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外青年教师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5-02-13 14:55张洋,孙长菊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困境对策



高校公外青年教师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张洋,孙长菊

(吉林财经大学 公共外语教研部,吉林 长春 130017)

摘要:青年外语教师在高校中属于弱势群体,面临心理、职业等多重发展困境,导致压力、焦虑、职业倦怠等状况频发.作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他们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教育部门要考虑大学外语的学科定位与归属,努力推进青年外语教师的多元化发展; 学校要对其进行人文关怀并搭建发展平台;青年外语教师自身更要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积极转型以迎接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青年外语教师;困境;职业倦怠;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贸易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愈发紧密.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当今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更是人才的竞争.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作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过程中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目前的发展状况令人堪忧.据调查,目前高校公共外语教师存在科研能力与职称结构偏低、课程任务繁重、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外语教师压力过大,产生焦虑、倦怠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全面分析目前高校公共外语青年教师面临的困境,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将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发展推向新台阶.

1高校公外青年教师面临的困境分析

1.1心理困境

弱势群体是指社会生产活动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利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人们的概称.在高校这个小社会中,公共外语教师可以被看做是弱势群体,具体表现在:其一,普遍是女性教师.据调查,各院校公共外语教师中女性教师比例达百分之八十甚至更高.现代职业女性不仅面临工作压力,还要兼顾家务、照顾孩子等一系列责任与义务,生活压力巨大,对教学科研等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二,普遍学历偏低.作为语言类的专业,全国博士点稀少,竞争异常激烈,导致外语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凤毛麟角.其三,普遍科研水平较低,职称低.原因之一是公共外语教师学科身份不明,学术地位尴尬.作为夹在语言学与教育学之间的公共外语教学,在科研上面临“两不认”即“教育学不认,语言学不认”的尴尬境地.由于没有专业和学科的依托,大学外语定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一个学科,因此很难申请到教学、科研项目.目前各高校在职称评定上多以科研论英雄,教科研立项、核心文章、EI、SCI等各类检索文章是教师是否能够评职晋升的首要条件,这使发论文难、申请项目难的外语教师们对职称的评定望而却步.原因之二,公共外语教师数量不足,课时任务繁重,既没有专业课教师充裕的课后研修时间,也缺少必要的科研条件.因此,缺乏学科身份与归属的公共外语教师,由于没有明确的学科方向,发展前景黯淡,在科研、评职、评奖等方面沦为弱势群体,并显现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无法体验由工作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依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他们无法实现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遂导致压力、焦虑甚至职业倦怠(Burn out)的现象出现.即对工作丧失热情,对前途感到无望,工作态度消极,对工作意义的价值评价低下,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这种心理困境不解除,对公共外语教育效果损害极大.

1.2职业困境

除心理困境外,公共外语青年教师还面临严重的教学、科研等职业困境.

在教学方面,首先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单纯的基础性语言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一些院校已经率先变革,如实行缩减公共外语课时,增加相应的专业外语课程等措施,并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扩大,公共外语教师的职业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基础大学外语的中心地位受到冲击,教学功能弱化,公共外语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许多专家学者指出了公共外语未来的发展方向.刘润清教授指出“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根本的是英语教学会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专业知识或学科结合.”蔡基刚教授认为“一个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已经到来,大学英语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是从基础英语教学(EGP)逐步转向专业英语教学(ESP)”然而目前公共外语教师普遍都是语言类本科、硕士研究生科班出身,语言基础好但是知识结构单一,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微.如何能够拓展学科专业知识,从EGP教师转化为ESP教师,甚至BLT(Bilingual Teaching)双语教学教师,是青年外语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在职场获取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其次,表现在教学对象的变化.目前我国英语学习的年龄普遍下移,大部分地区从幼儿园、小学就已开设英语课程,使得在进入大学以前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已达到相对较高的程度.九零后的学生们头脑灵活、思维开阔、思辨能力强,对外语的学习有更广泛和个性的需求,这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再次,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变化.随着电脑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授课形式都在挑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如近年来流行的微课、慕课等表现形式.此外,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只能在传统教室中学习发展到电子学习(Electronic Learning 或 E-Learning),具有开放性的数字化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性,具有交互性和协作性.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掌握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软硬件技术以迎接数字化学习带来的挑战,也为青年外语教师在教育设计、教育技术、时间分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考验.

