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鑫:我想成为创业黄埔的教导主任

2015-02-15 10:01采访赵涛
中国青年 2015年13期
关键词:势能创业者事情

采访/本刊记者 赵涛

郭鑫:我想成为创业黄埔的教导主任

采访/本刊记者 赵涛

帮扶他人,可以让资本变得有温度。郭鑫从一名创业者到个人天使再到创建创新服务平台,逐渐意识到帮助他人成功创业,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回报社会的方式。

他分明是一个大男孩。

走出金融客咖啡迎接我的时候,他的几绺头发斜30度上卷着,典型的大学生午睡后不梳头的鸡窝卷。他正在享受毕业时光,作为管理学与政治学的双学位学生,他格外忙碌,忙搭建创业服务平台,还要忙着毕业论文

他又是个颇为成功的企业家。

他的第一桶金来自碳汇林项目。简单说来,国内不少出口企业因为碳排放超标,要缴纳巨额碳关税,而农民手里闲置着符合国际碳汇林标准的林地,郭鑫推出“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专门成立公司帮助农民和企业对接。郭鑫的公司除了服务费收益,还拥有了大规模深入到农村林地的物联网设备和网络,他创立了C2B平台,接受海外订单,让农民的土特产远销海外。

2013年6月,碳汇林公司被收购时,全国已经有18个省100多个县在推广这种模式,受益农民达1000万人。

这次创业让郭鑫体会到社会创业的价值。“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创业不同,我们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创业的核心目标。”郭鑫继续朝着解决社会需求的方向前进。2013年6月卖掉碳汇林项目后,郭鑫在海南三亚了解到海岛官兵吃菜难问题,于是投资整合无土栽培技术,创办“绿箱子项目”,给海岛官兵提供新鲜蔬菜。

他还是一位创业帮扶者。

在创业过程中,郭鑫逐渐从创业者变成创业帮扶者,先后参与创办“创新公寓”、“闯先生”等项目。创新公寓是帮助文化创意领域的“个体户”创业,闯先生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者。郭鑫说,自己从一个创业者变成个人天使再到创建创新服务平台,逐渐意识到帮助他人成功创业,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回报社会的方式。

“帮扶他人,可以让资本变得有温度。”如今,郭鑫和他的团队打算申请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首期在50所高校,推广创业实训课,免费为大学生培训,从资金、孵化、教育、服务等方面,帮助大学生创业。

他还是个创业理论家。

降维找“鸡”、逆向蓄势、顺势打“鸡”——这样的理论,信手拈来。

2014年,他抛售了创新公寓和绿箱子项目,当三家企业的故事成为过去式,这个大男孩又成了一名创业导师。

与22岁的郭鑫一席谈,创业故事起承转合,创业理论娓娓道来,原来,年龄真的是一件可以忽略不计的事情——这句话常用来夸奖老人的状态好,其实,形容年轻人也很恰当。

郭鑫,第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这位巨蟹座的年轻人,非常在意内心的感受,有着高执行力。“如果今天的生活状态我不满意,我就要立即寻求改变。”2014年5月份,他下定决心,转让创业公司,开始创业帮扶者的新生活。

采访是从他的这个决心开始的。

创业是0-1的事情,管理是1-100的事情

《中国青年》:很奇怪,做得风生水起的公司,为什么陆续套现不做了?

郭鑫:创业过程中,我慢慢发现,自己适合做创业的事情,不适合管理。我的几个公司到了B轮融资,这个时候的标志是员工数量超过了我能认识的范围,我发现控制不了公司,决策者不再是一线的工作人员,一线打市场的人没法做决策,你也不放心让他做决策,有层级了,这时候,我再用创业的逻辑做事情,失效了。所以我发现创业和管理是两件事情。

去年秋天,身体健康出了点问题,我就决定,今后的目标是教创业,做投资。

《中国青年》:处理完手头的公司之后,现在在忙什么?

郭鑫:去年冬天,南开大学想做一个创业班,正好也符合我的想法,我便来担任执行主任,课程设计、邀请老师、组织活动等全由我负责。

这个创业班是面向全社会招学生,要求大学毕业五年之内的,共有74名学员,来自五湖四海。

《中国青年》:几个月的创业班办下来,有什么感触?

