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多种模式围绕一个目标

2015-02-09 15:17
农民科技培训 2015年2期
关键词:花垣县苗绣农广校

湖南省通过“政府主导统筹、农业部门牵头、专门机构实施、社会力量参与、农民自主自愿”等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利用互联网搭建远程教育平台,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对口帮扶,将种养大户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致富带头人等培训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开展技能培训让贫困人口摘掉“贫困帽”

花垣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自2013年以来,该县将扶贫开发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相结合,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切入点,通过机制创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进行技能培训,将传统农民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点对点对口帮扶,通过产业带动,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为了让老区农民尽快富起来,花垣县农广校根据苗家妇女一般都有绣花手艺的特点,聘请专业的技师,对农村里的妇女开展苗绣培训。并与花垣县五新湘西苗绣研发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订单合同,负责包销回收。在十八洞村,有90多名苗家妇女通过苗绣培训,有了一技之长,摘掉了贫困帽。

发展特色经济,通过产业带动,通过职业培训让传统农民变成新型职业农民也是该县的一个重要举措。花垣县辽洞村村民罗向清是个特困户,她参加了花垣县农广校湖南德农牧业有限公司实训基地职业培训后,通过养牛年收入达到17.4万元。

网络教育成了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平台

常德市农民教育办公室充分发挥远程在线教育优势,创新农民培育手段,利用互联网平台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为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及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等。

村民洪军是农民教育培训网站的常客,并主动报名参加了常德市农教办主办的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如今,洪军养鸽子养出了名气,年收入10余万元,还带领10多户村民共同养鸽致富,被四方乡邻称为“鸽司令”。

产品难卖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电子商务是未来农产品销售的一个重要途径。于是,该市农教办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一期淘宝网开店培训班,按100人培训计划下发通知,结果来了111人,现有20%的学员注册了自己的网店。学员杨事辉的脐橙在自己的网店销得特别火,当年卖出2000公斤。

不仅是网络教育超前,在传统培训模式上,常德市农教办也独创了一套培育模式。他们针对当地学员的实际需求,编辑出版了一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卡通培训教材;通过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送教送训送技术下乡,就地就近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并强化跟踪服务;通过强强联合培训,采取专门培训机构和业务部门、涉农企业主动联姻。通过参与式、体验式培训,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实训基地,吸引了更多的农民主动参与培训,指导农民进行现场操作。

一主多元培训体系催生新型职业农民

为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及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采用的是“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一主”指的是以湖南省农广校系统为主体,加强和用好各级农广校,充分发挥“国家队”的主体引领和辐射连接作用;“多元”指的是广泛吸纳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及其它社会力量参与,以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培训基地,将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青年扶持成职业农民新生群体。

湖南省农广校对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在培育上下功夫,将培训资金用在刀刃上,而且在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上实行“三位一体”,即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中、高级认定“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仅2013年,全省就在14个试点县组织培训6080人次,认定发证1469人。

湖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猜你喜欢
花垣县苗绣农广校
基于湘西苗绣图案的数字化设计创新研究
搜城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苗绣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金钟之星”艺术团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贵州苗绣中的鱼形象与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