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失眠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中医的认识

2015-02-12 01:04付军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心理疾病神经

付军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铁岭 112500

糖尿病、失眠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中医的认识

付军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铁岭 112500

糖尿病和精神疾病相互影响可以诱发很多不良症状,比如失眠,同时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失眠状态,也会诱发精神心理疾病,甚至引起糖尿病,可见三者之间可以相互产生影响,该文主要从中医角度对失眠、神经心理疾病和糖尿病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给予探讨。

神经心理疾病因素;糖尿病;失眠

糖尿病患者与一般的人群相比更容易发生精神心理疾病,失眠可诱发糖尿病和精神心理疾病,而且能加重并发症,增加糖尿病的控制难度,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然而,糖尿病与精神心理疾病之间相互影响也会造成患者睡眠不好,造成失眠。糖尿病会诱发并加重神经心理疾病,糖尿病可被神经心理疾病诱发和加重,而神经心理疾病和糖尿病相互作用也会导致失眠等不良的后果。经过长久以来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医对于失眠、糖尿病和神经心理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也有了很深的认识。

1 糖尿病与神经心理疾病的关系

1.1 糖尿病会诱发并加重神经心理疾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能被有效控制,这样会使得大脑功能同样受到影响,而且会通过并发症引起功能受损,这样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就容易引发精神心理疾病。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自我效应和相关症状能影响依从性和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的相关症状会使得BMI增加;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感知力可间接的致使依从性变差,BMI也会增加。以上两种途径都会诱发抑郁症。

1.2 糖尿病可被神经心理疾病诱发和加重

经常服用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药物会使得患者的糖代谢发生异常,如:胰岛素功能亢进、高血糖、高血脂等,而糖的代谢异常会导致糖尿病发生。

2 糖尿病与失眠的关系

失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通常会表现为早醒、睡眠后不清爽、难以入睡、睡眠难以维持等状况。失眠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等都是精神心理疾病的表现症状,而失眠一般在女性和老者之间的放生率较高,与正常人相比较,在抑郁、神经症和主管应激等心理疾病的评分上,失眠患者的评分普遍偏高一些,以上可看出失眠会加重心理疾病。通过研究情感障碍患者和焦虑障碍患者发现,焦虑患者的焦虑等症状要早于失眠,而情感障碍患者的情感障碍症状晚于失眠症状。失眠持续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抑郁症的轻重,持续的失眠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加重抑郁相关症状。与正常人群相比较而言,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要高,而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主要问题就是焦虑症和抑郁症,由于失眠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诱发和加重抑郁症和焦虑症,所以失眠也会使得糖尿病更加难以控制,失眠同时也会诱发精神心理疾病的产生;当心理疾病与糖尿病相互影响的共同作用也会使得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导致失眠症状的产生。

3 糖尿病、精神心理疾病和失眠在中医中的关系

3.1 中医中精神心理因素与失眠的关系

失眠在中医中的叫法比较多,比如“不得卧、不寐、目不瞑”等,在很多中医著作中都对神经心理因素与失眠的关系做以描述,在宋朝的许叔微所著的《普济本事方》中认为人的心神不宁是失眠的主要原因,就是说心是人的主要器官,使精神的居所,所以人们常说的心指的就是人的精神,人之所以经常做梦是因为心里想着其他的事情,有精神障碍。这些都表明人的心理精神状态不好是致使失眠的主要原因。

3.2 中医上糖尿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

中医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史,随着不断地发展有些病症的描述有所改变,而糖尿病在中医上就是“消渴”。中医中对于糖尿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在中医著作《外台秘要》中有了很好的阐述,该书指出“悲衰憔悴,伤也”是致使出现消渴的主要原因,悲伤憔悴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这也就表明人的精神心理不好会导致糖尿病的产生。好的心态有助于缓解病情,而不好的心理精神状态会使得病情加重。

3.3 中医中神经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中医对神经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影响早在《内经》中就有所描述,神经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产生有很大作用,在中医中认为人是由形与神构成,其中把脏腑、四肢、人体其它器官等物质结构称之为“形”:而把人的所有正常的意识活动与精神状态称之为“神”。中医中把“形”与“神”认为是统一的整体,神驾驭形,而形产生神;形与神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附,这表明了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好的心理状态是身体健康的保证,而异常的心里积压,就会致使身体出现异常,严重者会产生疾病。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医中以及现代医学研究中,均显示失眠、糖尿病和神经心理疾病三者之间联系比较紧密,这些认识提示着我们在治疗糖尿病患者产生失眠的病症还要考虑是否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正确用药。治疗疾病不仅可以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有利于疾病的减轻、治疗,因此在治疗糖尿病、失眠和神经心理疾病上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手段,这也是治疗这些疾病方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8)∶794-796.

[2]林兰.中西医结台糖尿病学[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17(6)∶108-110.

[3]康红.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J].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13,7 (8)∶233-237.

[4]田玉生,丁立峰,王晓庆,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688.

R417

A

1672-4062(2015)03(b)-0238-01

2014-12-18)

付军(1973.8-),男,本科,副高,研究方向:中医临床。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心理疾病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神经”病友
军事谋略与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