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祥在浙江省首届人大会议上关于图书馆工作的意义和建议二篇

2015-02-13 00:35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5年3期
关键词:外文会议干部

张宗祥在浙江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

主席,各位代表:

我是一个文化工作者,现在我就谈谈我们浙江图书馆的工作。我们馆内书籍很多,一九五○年为三十五万册,一九五四年增为八十二万册,其中新书十余万册。在流通图书方面,一九五二年每月到馆借阅最高纪录为六万册,到馆读者二万人;到一九五四年八月,阅借最高纪录有十一万多册,到馆读者为四万七千多人。我们还有一百七十三个流通站,有书四万册,阅读的人数难以计算。这说明了广大人民对文化的要求是相当迫切的。但是我们在添购图书时却还有盲目性。自学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以后,由于进一步明确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因此在去年十二月我们即派了两个干部,带了五千册图书到基本建设工地去为工人服务。那个工地上现有一万二千多工人,不久以后即将达到二万多工人。等这一工地的工作结束后,我们准备再到其他工地去服务。不过,目前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缺点。主要原因有二:一,年纪大的同志,连我自己在内,思想认识上提高得不够快;二,年青同志文化水平还不高。(浙江日报 1955年1月22日 第3版)

张宗祥在浙江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

我做的是图书馆工作,现在就说一说浙江省图书馆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服务的步骤、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杭州只有一个浙江省图书馆,没有杭州市图书馆。杭州全市人口有六十余万,应该有市图书馆,也应该有儿童图书馆,因为客观条件困难,所以至今未能建立起来。省馆从1950年以来,一直兼负着市馆和儿童阅览的工作,这是与沈阳、济南等处的图书馆不同的一点。

自1950年至1953年,浙江省图书馆组织未划一,业务方针未确定,专一在推广新书、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方面用力。自1954年规定面向工、农、兵以后,省馆就依照这个方针来进行工作。以1956年来说,我们在杭州市郊建立了六十三个流通站,市区建立了一百三十余个流通站,工地、工厂派干部携书出借,积极进行推广流通工作。当然我们做得并不周到,缺点甚多,不能满足一般市民的愿望,这是不可讳言的。

为了便于青少年课外学习,建立儿童图书馆是必要的。以杭州市人口来计算,最好能有两个到四个儿童图书馆。但是目前只有附属在省馆的一个儿童阅览室,每月有一万四、五千个小朋友来馆阅览,而管理干部仅有一人,还有一个是临时义务工作者,人手很不够。

为了更好地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服务,本年省委文教部曾召开了一次在杭州的各大、专学校图书馆会议,大大启发和鼓励了我们。接着省馆又召开了在杭市各大、专学校图书馆馆长会议和采编工作干部会议(此项会议,每月至少开一次,各馆轮流召开)。馆长会议上决定了建立馆际图书互借关系和分工采购的办法(如有关农业科学的书籍由农学院负责采购)。决定自本年6月开始,各校购进新书,多印卡片一张,交省馆目录柜统一编排,成一联合书目,学者只需至省馆一查目录,立刻明了此书现在何馆,就能得到各种专门科学书籍。为了避免重复以至浪费人力起见,会议决定今后各馆编制专题目录,事先与各馆联系,并请各馆供给有关这一方面的材料来充实专目的内容。这几种方法实行之后就使杭市各大、专学校的图书馆和省馆合而为一个供给科学工作者应用的图书馆。这是替国家节约的一个好办法。

科学杂志是各种科学的百货公司。我们决定编印一种反映本市各图书馆所藏的一切中外文杂志联合目录,其中中文杂志联合目录由省馆负责,外文杂志联合目录由浙大图书馆负责,预计在8月中能与读者见面。如果进一步要求,杂志应该有索引,但是外文杂志要编索引,目前还缺乏这个条件,省馆中能编俄、英、日三国文字书本目录的人也不多。

再谈一谈省馆接收旧书与为科学服务的关系。省馆从1954年第三季度起,整理旧书三四十万册(南浔嘉业堂书另有目,不计在内)。其中工业六百六十余种,中医、中药六百余种,美术、书画、碑帖及理论二千余种,金石、考古二百余种。这些书中有很名贵的版本,如元刻针灸资生经、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刻本等等。在本草方面已编成详细提要卡片,在善本方面(包括四库全书在内)已编成简要目,备医学上应用。地方志方面,已发动文史研究馆的老先生就地震、水旱、物产等部门,采辑资料,供地质、水利、农业研究之用。

自清道光到解放以前,百年之中,石印、铅印书刊逐渐盛行,私人著作往往不用木板而用排印,书本既小,流亡至易,此时期的浙江人著作(特别是辛亥革命至今四十余年中的著作),今宜急为收集,以备史料。省馆接收旧书时极重此点,但所获不多。

除了比较高深、专门的科学书籍外,还要供应一般高中程度的青年所需要的科技书籍,这当然不是各友馆的任务,而是省馆的任务。过去省馆因为文艺书供不应求,曾把高中学生的读者组织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馆借阅,借书的限期也较短。现在为了便于高中生借科技书,特为另发个人借书证,可以不受小组限制,而且时期也延长了。

我再来谈谈存在的问题。就本人论,除了略略知道一点中国史地知识之外,其余就两眼墨黑了。要了解世界高深科学,必须精通二国以上外文(尤其是俄、英两种文字)。虽然一个省馆不能齐备各科专家,但是配备一两个深通外文的人员是必要的。省馆有图书馆专科毕业干部,却少外文干部,此为最大的一个问题。

关于今后工作问题,省文化局、杭州市人民委员会与文化处、省馆曾集议过一次,打算建立杭州市图书馆,只有馆址难以解决,因为市馆必须地点适中,方能面对大众。如果今年可成立市馆,此后省馆一方面研究为科学服务,一方面可抽出力量辅导各县县馆,培养各县县馆干部,这是比较适宜的。

各位代表中不少是科学专家,此后希望多多介绍世界上科学的新书,协助我们做好工作。(浙江日报 1956年6月5日第6版)

猜你喜欢
外文会议干部
《八七会议》
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