郭鑫:我越来越感觉到,学习是创业者的刚需,学习是深度社交工具,学习又是观察项目最好的方式,通过学习驱动他们形成一个社群。

创业和管理是两码事,创业是指企业B轮融资之前的事情,之后的事情叫管理。创业实际上是破坏式创新,管理实质上是在防破坏、守家业。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十年以前所有的成功创业企业,都是发现了一片蓝海,别人不干的事情,把资源圈住了,就能成功。但在今天,没有蓝海,只有浅红海和深红海,今天的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只能在别人发现浅红海的基础上,搞破坏式创新,比如滴滴对出租业的打击,比如小米进军手机市场。

《中国青年》:你觉得哪种人适合创业呢?

郭鑫:用创业的逻辑做创业的事情。创业是0-1的事情,管理是1-100的事情,中国目前大部分EMBA都在讲1-100的事情。我去联想和华为考察,这是工业时代管理水平最高的,联想管理思想是三段论: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公司就能运转得非常好。

我从联想回来就想,我不适合做管理,但可以用理念扶持一些创业团队。当然,创业跟管理还是不一样,创业是一群不确定的人在不确定的环境做不确定的事情。有这么多的不确定,显然不能用联想的三段论来指导。那我是不是可以形成一个类似联想三段论的创业三段论呢?

《中国青年》:你的创业三段论是什么?

郭鑫:我总结成12个字。一个是降维找鸡。杀鸡就要用牛刀,牛刀就是核心竞争力,比如滴滴相对出租行业来说,有广泛的互联网平台用户,这就是它的牛刀。比找到牛刀这个杀手锏更重要的是找对“鸡”,找对能够“完胜”的敌人才重要。比如我做碳汇林,“敌人”很简单,传统的林下经济模式,我要完胜它,怎么办?我不要钱,还倒贴钱。

种树农民的收入很低,我给他几倍的钱,前提是地里要埋入物联网设备,测量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硫,数据传到网站,卖给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再卖到国外去,碳汇林没赚多少钱,因为成交量很小。关键是我有了能够深入到农村林地的物联网设备,我就可以做C2B的事情,美国有一些标准化的农产品订单,通过这个平台直接给农民下单,农民就能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生产,生产过程美国也能看得到。

一亩两三个设备,不贵,但一般农民不让埋,我埋了给他们钱,每年都补,钱也不用我出,是用碳交易的钱补贴。村干部很愿意帮我推广,在很多地方,退耕还林跟计划生育一样重要。

《中国青年》:你选择碳汇林,实际上也是杀鸡用牛刀的一次尝试。

郭鑫:我并不是要颠覆退耕还林政策,也颠覆不了。我要颠覆的是退耕还林的生态补偿模式,我用互联网模式去做农产品,搭建一个电子平台,找到那只能完胜的“鸡”,我补贴的价格很高。国外商人和农民在网络平台上交易,有风险在里面,为确保交易顺利,得交保证金。周转大概是两到三个月,我就利用这笔沉淀资金做金融低收益投资,这才是我的利润所在。

帮助创业者完成从0-1的事情

《中国青年》:找到那只能够完胜的“鸡”之后呢?

郭鑫:第二阶段是叫做逆向蓄势。这个阶段强调创业团队班子的重要性。创业团队要啥啥没有,一切都不确定,这个情况下,什么最重要?人,而且是具有高势能的人,高势能的人到低势能的行业中去,就会有降维打击的效应。

势能是怎样产生的?凡是资本热衷的行业,都是值得重金挖人的行业,因为资本投入进去,95%都会交学费,比如互联网这个高度资本化的行业。

为什么互联网总是很容易颠覆其他产业呢?因为互联网资本投入量是传统行业的几十倍,交的学费更是几十倍,学费不白交,会带来行业间的势能转化。

逆向蓄势的第一步,要找到高势能的人在哪里。第二步,凡是资本金拒绝进入的行业,都是值得创业的行业,交足学费的高势能人才进入低势能行业,就对这个行业产生了降维打击。让高势能的人到低势能的行业去创业,可以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模式。

《中国青年》:找到人,找到模式,接下来如何行动?

