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技术优化传统的农民教育

2015-02-09 15:17周松良费强
农民科技培训 2015年2期
关键词:农民培训教育

周松良 费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应用互联网络已成了一项十分便捷的活动,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带来了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同样也深刻地改变着知识、技术的形成与传播,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与学习途径,带来了对传统教育的一场深刻革命。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素质农民的培育,这一培育目标,依靠传统的培训思维模式、培训方式是很难实现。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及其思想对传统农民培训进行全面的优化,或许能为我们找到一条实现培育目标的康庄大道。本文将在反思多年来实施农民培训、特别是农民远程教育成败的基础上,就此问题作些论述。

一、互联网时代的学习

互联网带来了知识以及知识传授的一场深刻革命,教育与学习呈现出众多新的变化、新的特点。

(一)知识形态的变化

1. 互联网时代,信息和知识超载。全世界的信息和知识都处于大爆炸状态,信息量大、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信息价值真伪难辨等问题,令人应接不暇, 手足无措。如何处理海量信息,让它们成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是每个人将要面临或正在面临的一大挑战。

2. 互联网时代,知识“碎片化”。互联网是一个知识的宝库,而存在于互联网上的知识又不同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没有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精心组织的学科体系,它所呈现的是由一个个相互链接的信息或知识点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而且这个结构还永远处于变动之中, 还在不断扩大、不断更新、不断变化。

3. 知识的生命周期缩短。互联网快速、便捷的信息传递,带来了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及时有效的传播,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老化周期变短。

(二)学习方式的变化

1. 非正式学习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条件下,学习是一项非常正式的活动,人们需要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通过口口相传、师傅带教、课堂传授等行为接受所学的知识。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短信、微信、微博、网站等的浏览互动中,不定期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成年人的学习主流。

2. 个性化自主学习成为重要的学习途径。快速发展的社会要求人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多元化、细分化的社会角色定位又使人产生各自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自身工作、生活、文化现状和发展的需要出发,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方法,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是现代社会成人学习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学习将贯穿每个人的终身。

3. 网络学习成为重要的学习手段。现在乃至未来,人们将主要依靠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在搜索、浏览、分享、互动的过程中了解信息、学习知识,在互联网所提供的知识海洋中遨游,实现随时、随地、随心地学习。并且随着3G、4G、虚拟化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分享、虚拟场景、虚拟课堂等的普遍应用,互联网学习还将变得更丰富、更有趣。

(三)支撑教育的学习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关于人的学习理论是引领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础。认知主义、行为主义等学习理论构建起了当代传统教育的理论体系;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对认知主义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了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精髓,提出了适合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学习特征的学习思想。这些学习理论,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也都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和延伸,对网络环境下教育与学习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新建构主义是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由王竹立等国内学者提出。其核心思想就是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实现知识创新。应对挑战是该理论的出发点,知识创新则是该理论关注的终极目标。新建构主义主张“学习就是建构,建构蕴含创新”,提出“为创新而学习、对学习的创新、在学习中创新”,认为在网络时代,学习、应用和创新可以三步并做一步,创新是学习的最高也是最终的目标。新建构主义围绕如何应对挑战、实现知识创新这个中心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与方法。

2.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关联主义由加拿大阿色巴斯卡大学的乔治·西蒙斯提出。这一理论认为,在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半衰期日益减小。知识是一种组织,并非是一个结构。知识的组织主要采用动态网络和生态——具有适应能力的模型( 调整并回应变化) 。因此,知识是流动的,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不同的载体( 节点) 之间交换和重组。学习成为了连通不同知识节点的过程。“知道在哪里找到知识”和“知道谁拥有某些知识”比“知道具体的知识”更加重要。学习的行为之一是创建外部网络节点——我们在那里连通并且形成信息和知识源。即学习主要是一个网络形成的过程。管道比管道里的内容( 知识) 更加重要,学习就是建立网络的过程。

二、传统农民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事关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农民素质的提高,既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的农民培训体系为推动农民培训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战略的提出,更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工作举措。面对互联网时代学习的新特点、农民培训工作的新要求,传统的农民培训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一)农民教育思想观念的挑战

1. 农民教育价值观的挑战。长期以来,对农民教育的价值观,仅把农民看作农业生产的工具,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农民生产价值的最大化。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忽视了对人的教育,忽视了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于提高人的自我完善能力。以人为本,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2. 农民教育方法观的挑战。在以往开展的农民教育中,强调结合产业、针对农民的生产需求阶段性地开展应用性培训,这在传统农业模式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现代农业的发展,首先需要的是具有现代素质的农民,农民的教育方法,需要着重体现在引领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实现自我成长的终身教育。

3. 农民教育内容观的挑战。受教育观念的影响,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及其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普遍重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把农业技术培训作为农民教育的唯一内容。然而,在推进农村深化改革的今天,真正受制约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一个个具体的农业技术问题,而在于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素养、国际化视野、市场信息的敏锐度、知识创新的能力等现代农民须具有的综合素质。

(二)农民教育手段的挑战

在当前普遍开展的农民培训中,由于农民培训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等的影响,农民培训的授课还是沿袭着早已被学校课堂教育摒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落后方式,互联网、卫星网的远程教育更是将这样课堂“打折”后的搬家,培训仅仅是教师完成一次授课;很多现场指导、现场教学,往往是一群培训学员的现场“兜风”,形式大于实质,很难起到培训效果。这样的培训手段与现代教育观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在互动交流分享中学习等思想不相适应,不能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需求。

