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农牧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2015-02-09 15:17
农民科技培训 2015年2期
关键词:农广校农牧民青海省

编者按: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启动以来,各省区市和试点县紧扣当地实际,立足产业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坚持需求导向调动农民务农创业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探路子、找办法,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本期互动平台刊登青海省农广校、河南省夏邑县农广校和湖南省农广校等地对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经验所得,供大家参考。

青海是传统的农牧业大省。然而,近年来,随着大量年轻的农牧民劳动力出外打工,农牧区“谁来种地、谁来放牧”的问题日益显现,不早日解决将影响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从2013年起,青海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一年多来,一大批农牧区的种养能人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一些年轻人更是回乡创业,青海也逐渐探索出一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之路。

与其他地区相比,由于牧区分散、幅员辽阔,少数民族多,青海的农牧民培训工作并不好做。原来青海省是普惠式的专项技术培训,培训的是千家万户,目前在“育”字上做好文章,先重点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如何在“育”字上做好文章?2013年,青海在大通、互助、乐都、格尔木四个县市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试点,探索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而在培训方式上,确立“中职教育”的办学机制,即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平台,实行弹性学分、农学交替的办学机制,开展为期三年的非全日制成人中等职业教育。学员毕业后,可以获得中职学历教育和农业职业资格证书。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首先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选好培育对象。遴选培育的基本都是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初中以上学历,从30岁到50岁都有。大通县农广校在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县里布局的特色产业,开设了现代农艺(分为油菜种植和马铃薯种植)两个班,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两个班。在教学上则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采取圆桌讨论、多媒体互动、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

2014年8月,青海省海东市被农业部、财政部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市,而大通、互助等14县也被列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这标志着青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始全面推进。大通、互助、乐都、格尔木四个县(区市),开展的为期三年非全日制成人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为青海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索了一条路子。

通过试点先行,青海在职业农牧民培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培训对象上由千家万户向种养殖大户、农业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转变上实现突破;而在培训方式上则从短期的生产环节培训向产前、产中、产后发展的系统教育培训模式转变上实现突破,有利地推动了各地特色产业的发展。

根据规划,今后,青海还将坚持实施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培训,在14个示范县培育1.5万人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并对符合条件者将颁发新型职业农牧民证书,还配套设立有关政策予以扶持。

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猜你喜欢
农广校农牧民青海省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