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书的采选

2015-02-13 00:35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5年3期
关键词:查重书商书目

刘 如

(浙江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07)

1 台版书的出版现状与特点

台版书特指台湾地区各出版机构出版的中文纸质图书。

台湾地区的出版状况有其特殊性,台湾地区实行备案制的出版体制,只要出示的有关证明符合条件就可以申办出版资格,出版自由。几乎每天都有新成立或是倒闭的出版社,因而形成小型出版社数量众多的现象。相对应的是出版社规模相距悬殊,生命周期长短不一,出版图书的种类多,印刷数量少。据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商品部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台湾地区登记在册的出版社已经突破10000家(其中超过8成的出版社人数在10人以下,超过百人以上的大中型出版社只占2%);这些出版社年均出版各类图书超过4万种(月均出书量超过3000种),这对于整个只有2300多万人口的台湾地区来说,在数量上是绝对众多了。

2 台版书的采选重点

台湾地区较大型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各有一定的内容范围,但又不拘于一个领域。像五南、元照、远流、联经、三民、正中、世界、时报文化、城邦文化等较知名的综合性出版社所出版的政治、经济、法律、传记、文学、科技等多个学科图书是台版书采选的主要对象和来源。

台版书的采购入藏是浙江图书馆的传统项目,也是浙江图书馆馆藏的一大特色。为体现馆藏台版书的学术性、参考性、地方性和实用性,在《浙江图书馆采访条例》中对港、澳、台及国外出版的中文图书报刊的采访原则是“有重点有选择地采购入藏”,并详细列出了下列范围:“有关当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内容的文献资料;学术性与参考性较强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参考工具书;有关华人华侨的历史、政经活动、社会生活等文献资料;有史料价值的资料性图书;当地作家编著的文学、艺术等作品或作品研究与评论;研究当地与内地关系的著作重点入藏;对国内某一文献、某一领域进行研究、述评的图书酌情选购。”据此,浙江图书馆对台版书的入藏范围以社会科学图书为主,采选的重点是反映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方面的历史及现状的图书、各界知名人士的著述及人物传记、学术性与史料性较强的资料以及获知名文学奖项的作品;对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则不论其作者名气如何、出版社规模大小,均尽量选订;在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方面则是有针对性地选择采购,主要入藏工艺美术类、建筑类、环境保护类图书;对再版的古籍及民国早期(即新中国成立之前)文献慎重选择。

3 台版书的查重

浙江图书馆台版书的来源主要是厦门外图集团台湾书店有限公司(简称厦门外图)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国图)。这两家书商根据浙江图书馆台版书的采选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采访书目及相应数据,各具特色。所提供的书目分为月度书目与专题书目两种形式,月度书目是按月为单位提供出版书目,一般为当年出版的最新书目,但也有少数是最近几年出版的书目;专题书目则是按某一专题或某一出版社提供该专题或出版社的历年书目,包含的书目量较大,查重挑选的工作量也较大。仅以2013年为例,两家书商共提供了19510条采访书目,经过查重挑选,确认订购的为5212条(计4783种5543册),只占26.7%。

书商提供的采访书目数据大多内容简单,一般只有书号、价格、题名、责任者,有时同一种书的书号与实际到书不符,有的外国责任者的译名不同,有的缺少责任者、页码、内容简介等字段,有的出现诸如错字、别字、题名顺序颠倒、错误的ISBN等不准确信息,这样就容易造成重订、错订。

面对台版书的出版现状与特点、其采选渠道的特殊性,在台版书的采访工作上也就有其鲜明的特点。

查重是重点,是台版书采选的最关键的第一步,采访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查重,在工作中不嫌繁琐地仔细查重,精心挑选,最大限度地保证符合采选范围的台版书不漏订,尽量做到不错订、不重订。

查重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利用系统自动进行书号查重

台湾出版业的书号管理较严谨,强调唯一性,即一个书号只能代表一种书,书号相同者就视为同一种书。因此,在查重的第一步,首先是从系统倒入采访数据入手,在系统的采访模块中倒入书商提供的采访数据时,在查重字段设置以ISBN号(010@a)为自动选择的查重条件,在系统接收采访数据时会以ISBN号自动查重,然后显示“共接收XXX条,其中查重书目库有XX条”的提示,此时,选择删除重复书目,在系统倒入采访数据时就会自动删除与书目库已有的ISBN号相同的书目数据。