在科研方面,目前各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评价、获得资源配置优势,非常重视科研,并将与科研相关的成果与职称、评奖等一系列实际利益挂钩,意在激励广大教职员提高科研能力,多出科研成果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和职称压力.首先,公共外语教师由于没有专业和学科的依托,学科身份尴尬,面临语言学与教育学“两不认”的境地,缺少学科建设的氛围和专业学术带头人的带动,缺乏学术环境和科研团队,在科研之路上困境重重.其次,从事科研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障.青年外语教师作为公共外语教学的主要力量,课时多,教学任务繁重,据调查有90%以上的青年教师周课时达到10以上甚至更高,在时间上难以保证.且青年外语教师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面临恋爱结婚、抚养孩子、攻读学位、偿还贷款等各项生活压力,在精力上也无法满足科研的需求.此外,公共外语教师由于从事的是语言类实践教学,学科知识单一,因此研究方向相对狭隘,多以教学内容为主,难以进行跨学科研究.而目前外语类教学方向论文的发表异常困难,导致很多青年教师产生焦虑情绪,对评职和个人发展丧失信心,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2高校公外青年教师发展对策研究

2.1教育部门要着力考虑大学外语的学科归属问题

重视大学外语公共教育,并将大学公共外语提升为独立的学科专业,让公共外语教师有专业可依托,有学科之倚仗,获得“名分”.名正而言顺,使青年外语教师树立对教学与科研的信心与希望,积极参与到学科建设之中,这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大学外语教师科研难、评职难等导致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此外,教育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和鼓励外语教师由EGP向ESP教师转变,这是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教育部门对ESP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制定出明确的教学大纲以指导教学.完善和规范ESP教师队伍,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并为公共外语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ESP培训与实习机会.

2.2高校要加强对公外青年教师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不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和心理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

首先,对于青年外语教师这一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不仅仅关注生活上的困难与烦恼,着力改善工资福利与物质待遇.更要重视教师作为人所具有的内在的、强烈的人文精神诉求. 不能将外语教师仅仅视为教学机器和四六级的过级工具,应在关注与教学相关的各种因素改善的前提下,满足其精神上更高层次的追求.使青年外语教师在工作中感到自我满足与自我认同,实现他们的“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此外,在评职、评奖、进修、出国等涉及个人利益的评选上,适当向弱势群体倾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青年外语教师的需求,从而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推进与促进大学公共外语学科的发展.

其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策上的倾斜只能解一时之需,从根源上还要促进青年外语教师自身的进步与提高.积极鼓励公共外语青年教师由EGP向ESP教师转化. 在学校范围内,依据各学校专业设置特点为青年外语教师提供交叉学科培训,教师们可根据自身特长与兴趣参加.此外,外语教师还可以与校内各专业教师结成互助团队,结合各自专长相互交流、切磋、各展所长,共同进步.

2.3公外青年教师应重视自我发展

面对被边缘化的课程、没有学科的尴尬身份和各个方面的弱势群体,青年外语教师在重压下该何去何从?子曰,“不患人之不知,患其不能也”.意为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应当忧虑自己本身的能力,强调做人应当以充实自己为目标.美国女诗人穆尔也说过“胜利是不会向我走来的,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因此,要想摆脱弱势群体的身份,青年外语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重视自我发展,把自己做大做强,才是在职场安身立命的唯一出路.

首先,更新观念,积极为学科转型做准备.青年教师应认识到课程变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转变观念,勇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鲜明的自我发展定位.青年教师个人的发展定位要和所在地区、学校的发展情况及需求结合起来.个人的发展既要符合学校的发展需求,也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其次,从改变自身单一的知识结构入手,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以适应社会与学生的需求.青年外语教师可根据兴趣爱好与实际情况选择跨专业攻读研究生、参加专业培训或其它方式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通过和专业教师合作,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等形式相互交流,为自身从EGP教师向ESP教师过渡做好准备.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以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再次,咬定青山不放松.虽然学科身份不明,但青年外语教师还要坚持搞科研,不自轻自弃,不随波逐流.由于现代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因此每个青年教师都应有自己明确的研究领域,要在学科涵盖的各个方向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语言学、文学、教育学等研究或其它跨学科、跨文化研究.树立自己的科研方向并加以纵深拓展.个人的发展要和所处的学术环境相结合,要努力形成和加入科研团队,借助团队的力量,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提升自己的学术竞争力.最后,青年外语教师要学习相关电脑技能,迎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带来的挑战.在教学内容勇于创新,教学形式上丰富多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借助数字化学习与网络资源,如语料库、电子图书馆等,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3结语

总之,高校公外青年教师的积极健康发展,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政策、学校层面的支持与关怀以及个人的艰苦努力.虽然面临严峻的发展困境与挑战,面临职业危机与生存危机.但只要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浴火重生.

参考文献:

[1]夏纪梅.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难点与出路[J].外语教学理论与研究,2012(2).

[2]张贯之,曾宏伟.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文困境、人文关怀与大学英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1).

[3]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1).

[4]Hutchinson,T.&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5]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责任编辑:文章)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5)06-0107-03

作者简介:张洋,女,汉族,吉林四平人,讲师,博士.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高校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研究”(2013BS71);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科研究项目“转型时期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创新培养途径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147号)

收稿日期:*2015-10-14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2.033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困境对策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困境
走,找对策去!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