

病案一:郑某,男,49岁,2013年12月初诊,患者自诉有荨麻疹病史2年,发作时见全身多处淡红色风团,常自行服用氯雷他定、扑尔敏控制病情,遇风后皮损可加重。自觉瘙痒明显,眠差,小便通畅,大便质稀。舌质红,苔白腻,脉滑。处方如下:麻黄10g、连翘20g、赤小豆30g、桑白皮10g、苦杏仁10g、益母草30g、防风10g、煅龙骨20g,上方3剂,日服1剂。嘱患者若本方有效,则自行购买,继续服用。患者舌苔白腻,故予麻黄、连翘、赤小豆合用,加用桑白皮、苦杏仁清热宣肺利湿,合益母草活血利水,煅龙骨镇静安神止痒,防风祛风止痒。患者服用3剂后,荨麻疹发作减少,继续服用4剂后,荨麻疹基本未发。

病案二:王某,女,24岁,患者双下肢泛发风团,色鲜红,伴瘙痒,反复发作5月余。曾前往西医院就诊,予以抗组胺药后风团消失,停药后易复发,仅发于大腿,腘窝等下肢部位。纳眠可,二便通畅,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处方如下:蝉蜕10g、熟大黄5g、姜黄10g、白僵蚕10g、地骨皮10g、水牛角粉15g、白蒺藜10g、防风10g、煅龙骨10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荨麻疹仅发作于下肢,故予以升降散加减。考虑患者大便正常,故使用熟大黄,并予以较小剂量,取其通行上下之功;地骨皮、水牛角粉合用清热凉血;白蒺藜、防风祛风止痒,煅龙骨镇静止痒。全方疏风凉血,调畅气机,血热清,气机和则皮疹得散。复诊时,上方去水牛角,加桂枝5g、白芍10g、大枣10g,调和营卫,疾病告愈。

[1] 坂口修平, 贺玉琢(摘译).小柴胡汤对败血症性休克的作用[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27(4):230-231.

[2] 李上云,王岩,孟凡志.桂枝汤对变应性鼻炎豚鼠环核苷酸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2,20(3):366-370.

[3] 王德云.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与实验研究[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1.

[4] 王威,闫喜英,王永奇.紫苏油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3):283.

[5]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4.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11-26

刘思(1987-),女,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与实验。

张毅(1956-),男,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病毒性皮肤病。E-mail:1031928396@qq.com

R249

A

1673-2197(2015)06-0070-02

10.11954/ytctyy.201506032

猜你喜欢
张毅赤小豆桂枝汤
一茶一粥 除湿养血
赤小豆粥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秋水共长天一色》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赤小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宫“保”鸡丁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从桂枝汤论经方活用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