3.2 从题名入手查重

在对采访书目进行采选时,首先从题名入手查重,同一题名或相似题名,责任者相同、只是出版社不同,包括同一种图书在台湾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视为重复,不再选订。

例: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出版了由陈群显所著的《智慧财产权诉讼实战》,台湾商务印书馆同年也出版了该作者所著的《知识产权诉讼实战》,这两种书实际上是同一种书,前者已选订了,后者就不再选订。

同一责任者先在大陆出版后再到台湾出版的同一种图书,尽管题名稍有改动但内容变化不大的,尤其是页码的增减只在个位数或2位数的图书,也视为重复,不再选订。

例:张培峰所著《一本书学会佛教常识》(310页)是先由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的,后又于2012年5月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一本就通:佛教常识》(312页)出版,前者已有馆藏,后者不再选订。

对经常再版或每年修订的图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慎重挑选。这类情况在台版法律类图书中最为多见。在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法律类图书中,如《最新简明六法》每年都有修订版出版,但内容变化不大,故有选择地以隔年版本入藏(馆藏有2010年、2012年、2014年出版的)。

但是,当同一种书的大陆版与台版在内容(通常体现在页数上)相差较多时,考虑到内容量上的不同,即使此书大陆版在先,台版在后,仍作为不同版本选订。

例:张耀鑫、刘媛合著的《康有为大传》,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时为276页,五南出版公司2014年6月出版时为392页,前者已有馆藏,对后者仍选订。

3.3 从责任者入手查重

对于以直序方式的个人名称的责任者来说,尽管同一种图书因在台湾出版或在大陆出版会有题名上的小变化,但责任者的姓名是不会有变化的。因此,在进行采选时,当从题名入手没有查到相同图书时,往往还要再从责任者名称入手进行查重。遇有同一责任者在不同出版社出版的相似题名的同一种图书均视为重复,不再订购。

例: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安藤忠雄建筑讲座》与台湾五南图书公司2014年8月出版的《安藤忠雄的东京大学建筑讲座》都是安藤忠雄所著的,实际上为同一种书,前者已有馆藏,后者就不再选订。

3.4 对翻译作品的查重

对非原创的翻译作品,往往会遇到题名译名不同、著者译名不同的现象,而采访数据又大多不提供书名原文。因此,对翻译作品进行查重时,通常是上豆瓣读书网及其他相关网或是有关途径查找相应的书名原文或著者原名,然后再从原文的题名或姓名入手进行查重。尤其是大陆已经引进译出的,只是题名、著者的译名不同,则还要查看已出版的该书目录或内容简介,确认内容变化不大的就视为重复,不再采选。

例:英国著名女作家罗琳(J.K.Rowling)所著的《The casual vacancy》一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由任战、向丁丁翻译的题名为《偶发空缺》(495页);台湾皇冠出版社于2013年1月出版,由林静华、赵丕慧翻译的题名为《临时空缺》(496页),前者已有馆藏,后者不再选订。

但是,当同一作者所著的同一种书,由于大陆与台湾的译者不同,题名译名不同,在内容上相差也较大时,即便是此书大陆版在先,台版在后,也作为不同版本选订。

例:美国作者Kevin Lynch所著的《The Image of the City》,北京华夏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由方益萍、何晓军翻译的作者译名为凯文·林奇,题名为《城市意象》(150页);台湾远流出版公司于2014年9月出版的由胡家璇翻译的作者译名为凯文·林区,题名为《城市的意象》(304页),尽管前者已有馆藏,对后者仍选订。

4 对套书、多卷书的选订

以不同系列的形式出版的套书、丛刊等连续性出版物,是台版书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套书,诸如《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古典文学研究辑刊》《古典诗歌研究汇刊》《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收藏价值。《浙江图书馆采访条例》中的采访原则规定,对连续出版物的采访“原则上应保证馆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据此,套书、丛刊等连续性出版物当属采选重点,应连续入藏。为防止漏订,笔者专门制订了《浙江图书馆入藏台版大套书》表,将浙江图书馆近年来选订的大套书悉数罗列,内容包括题名、辑数、册数、码洋、书商、订购日期、入藏日期等,以便于查重。

