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眼表病变的临床探讨和分析

2015-02-12 01:04张丹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泪膜结膜角膜

张丹

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糖尿病性眼表病变的临床探讨和分析

张丹

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目的探讨和分析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的眼表病变。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笔者参与会诊的30例(60眼)糖尿病患者和具有可比性的30例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BUT检查、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和结膜印迹细胞法等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23例和12例患者主诉双眼有异物感和干涩感(χ2=8.30,P<0.05),BUT检查结果分别为(8.72±3.58)s和(14.26±3.61)s(t=5.97,P<0.05);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分别为(6.54±2.37)mm和(11.06±2.42)mm(t=7.31,P<0.05),试验值在5mm以下的患者分别有18例和8例(χ2=6.79,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分别有15例和7例(χ2=4.59,P<0.05),且研究组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研究组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的级别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杯状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眼科会诊时,要关注眼表和泪膜的改变,以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性眼表病变。

糖尿病;眼表病变;临床观察;临床分析

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很好控制血糖,引起的眼部异常主要包括眼屈光状态和眼底病变以及白内障等。糖尿病性眼表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作者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参与会诊的30例(60眼)糖尿病患者和具有可比性的30例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眼表检查结果,为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性眼表病变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笔者参与会诊的30例(60眼)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介于年龄35~68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53岁。患者除糖尿病外没有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近3个月来未使用过内眼局部药物。选择具有可比性的30例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

1.2 检查方法

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滴2μl 1%荧光素钠于检查者下睑结膜囊内,待其眨眼数次后睁眼,医生用裂隙灯显微镜的钴蓝色弥散光往返观察角膜前泪腺,用秒表计算瞬目后至睁眼时所用时间,至荧光素染色的泪膜表面出现第一个干斑,即为泪膜破裂时间(s)。重复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即为测得值。

泪液分泌试验。眼部非表麻下,将5 mm×35 mm滤纸条一端反折,轻置于下睑中外1/3结膜囊内,嘱检查者轻轻闭眼,然后在5min后取出滤纸条,从折叠处计算并记录滤纸条的湿润长度(mm)。

角膜荧光素染色。滴入2μl 1%荧光素钠于检查者结膜囊内,5 s后用0.25%氯霉素滴眼液冲洗多余荧光素,医生用裂隙灯钴蓝光观察。采用0~12分制记录染色结果:将患者角膜划分为4个象限,每个象限根据染色程度和染色面积分为0~3分,其中0为无染色,1为散在点状染色,2为密集点状染色,3为片状染色。

结膜印迹细胞法。将醋酸纤维素钠剪成2 mm×15 mm小片,放置粗糙面于检查者眼颞侧球结膜表面2~3 s后取下,贴在事先备好的双面胶(置于载玻片上)上,之后放入10%甲醛中固定,1 h后取出用水冲洗,然后PAS染色。结膜上皮细胞形态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将印迹细胞学的标本Nelson分级。

糖尿病眼底检查。以眼底镜检查、眼底照相或荧光造影为依据,分为6期。

1.3 统计方法

数值变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无序合有序分类资料分别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用Spearman法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眼表并发症与BUT检查结果的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23例和12例患者主诉双眼有异物感和干涩感,BUT检测结果分别为(8.72±3.58)s和(14.26±3.61)s。假设检验表明,研究组患者主诉双眼有异物感和干涩感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8.30,P<0.05),研究组BUT检查结果低于对照组(t=5.97,P<0.05)。

2.2 泪液分泌试验结果的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分别为(6.54±2.37)mm和(11.06±2.42)mm,试验值在5 mm以下的患者分别有18例和8例。假设检验表明,研究组试验结果低于对照组(t=7.31,P<0.05),研究组试验值在5 mm以下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6.79,P<0.05)。

2.3 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分别有15例和7例,研究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4.59,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研究组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重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越高。

2.4 结膜印迹细胞法

检查结果表明,研究组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的级别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杯状细胞数低于对照组,数据略。研究组上皮细胞大,多角型,核小,核浆比增大;对照组上皮细胞圆形,核大。

3 讨论

以往医生重视检查糖尿病病人的眼底情况,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的检查,但没有足够重视糖尿病引起的角结膜上皮病变。笔者对会诊糖尿病患者除检查眼底情况外,还进行了BUT检查、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和结膜印迹细胞法等检查项目。

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考虑机理可能是高糖状态下,角膜感觉神经障碍导致流泪反射的传入路径受阻;角膜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损,鳞状化生增加,结膜杯状细胞减少,从而引发干眼症的发生。由于角膜上皮在生理结构、功能和营养代谢、损伤后修复等较为特殊,糖尿病在角膜上皮病变发生发展中起多层次、多方面的作用。对于有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有问题的病人,应给予人工泪液点眼,并叮嘱患者半年后复诊。结膜杯状细胞在维持眼表稳定性、润滑及保护眼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较差的原因可能与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减少有关。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眼科会诊时,要关注眼表和泪膜的改变,以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性眼表病变。

[1]朱妹,贾卉.糖尿病角膜上皮和泪膜改变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07,27(4)∶318-320.

[2]Wylega a E,Mo ko L,Woyna-Orlewicz A,et al.Diabetic complications within ocular surface[J].Pol Merkur Lekarski,2006,21(125)∶495-497.

[3]Martin Goebbels.Tear secretion and tear film function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ics[J].Br J Ophthalmol,2000,84(1):19-21.

R587.1

A

1672-4062(2015)03(b)-0131-01

2014-12-20)

张丹(1972-),女,吉林白城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眼科。

猜你喜欢
泪膜结膜角膜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变形的角膜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如何防治眼睑结膜结石复发?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超薄角膜瓣LASIK与LASEK的观察对比
超薄角膜瓣与普通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对比研究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