(三)农民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挑战

近年来,农业部、各省市农业部门推出了多项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培训项目、培训工程,依托农民培训体系组织农民学技术、学技能。这种政府主导、行政力量推动的培训组织模式,组织高效、实施有力,在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学习意愿不强、对政府具有充分依赖性的当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面向未来,随着有文化青年农民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农业合作经营、农业规模化经营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全面推进,拥有一定规模土地的农民,将更依赖于土地所产生的效益,更追求个性化的生产与经营,现代网络化学习将成为新一代农民的必由之路。

(四)农民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的挑战

以现代教育、学习理念审视当前农民培训的组织模式,我们会看到许多问题和不足。重任务轻需求,有些培训组织以完成培训任务为主要出发点,忽视农民的实际需要、个性化需求,无法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支持;重管理轻服务,有些培训机构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只能做一些培训过程的管理工作,很多需要向学员提供的教学答疑、课后个别辅导、讨论交流等教学支持服务难以实现;重形式轻效果,有些培训重视开班动员、领导讲话、专家报告等,而忽视培训过程中学员的感受、对培训内容可接受程度、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培训的监督与反思比较,培训的实际效果堪忧。

三、传统远程教育存在的利弊(以上海为例)

在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上海积极推进郊区农民远程教育体系建设。从2003年至2011年,上海郊区已建成通过卫星、互联网传播的远程教育接收点774家,覆盖全市50%左右的行政村;建立起了视频点播网、在线学习网两个网上学习平台;通过购置、自制、收集各类网络学习课件4000多课时。这些远程教育资源在上海组织开展的专业农民培训、农民引导性培训、农业远程视频会议等应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传播范围的最大化。

最近几年,随着农民培训工作的深入,培训内容的区域化、培训对象的细分化、培训需求的个性化等特征日趋显现。远程教育所采用的统一内容、统一时间、统一组织的培训模式,以及课堂教学“搬家”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合农民培训的需求,远程教育美好的愿望无法得到实现。

四、用互联网技术优化传统的农民教育

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应用引入农民培训体系,以新思想、新手段优化传统的农民培训,对提升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着重解决的问题

1. 学习资源问题。为学习者提供优质、丰富、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基础,也是教育培训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几十年来,各地农民培训部门开发制作了大量农民学习的音视频、文字资源,建立起了庞大的学习资源库。但由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往往周期长,地域性特点明显,知识呈现注重完整性,知识结构成线性展开,不便于网络化学习。按照构建主义、关联主义等现代学习理论,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积件式”、“有结构”、“相互关联”的知识片段,能让学习者按自己的需求搜索、整合,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2. 学员的支持与服务问题。英国开放大学艾伦·泰特教授认为,远程开放教育有三个重要因素构成,即课程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和系统管理模式。在霍姆伯格的“远程教学两大功能”论述和丹尼尔的“交互作用和独立学习”理论提出之后,学习支持服务思想逐渐成熟,已经被理论界认为是远程教育成功的基本保障和质量关键,它体现了尊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学习个性,给予学习者平等、合作的教育及影响的人本主义精神,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从根本上确立了教与学的基本关系。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民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与服务,正是一条解决传统培训中“重管理轻服务”问题的有效措施。

3. 教师的支持与服务问题。教师是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农民培训的教师大部分是各行业的外聘教师,其中有专业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教师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作为培训部门,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要帮助这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他们提供教学素材、学员状态分析、教学效果反馈、教学案例等全方位的教学支持,而互联网的应用为这样的支持与服务提供了可能性。

4. 信息的分享与互动问题。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知识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知识与信息的分享与互动是知识经济高度发展后必然会出现的一个标志性特征。现代农民同样需要通过知识创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增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而单靠培训班去实现是困难的。WEB2.0的出现为网络化的分享与互动提供了十分广泛的应用空间,通过各种应用创新,构建起了一个个网络化大社区,3G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实现了随时、随地、灵活、多样的互动与分享。

5. 培训体系的开放性问题。现代教育理念,特别是终身学习理念,把教育开放性作为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需要通过教育心态的开放,吸纳一切社会资源共同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构建农民培训的开放体系,使学习成为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教师、学员、家人、同事、朋友、陌生人等都能成为学习活动的有力支持者与学习成果的分享者。

(二)实现的途径

将互联网应用到农民教育培训学习中,实现对传统农民教育优化的目标,将会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中逐步去完善。

1. 提升现有网络的服务功能。首先要以新的思维、新的技术改造现有农民教育网络应用平台。目前普遍建成的农民培训网、视频点播网、在线学习网等网络应用平台,基本以基于WEB1.0的思想与技术开发,主要目标就是将信息、知识放到网上去,网站信息的主要来源为网站的运行机构,是一个从网站到用户的单向结构。采用WEB2.0等新一代网络技术能提升农民教育网的功能,增强农民网络化学习的体验乐趣。

将知识提供转变为知识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单纯依靠网站运行单位提供知识资源会受到很多的限制,知识的数量、质量、针对性、有效性都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要求。“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內。让组织中教师、专家、技术人员、学员、社会各界人人成为知识的贡献者、受益者,并利用智能化的知识管理系统让知识自身具备一定的记忆、学习、识别、适应等智能性,为每一位农民提供个性化并不断自我完善的知识资源服务。

2. 大力发展移动应用。在3G、4G、WIFI广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及化的发达地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通过将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学习资源向移动应用延伸,通过朋友圈、行业圈、专家支援团等互动社区的建立,通过语音、视频、文字等各种媒体功能的灵活应用,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学习、交流、分享大平台,让移动终端真正成为农民学习的贴身“伙伴”。

3. 实施培训的规范化管理。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教学内容、培训过程、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规范化的管理要求。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按照项目化管理思想理顺培训项目设置、课程设计、班级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考核、跟踪服务、项目归档等各个环节的流程、内容和要求,设计开发管理平台,以保障规范化管理的实现。有了规范化的基础,未来才有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可能。

猜你喜欢
农民培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