此外,对分卷、分辑、分册陆续出版的多卷书也应保证入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如在采访书目中遇有下册而馆藏无上册的,要通过查询补订上册;馆藏已有第1、2册,在采访书目订了第4册而没有第3册的,也要通过查询补订第3册。

例:《陈黎诗集》在2014年7月的新书采访书目的分册号已是“第II集(1993-2006)”,上网查到该书的“第I集(1973-1993)”是在1998年8月出版的,尚无馆藏,经询问书商,得知此书仍有货可供,就补订了。

5 对小型出版社的选订

小型出版社因其出版量较少且没什么名气,对其出版的图书要从出版社入手查看该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馆藏中是否有收录,以慎重选择。

例:台湾千华出版社是一家小型出版社,该社在2014年7月出版的由叶立诚所著的《台湾服装史》,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就选订了。

6 对退订、退书的处理

《浙江图书馆采访条例》所附的《文献采访复本参数的规定》明确指出:“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出版的印刷型文献(包括中文)不采购复本,通过其它方式获得的文献而形成的复本,可视文献内容适当多入藏。”据此,在台版书的采访过程中,当遇有某一图书虽已订购,但在馆际交换或读者赠书中已先于订购验收或入藏了,就在第一时间联系书商协商办理退订;同样,某一图书在到书验收中发现该书虽是订购的但已有交换或是赠送的先于验收到馆入藏了,也马上联系书商能办退书的就尽量办退。这样做虽然手续麻烦,牵涉到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但多少能节约些采访经费。

例:在2014年8月厦门外图的到书验收中,共验收了876种书,发现其中有8种已由台湾相关图书馆作为交换图书先行到馆,马上联系厦门外图退书,很快就顺利解决了。

在退订与退书方面,厦门外图做得比较好。因厦门外图台湾书店与多家台湾出版社有联系,能够提供更多书源来挑选,服务方式亦更为灵活,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对询书、退订、退书等要求均能立即响应,马上办理,服务热情。

7 有助于台版书采选的其他途径

7.1 在工作中与书商及时交流、沟通,密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充分发挥主动性,开拓眼界和思路,广泛关注与台版书出版相关的各类信息,多方式、多渠道地收集台版书出版资讯,从而获得最新信息,与书商提供的采访书目形成互补。

例:在“豆瓣读书”网中设有“浙图没有的书”专栏,罗列了浙江图书馆尚未入藏的中文图书书目信息,其中也包括台版书,这就为采访人员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平时经常查询,只要一经发现就咨询书商,能选订的就尽量选订。

7.2 定期收集读者对台版书的意见和建议,重视读者荐书,向书商主动询书

例:浙江图书馆按月定期发布《读者意见月报》,其中的“建议”栏目有时会有读者荐书,遇有此类信息,只要符合馆藏采选范围的,就按读者的荐书信息向书商询书,尽量选订。

7.3 利用书展获取更多的读者需求信息,丰富台版书的馆藏,扩大台版书的影响力,帮助读者了解台版书,提高台版书的认知度和利用率

例:2014年7月17-21日,浙江图书馆与厦门外图联合在浙江图书馆展厅举办了“2014年台湾原版图书展”,展出了近年来台湾出版的4000多种图书,共接待参展读者1500人次。在此次书展中推出了“你荐我购”服务,参展读者可以荐购台版书。整个书展过程共收到读者填写的荐购单183份,计368条推荐记录,共推荐台版书356种。经过对读者荐书的查重,已有馆藏或已订购的有232种,现场采选的有103种。

通过上述途径,进一步推进台版书的采选工作,切实采选到高品质的台版书,以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台版书馆藏体系,以高质量的馆藏资源满足读者的多元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查重书商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学位论文查重乱象引关注
学术论文该“查”什么?
论文查重别大意
学术论文该“查”什么?
书商的广告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本刊邮购书目
总统与书商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