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有+VP”结构探析

2015-02-13 10:03刘伟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甲骨文副词

刘伟真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甲骨文“有+VP”结构探析

刘伟真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摘 要:“有+VP”结构是指“有”后带谓词性成分的结构。通过对含有“有+VP”格式的甲骨卜辞进行梳理,列出卜辞中“有”后“VP”的类型:指称化了的VP、名动同形类动词担当的VP、仍表动作的动词担当的VP。经过分析,指称化了的VP与名动同形类动词担当的VP前的“有”词性应为动词,而仍表动作的动词担当的VP前的“有”词性应为副词。

关键词:有;“VP”;甲骨文;副词

“有+VP”结构中的VP是指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的短语,即“有”后带谓词性成分的结构[1]。“有+VP”结构的性质,语法界有不同认识,先贤多有论述。说法众多,选取如下:《马氏文通》认为“有+VP”的“有”与表一般动词的“有”词性相同,但是表义上略有差异,“有字后紧接动字,则有‘惟有’之解”[2]。张文国、张文强以先秦汉语为材料对这一结构提出了普遍性解释:“‘有(无)’是动词,表示存在与否、产生与否,‘VP’部分是宾语,表示事物化了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可以用代词‘之’替代。”[3]刘利认为“VP”前的“有”所表示的“VP”动作、行为的已经完成。这种“有”具有动词完成体外部标记的句法、语义特征,用法大致与副词“既”“已”相当[1]。宋金兰认为“有”的意义是“肯定一种情况存在”,是表完成体、持续体的体助词[4]。江倩倩、赵涛涛分别就“有”的古汉语流变和方言演变对“有”的词性和作用进行了分析[5-6]。以上均为各家以传世文献和方言资料对“有+VP”进行分析,以出土文献作为材料来分析这一结构的论说很少,郭凤花对“有+谓词性宾语”这一结构进行分析,划出了四个结构类型[7]。兰碧仙对“有2+VP”结构在甲金文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8]。但郭文仅列举了甲骨文中“有+VP”的结构形式,并未对“有”“VP”的具体语义和作用深入分析;兰文虽说明了甲骨文中“有+VP”的使用情况,但并未以大量具体卜辞作辅助解释,我们认为“有+VP”在甲骨文中的使用情况可进一步详细阐发,并以此可作为补充传世文献对“有+VP”结构的补充说明。

一、其他语言材料中“有+VP”中的“VP”和“有”

利用先秦汉语对“有+VP”中的“VP”进行研究的说法众多,江倩倩对“有+VP”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5,p4-8],综合各家看法,“有”后的“VP”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发生自指、转指的“VP”

1. 可自指的VP. 表示事物化了的或指称其所代表的现象和状态

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左传·桓公十八年)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左传·昭公十七年)

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韩非子·难一)

“有行”指公将有出行的情况,“行”指“出行的行为”,“食之”指“某物食之的现象”,“战胜”指战胜的实绩。“行”“食”“战胜”这三个动作已经事物化、指称化了。

2. 可转指的VP. 表示与VP所蕴含对象相关的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等。 一般可以变为“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8]

诸吏卒民有谋杀伤其将长者,与谋反同罪。有.能.捕.告.,赐黄金二十斤。(《墨子·号令》)

昭王笑曰:“寡人之国,地数千里,犹未敢以有.难.也。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以难寡人,犹

可乎?”(吕氏春秋·不侵)

“有能捕告”相当于“有能捕告者”,表示谓词的逻辑主语。“有难”相当于“有所难”,指称谓词的逻辑宾语。

发生自指、转指的“VP”,虽是动词,但是表达的仍为名词的含义,所以“有”

处于这类“VP”前仍然为实义动词。

(二)VP未指称化,仍然表示动作行为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左

传·隐公一年》)

这类“VP”并未提起任何成分,没有发生转指,也没有指称VP本身所代表的的概念和事件。“献于公”这句话的核心不是强调“向公进献”这个事情,而是强调“献于公”这个动作,因此,“有”是对“献于公”这一动作是否实现做出判断,意义较虚,如果省略,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二、甲骨刻辞中“有+VP”中的“VP”

(一)指称化了的VP

(1)贞,呼妇往,有.得.。(H①2652正)

(2)戊午卜,贞,雀追,亘有.获.。(H6947)

(3)辛亥卜,在攸贞,大左族有.擒.。(怀1901)

(4)贞,其有.作.。(H009740)

(5)壬辰卜,内,五月史有.至.。(H13759反)

(7)辛未卜,行贞,其乎永行有.冓.。(H23671)

(8)贞,有.来.自南。(H12724)

(9)乙亥卜,其行执,其卯,有征。(H26977)

(10)已丑卜,争贞,有疾齿,父乙隹有.闻.。(H13651)

