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护理研究

2015-02-11 08:00王莹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4期
关键词:甘精低血糖胰岛素

王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T1DM(1型糖尿病)较2型糖尿病发生率低,但是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以胰岛素为主,治疗效果受患儿生理、病理影响较大。T1DM发病急,易引发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命,且预后不够理想。本院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胰岛素类药物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较好,其中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效果较为满意,同时,该院也发现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影响较大。为此,该次研究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式,并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分析研究了两组患儿的护理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尾号单号)和对照组(尾号双号),各36例。两组患儿均存在“3多1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症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与小儿 T1DM诊断标准 [《实用内科学》]均相符,确诊为T1DM,已排除肝肾功能损伤、合并全身性疾病者[1]。对照组,男 19例,女 17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7.25±3.14)岁,平均病程(2.41±1.28)年;观察组,男 18例,女 17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7.32±3.74)岁,平均病程(2.84±1.34)年。 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包括抗凝治疗、降血脂治疗等。本次研究所用药物: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规格100单位/mL,Novo Nordisk A/S进口,中国分装;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规格100单位/mL,甘李药业生产。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两组增加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方法:早餐前0.5 h,经皮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1次,每次0.25~0.5 U/kg,晚餐前0.5 h,重复注射1次;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睡前,皮下注射3 mL。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疗程[2]。

治疗期间,观察患儿餐后血糖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并记录,记录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胰岛素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不作详述。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如下。

①心理护理

患儿年龄尚小,加之长期接受治疗,反复住院,因而往往对治疗较为恐惧、厌烦,负面情绪较为严重,很难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治疗间隙,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对待认知较差、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与其做游戏、玩玩具等,逐渐与之建立信任感,改变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印象;对待年龄较大的患儿,可利用讲故事、将道理的方式,逐渐使患儿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并与护理人员建立朋友关系。护理人员与患儿建立感情基础后,便于护理人员引导患儿接受治疗,减少患儿的过激行为影响正常治疗。对待患儿时,护理人员要耐心的教导,不要直接否定患儿的认知和行为错误,应该与家长一起说服教育,鼓励患儿积极对待治疗,不要拒绝治疗。

②用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儿而言,控制血糖完全依赖药物,因而用药规律性、准确性十分重要,护理人员要将患儿用药的名称、方法、用量、用法、给药时间等告知患儿家属,提高家属对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在注射胰岛素时,护理人员要教授其家属协助其限制患儿行为,避免影响护理人员操作,同时向家属强调勿自行操作。护理人员可指导家属用转移注意力等方法,配合护理人员操作[3]。胰岛素注射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密切关注穿刺位置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注射胰岛素前后,应注意血糖监测,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③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年龄、营养状况、血糖情况,为其制定饮食计划,要求患儿日常饮食遵循高纤、低糖、低脂的原则。若患儿营养状况不佳,护理人员应与其家属进行沟通,找到影响患儿进食的因素,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④日常体育锻炼干预

患儿身体条件允许下,鼓励其进行运动,如慢跑、爬楼梯等,但是要将运动时间控制在30 min内,尽量在餐后时间运动,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应鼓励患儿运动,可提高药物吸收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即 FBG、2 hBG、HbA1c、TG、TC。同时,记录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比较

观察组空腹血糖为(5.47±0.72)mmol/L、餐后 2 h 血糖为(7.32±1.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37±1.69)%、甘油三酯为 (1.41±0.34)mmol/L、 胆固醇为 (4.67±0.56)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6.98±0.36)mmol/L、餐后 2 h血糖为 (7.89±1.29)mmol/L、 糖化血红蛋白为(7.56±0.97)%、甘油三酯为(1.67±0.23)mmol/L、胆固醇为(6.57±0.57)mmol/L。 在空腹血糖、胆固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餐后 2 h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低血糖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出现低血糖反应1例,发生率为 2.78%(1/36);对照组患儿出现低血糖反应5例,发生率为 13.8%(5/36),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当前,应用于T1DM临床治疗的胰岛素种类相对较少,医生的选择范围较少,为此,临床医师开始探索联合用药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关于胰岛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的研究相对较少,尚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本院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胰岛素类药物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较好,其中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显示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明显下降,改善效果显著。同时,研究也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血糖控制效果更为满意,主要原因为:观察组患儿给予了精细化管理,强化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由此可知,精细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T1DM治疗中,可提升患儿疗效,应推广使用该护理模式。

当前,T1D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知遗传、感染、自身免疫缺陷等因素与T1DM发病密切相关。胰岛素是人胰岛素的替代品,两者结构相似,治疗T1DM的效果理想,门冬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均具有起效快、均匀吸收等特点。於丽红,李春慧,苏胜偶,等所作相关研究发现,门冬胰岛素与人体的胰岛素分泌模式相仿,血药浓度较为稳定,与甘精胰岛素联用,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4]。但是,胰岛素治疗效果也受到护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儿给药的依从性,提高其药物吸收效果[5]。同时,护理干预的效果直接影响患儿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通过密切的血糖监测,可阻止或避免低血糖反应发生,本次研究中采用精细化护理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提高了临床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期间给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提高其血糖指标控制程度,应推广使用该护理和治疗模式。

[1]王兰英,厉红,薛玲,等.甘精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J].中国药业,2014,12(4):30-31.

[2]丁波,罗书立,衣芳玲,等.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护理观察 [J].中国现代医生,2014,11(22):86-88.

[3]谢蓉蓉.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对儿童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改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D].山东大学,2007:12-13.

[4]於丽红,李春慧,苏胜偶,等.不同时间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价 [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10(4):395-399.

[5]李芸,刘生梅,白燕,等.门冬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10(8):225-227.

猜你喜欢
甘精低血糖胰岛素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