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讨论

2015-02-11 08:00李锐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4期
关键词:低血糖家属血糖

李锐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小儿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患儿需要终身接受治疗,家庭是患儿生活的主要环境,家庭护理效果也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对于糖尿病患儿而言,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同时注意防范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作为家长应掌握基本的用药技能、饮食要求等,正确安全患儿的异常生活,保证患儿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目前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中,较为缺乏系统性的家庭护理干预方案,为此,该院针对小儿糖尿病的家庭护理要求,编制了家庭护理干预方案。该研究在2013年7月—2014年5月选择该院收治的1型糖尿病住院患儿52例作为监测对象,对家庭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于2013年7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型糖尿病住院患儿52例作为监测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 13 个月~9 岁,平均年龄(7.61±2.67)岁,病程45 d~2 年,平均病程(2.69±1.31)观察组,男性 15 例,女性11例,年龄13个月~9岁,平均年龄(7.68±2.32)岁,病程45d~2年,平均病程(2.74±1.36)年。两组患者均未合并其他疾病,已排除肝肾功能障碍者,两组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该研究。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如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患儿离院后,每月随访2次,每年来院复查2次,不作详述。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增加家庭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编制计划方案 患儿离院前,由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血糖水平、病情特点、性格特点、年龄特点等,设计家庭护理计划,家庭护理计划要突出儿童的个性化特征。

1.2.2 饮食干预 护理人员每月为患儿制定新的饮食计划,同时,告知患儿家属重视日常饮食,熟记各种注意事项,应特别情调控制每日饮食总热量,尽量为患儿安排少食多餐,并记录患儿每日饮食量和次数,方便控制患儿血糖。在饮食计划中,明确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蛋白质、脂肪等的三餐摄入量,编制标准化食谱,标注烹饪方式,家属可直接按要求准备。每月随访时,要根据患儿情况及时增加食物量,保证患儿良好的血糖水平和营养状况[1]。

1.2.3 运动管理 患儿离院前,护理人员要结合患儿的喜好、病情,为其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告知患儿家属,餐后适量体育活动,可强化胰岛素吸收效果,有助于平稳控制患儿血糖水平,鼓励每日适量体育运动。患儿每日可体育锻炼1~2次,每次锻炼时间不要超过1.5 h,尽量选择进食30 min后运动。患儿运功时,家属必须陪同,患儿年龄较大,可单独外出时,也要戴好联系卡,避免发生意外[2]。患儿离开家时,随身携带糖果、饼干、运动饮料等食品,便于患儿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及时补充葡萄糖。

1.2.4 健康教育 每月组织患儿及家属来院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以讲座、咨询等形式展开,向患儿家属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和日常保健手册。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用药指导、胰岛素作用机制、血糖检测方法、疾病发展、血糖控制重要性、低血糖反应相关知识、患儿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同时,护理人员要针对患儿进行糖尿病知识讲解,运用图画、动画片等方式告知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及配合家属治疗的方法,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3]。

1.2.5 预防感染护理 1型糖尿病患儿发生各类感染的风险较高,因而护理人员要教授家属日常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减少患儿感染风险。若家庭条件允许,每日为患儿洗澡,更换衣物,同时,勤换被褥,保存患儿被褥干燥整洁。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防止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患儿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发烧。患儿洗澡时,应注意会阴部清洁,防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对于仍在使用尿布幼儿,要注意勤换尿不湿,大便后清洗粪便接触的皮肤,保证会阴部清洁干爽。

1.2.6 定期体格检查 护理人员按医嘱提示患者重视定期体格检查,提醒患儿家属来院检查,并记录患儿的检查结果。

1.3 观察指标

该研究时间为期1年,观察患儿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水平等血糖指标的变化,同时记录患儿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指标检测:离院前,分别为(6.58±1.39)mmol/L、(5.29±1.32)mmol/L、(10.32±2.13)mmol/L;干预 1 年后,分别为(5.97 ±1.23)mmol/L、 (5.14 ±1.47)mmol/L、 (9.41 ±1.35)mmol/L;离院前与干预后相比,患儿血糖指标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指标检测:离院前,分别为(6.78±1.24)mmol/L、(5.17±1.147)mmol/L、(10.37±2.41)mmol/L;干预 1 年后,分别为(5.01±1.23)mmol/L、(4.78±1.21)mmol/L、(9.03±2.28)mmol/L;离院前与干预后相比,患儿血糖指标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低血糖情况比较

干预期间,对照组出现低血糖6例,发生率为23.08%(6/26);观察组出现低血糖2例,发生率为7.69%(2/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患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无法正确认识疾病,主要依靠父母协助其完成日常治疗。同时,糖尿病患儿受自身体质影响,较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但是这些并发症可以通过家庭护理达到预防的效果。该院医护人员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小儿糖尿病患儿家属了解家庭护理知识的想法较为迫切,为此,该院针对患儿的身心发育特点,编制了家庭护理干预方案。该研究中,对观察组患儿实施了家庭护理干预,患儿的血糖控制水平较为理想,与离院前相比,血糖控制较为平稳,效果较好,且观察组血糖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可有效提升患儿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家庭是糖尿病患儿治疗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属承担着照顾儿童的饮食起居的责任,这是医院护理服务所不能替代的。因而,护理人员要告知患儿家属家庭护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家属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学习家庭护理的相关方法,而护理人员也通过家属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儿家庭,从而为患儿提供更加周全的保护。护理人员在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首先要告知患儿家属1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疾病发展等,引起患儿家属的重视;然后,再耐心的教授家属各种护理技巧,如不同年龄患儿的不同护理方法、饮食安排等;最后,护理人员要为患儿家属提供电话指导等服务,及时解决家属遇到的问题,强化家庭护理干预效果。

当前,我国对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的研究尚不成熟,还不能患儿家属对护理知识的需求,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化家庭护理干预相关研究。王欣,王乃香对糖尿病患儿家庭护理的研究发现,其家庭护理主要包括饮食、运动、胰岛素用药三部分,并强调随患儿年龄的变化,需及时调整家庭护理方案,该研究中也认为应该结合患儿血糖控制水平、体格检查、生长发育需求对家庭护理干预进行调整[4]。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家属强调,各阶段饮食要求、运功方法、医嘱用药方法等,并通过随访、复查等机会询问家属的执行情况,便于发挥较好的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同时,还应重点告知患儿家属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处理方法等,严格控制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此外,国内相关研究发现,患儿家属因惧怕患儿出现低血糖反应,而限制患儿运动,这种情况不利于患儿身体发育[5]。护理人员要将运动促进胰岛素吸收,降低血糖高峰值的作用告知患儿家属,并指导其合理安排患儿运动,提高患儿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小儿糖尿病患者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同时也有些控制患儿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患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应推广家庭护理干预模式。

[1]张岚,尧桂珍,严翠莲.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9(8):21-23.

[2]黄展芬,严燕芳,杨秀芹.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09,8(3):6-7.

[3]王萍.以家庭为单位的糖尿病护理干预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22):5192.

[4]王欣,王乃香.小儿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0(14):66.

[5]丁兰,李世华,武琳,等.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19-1020.

猜你喜欢
低血糖家属血糖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猪的血糖与健康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