以上“有+VP”格式中“有”后宾语虽也为动词宾语,但是动词宾语表达的却是名词的含义。“VP”实为动作行为所相关的对象。“VP”提取的是它本身所带的宾语、主语等。“有得”提取的是“得”的宾语,“所得到的东西”;“有获”提取的是“获”的宾语,“所获得的猎物”;“有擒”即“所擒获的猎物”;“有作”即“所兴起、产生的事物”;“有至”“有来”即“所来到的事物”,“来”为动词,但常作定语,意为“正在到来的”[10],并且常常省略所修饰的名词,“有来艰”省略为“有来”[8];“有降”即“所降临的事物”;“有冓”即“所遇见的事物”;“有征”即“所征讨的地方”;“有闻”即“所听见的内容”。这一类VP即转指、指称化了的VP。这类用法一直保存在古代汉语中。

(二)名动同形类特殊动词担当的VP

(1)贞,翌丙子其有.风.。(H13355)

(2)贞,王有.梦.。(H00376正)

(4)贞有疾自,隹有.害.(H011506正)

(5)贞妇好弗其攸凡有.疾.。(H00709正)

(6)鼎(贞):母丙允有.蛊.。(H02530正)

(7)辛未卜,贞□有.令.。(H19098)

在上述的“有+VP”格式中,“有”字所带的动词宾语都比较特殊,名动同形。如“风”“梦”“雨”“害”“疾”“蛊”“令”,这些词在造词之初便是名动兼类词,“风”可以作名词,也可作动词“刮风”,“雨”也可作动词“下雨”,“疾”可作“生病”,“蛊”可作“蛊惑”,“令”可作“下达命令”。

1. 仍表示动作行为的VP

我们对“有+VP”中“VP”仍表动作行为的例子按“VP”类型进行归纳,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1)有+祭祀动词

(1)壬戌卜,争贞,翌乙王有.伐.于唐用。(H00952正)

(2)贞,其有.告.于母丙,御。(H02525反)(3)丙戌卜,贞翌日丁亥其有.升.于文武帝王,王受有佑。(H36168)

(4)…好有.报.于父乙。(H00715反)(5)贞妇好有.册.于多匕酉。(H02607)(6)乙丑卜,有.燎.于土羌,宜小牢。(H32118)(7)己卯卜,㱿贞,告祸于祖,勿有岁。(H1063正)因为动词“有”“侑”“佑”均写为“”,所以将与其他祭祀动词相连的“”释为“侑”,为“侑祭”,为祭祀动词连用。但卜辞中“”与其他祭祀动词连用现象众多,如果均将“”释为“侑”,那为何祭祀动词连用的均有侑祭?恐怕不妥。将此处“”释为“有”更为合适。“有”后可以接的祭祀动词除此外,还有岁、设、酒、彳、亚、取、羽等词。

(2)有+动宾短语

(1)贞,在北,史有.获.羌.。(H00914正)

(2)乙酉卜,宾贞,有.来.告.方.征.于.寻.荍.夕.告.于.丁.。(H06672)

(3)乙巳卜,㱿贞,有疾身,不其。(H00376正)

(4)丁巳卜,争贞,王其有.曰.:.祖.丁.克.。(H01869正)

(5)丁巳卜,㱿贞,有令于弘。(H05382)

(6)贞,有.降.大.摧.。(H01337反)

(8)贞,我有.丧.人.在…(H01080正)

(9)丁酉卜,宾贞,妇好有.受.生.。(H13925正)

由上面卜辞可见,“有”之后多为动宾结构,但也有少许为光杆动词。

(1)贞,犬追,亘有.及.。(H06946正)

(2)王占曰:有.追.。(H00875反)

(3)于乙丑有.来.,亡.来.……(H35328)

(4)甲戌卜,古贞,其有.出.?(H03830)

以上卜辞中“有”之后的“VP”仍然表示动作行为。

2. 关于“有+VP”中“有”的作用及词性

根据甲骨文中“有+VP”后的情况,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有”的作用及词性。

以上分析,甲骨文“有+VP”后的“VP”分为三种类型:指称化了的VP、名动同形类动词担当的VP、仍表动作的动词担当的VP。指称化了的VP,“VP”虽为动词,但是表示的却是动作行为所相关的对象,“VP者”指称化后大多指施事,有时也指受事;“所VP”则特指受事、与事、工具、处所等[6],这些“VP”是表达名词性的意义,这里“有”应该为动词,表示“领有、存在”。名动同形类的动词为比较特殊的动词,由于名动同形,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些词本身可以自指与其相关的情况,如“雨”本身便可自指“下雨”,并且在名动同形动词前的“有”不能省去,如果省去,“有”后的“VP”词性只能为动词。如贞,翌丙子其有风(H13355)去掉“有”后为:贞,翌丙子其风。“风”便只能表示“刮风”,与原意不符,会影响句意理解。所以,“有”后名动同形类的动词应该视为还未完全指称化,还未完全获得名词的资格,这类“有”仍视为动词较合适。

仍表动作的动词前的“有”是我们重点讨论的对象,这类“有”一般有动词、时态助词(体助词)、助动词、副词之说。可见赵涛涛关于“有”词性的研究综述[6,p28-29]。“有”作为一个意义复杂的成分,本身就具备多种语法功能,我们不能单纯地说“有”完全属于某个词类,只能说哪种解释更具有广泛适用性。

