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试验

2015-02-12 00:19谭小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2期

谭小春

摘 要:为了验证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特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4d最高防效达69.85%,且持效期长;施药2次和1次的防效无显著差异。测产结果表明:噻呋酰胺防治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其中防治2次的产量最高,达442.73kg/667m2,防治1次产量次之,为426.56kg/667m2,较对照处理分别增产25.44%和20.86%。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噻呋酰胺;防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2-52-02

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常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皖南麦区小麦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对小麦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噻呋酰胺是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杀菌剂,为明确其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笔者特进行了该药剂与当地常用杀菌剂的田间防效对比试验,为该药剂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4.5%井冈·硫酸铜水剂,其中有效成分为井冈霉素4%,硫酸铜0.5%(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5%己唑醇悬浮剂(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 试验田概况 该试验选择在宣州区洪林镇鸽子山村进行。试验田块地势低洼,潮湿,肥力上等,纹枯病发生较重。小麦于2013年10月28日播种,小麦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宁麦13。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5个处理:(1)240g/L噻呋酰胺SC20mL/667m2,拔节期施药1次;(2)240g/L噻呋酰胺SC20mL/667m2,拔节、孕穗期各施药1次;(3)4.5%井冈·硫酸铜水剂400倍液,拔节期施药1次;(4)5%己唑醇悬浮剂100g/667m2,拔节期施药1次;(5)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67.5m2,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田块最后一次施药后至黄熟期不再施用任何药剂。施药方法:采用电动静电喷雾器在麦苗正面进行常规均匀喷雾,对水750kg/hm2。

1.4 调查方法 试验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小麦。施药前及第2次药后14d和28d分别调查纹枯病病株率和病情严重度,并计算防效;乳熟期调查白穗率:每个小区调查5点,每点调查100穗,调查白穗情况;收割前测产:每小区随机剪取50穗小麦,带回实验室脱粒晒干,计算有效粒数并称量千粒重;667m2有效穗数调查:每小区选取3个点,每点面积0.25m2(0.5m×0.5m),调查有效穗数,并计算各处理667m2有效穗数。

3 结论与讨论

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随着皖南麦区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南方春夏季节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影响,纹枯病的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而目前市场上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农药品种仍然以井冈霉素及其复配剂为主,随着农药的品种单一使用及用药量的增加,纹枯病的抗性不断增强。本次试验结果表明,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对小麦有很好的保产增产效果,且对小麦的生长及发育没有不良影响,防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剂井冈·硫酸铜和己唑醇。

噻呋酰胺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杀菌剂,对纹枯病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但由于价格偏高,建议在小麦生产上,一般发病田块在拔节期使用噻呋酰胺防治一次,即能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展为害;发生较重田块,建议噻呋酰胺和井冈霉素或己唑醇交替混合使用。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