我们发现甲骨文中在有仍表动作的动词前的“有”的卜辞中,“有”可以省略,并且不影响句意,如“贞,在北,史有.获.羌.(H00914正)”省略“有”后为“贞,在北,史获.羌.”。且在甲骨文中同样出现了这类“有+VP”句意相同的卜辞,如:

(1)贞,有疾齿,不隹有尤。(H13656正)

(2)贞,疾齿,不隹有尤。(H13656正)

在甲骨卜辞中,我们还常见“仍表动作的动词前的“有”与“亡”②“不”位于相同的语法地位。可见“有”的意义较虚。如上述有举例:于乙丑有.来.,亡.来.……(H35328),“有”与“亡”处于相同的语法位置,应与“亡”相同,为副词。另如:

(1)贞,在北史有获.羌.。(H914正)

(2)贞,在北史亡其获.羌.。(H914正)

(3)王占曰:“吉,…隹己辛。……”允获.羌.。(H00214)

“允”常用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强调,而且“允”要重读,相当于“果真、确实”的意思。经前分析,“有”也具有“强调”的句法功能。这与“允”的用法很相似。并且“有”与“亡”“不”“其”可以处于相同的语法位置,也可见“有”的意义较虚,应为副词。

这类“有”的用法在我国方言中也有存在,主要分布于吴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等。吴方言主要集中在南部吴语区,以温州、潮州为代表;粤方言中则普遍存在,以广州香港为代表;闽方言的厦门话和福州话也存在[6,p22]。例如吴语区的温州话:阿妈有在搭煮饭。(妈妈在做饭)。有的学者利用这些材料对这类“有”的词性进行了判断,认为词性为“副词”。如骆锤炼[11]、周清海、陈叶红等。周清海认为温州地区的吴语的“有”字可以作为副词修饰谓语,形成“有+动词”“有+形容词”的格式[12]。陈叶红认为台湾语言中仍表动作的动词前的“有”为副词或为“副词性确认标记词”,语法意义主要表确认,句法位置固定,起着明显的标记作用[13]。这一点与我们分析甲骨卜辞中的“有”的用法完全一致。

所以,结合甲骨文中“有”的用法以及各家通过方言材料对“有”的分析,而且甲骨文中“有”可以与“亡”“不”“允”处于相同的语法地位,我们可以看出,在指称化了的动词宾语前“有”仍为动词,在仍表动作的动词前的“有”词义已经虚化,只是肯定事物的存在或发生,应为副词。

三、结语

通过对甲骨卜辞“有+VP”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在甲骨文时期“有”就存在“表实义义动词”的“有”和“表肯定、确认动作行为的发生的虚词”的“有”。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VP”这种用法已经不存在,而方言中仍保留这种格式,古汉语中也有存在,如果说这种结构是古代汉语遗留的话,那么这种用法就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注释]

① 本文引用书目简称:H代表《甲骨文合集》。

② 喻遂生师通过“不,勿,亡”与修饰相似动词结构的对比中,肯定“亡(无)”有副词义。见喻遂生师《甲骨文语法札记二则》《甲金语言文字研究论集》。

[参考文献]

[1] 刘利.古汉语“有VP”结构中“有”的表体功能[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2):66-68.

[2] 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77-181.

[3] 张文国,张文强.论先秦汉语的“有(无)+VP”结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61-67.

[4] 宋金兰.“有”字句新探——“有”的体助词用法[J].青海师专学报,1994(2):33-37.

[5] 江倩倩.汉语“有VP”结构演变[D].北京:北京大学,2012.

[6] 赵涛涛.有VP句式的多视角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7.

[7] 郭凤花.说甲骨文中的谓宾动词“有”[J].大理学院学报,2002 (1):59-60.

[8] 兰碧仙.据出土文献再论先秦汉语“有2+VP”结构中的“有2”[J].汉字文化,2011(4):58-63.

[9] 裘锡圭.裘锡圭自选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68.

[10] 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M].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3:21-93.

[11] 骆锤炼.瓯语的“有”字句[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3-66.

[12] 周清海.新加坡华语变异概说[J].中国语文,2002(6): 508-574.

[13] 陈叶红.副词性确认标记词“有”[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3-136.

(责任编辑、校对:郭万青)

A Structural Analysis on “You(有)+VP” of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

LIU Wei-zhen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Document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you(有)+VP” is predicate ingredients after “you(有)”. By sorting out the oracle bones with “you(有)+VP”, three types of “you(有)+VP” o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 are found. They are alleged “VP”, “VP” of noun and verb, and “VP” of representative action verbs. The “you(有)”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type should be verb, and the “you(有)” in the last one should be adverb.

Key Words:you(有); “VP”; oracle bone inscription; adverb

作者简介:刘伟真(1990-),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收稿日期:2015-01-13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15.04.004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4-0015-04

猜你喜欢
甲骨文副词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短句—副词+谓语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甲骨文与商代文字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