郭鑫:第三步是对应工业化思维中的带队伍,我提了一个概念叫顺势打“鸡”。

一是发动群众,带领粉丝一起来创造伟大的产品,就像纪委查贪官,很多群众都愿意提供线索,图什么?他不图什么,就是看不惯贪腐。像人们喜欢滴滴打车,图什么,不图什么,就因为出租车服务差,很多产品是具有粉丝效应的。

二是武装群众。管理社会化,群众就是你的员工。管理外部化,与其考评员工,不如让热爱品牌有使命感的群众来监督员工。员工类似群众中的干部,干部干的好不好,全是群众说了算,不是因为金钱,而是出于对品牌的热爱,这样的管理根本就不用费劲。

三是号召群众,顺势而为。有了足够的粉丝,你会发现你的能量比行业巨头要强很多,他的员工再多,也没有群众多。同时你选中的那只“鸡”,要被鄙视得足够深,群众要信任你,觉得你能够打得过那只鸡,鄙视面长且宽。

《中国青年》:你的创业理论是一开始就有的,还是慢慢总结成熟的?

郭鑫:是在去年生病休息的那段时间总结的。我之前的创业项目,热热闹闹,但不够聚焦,没仔细想过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休息那段时间,我觉得该聚焦了,该真正回归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之前的创业,主要驱动力是发财致富。创业只是工具不是目的,后来我发现,只有创造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发财致富。所以我提出社会创业这个概念。我想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聚集一批创业者,形成一个社会创业者的社群,所以我现在主持创业教育班,还要做创业投资,一年选择两三个项目,帮他们完成从0到1的事情。

《中国青年》:关于创业投资,未来有什么打算?

郭鑫:未来我要成立一个创业营,一个创业书院。这个书院是创业教育的课堂,把创业者和传统企业主吸引过来,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够深度融合,帮助传统企业主投资驱动转型。传统企业主没有创业的基因,转型很难,但他投资一家跟自己相关的企业,是可以转型的。传统企业主找项目很难,投资眼光不会那么好,也没有创业辅导的能力,但是我有,我领投,他跟投,创业者会很幸福,一是有传统企业主提供的资源,二是有我的创业方法论的辅导,这样就会带来价值。

我现在的公司高维资本可以为创业者提供三位一体的深度服务,提供基金投资项目,提供教育项目培训创业者,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为创业项目提供后续的服务联盟,让创业者和创业项目发展得更好。

在我看来,今天的创业者要成功,需要益友砥砺、名师熏陶、风云际会、时势造英雄,四者缺一不可。

帮助他人成功创业,让资本变得有温度

《中国青年》:休息之后卖掉企业再出发,觉得前后自己有什么变化?

郭鑫:以前胸怀还不够广阔,现在,财务自由之后,钱也要挣,但要挣得让自己心满意足。

《中国青年》:什么样的钱能让你赚得心满意足?

郭鑫:不是小项目,比如碳汇林,只是农业一个行业。但是如果我做了创业教育,我一季招30个人,都能够借鉴我的理念去实践,哪怕成功三个,都会改变三个行业,实现发现商机和社会责任的双赢。

《中国青年》:你更期望做很大的事情,产生更大的影响,也可能赚更多的钱?

郭鑫:也可能赔更多的钱。我想做创业这所黄埔军校的教导主任,能够培养学员。帮扶他人,可以让资本变得有温度。帮助他人成功创业,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我回报社会的方式。

《中国青年》:今年同你一起毕业的有749万毕业生,当然,你不会为就业犯愁,在你看来,怎么样才能化解这个难题呢?

郭鑫:现在人才市场是两个极端,一个是企业找不到人才,另一个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回归公平,以前的包分配不公平,一个人只要有才就会有位;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就说明中国最需要改变的就是大学教育,大学教育太僵化了。

《中国青年》:但是大学教育改革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对于今天的供需不畅,显然远水不解近渴。

郭鑫:我有一个观点,我是我最好的大学,不管哪个国家,大学都会不尽如人意。但自己可以给自己设立最好的大学体系,大学该怎样去度过,怎么在高压环境下生活,这样的大学不止于四年,是一个终身学习。有一句话说,教育将死,学习永生。传统的教育方式、形式可能将被淘汰,但自我学习的生活状态是永生。

《中国青年》:总结一下你创业成功的关键词。

郭鑫:思考和学习。我今天每一步模型的形成和经验的获得,都是通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习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传统学习强调输入,我更强调输出,强制输出带动吸收内化,如果我们努力需要将知识应用的时候,会发现你被迫获得的更多。

《中国青年》:不仅是创业,就人生而言,读书也为了指导生活,你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性格?

郭鑫: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业者,我是巨蟹座,是个比较安分的人,比较在乎内心的感受,会因为内心的感受做出非常感性的决定。如果今天的生活状态我不满意,我就要立即寻求改变,比如我下决心全面抛弃我之前的创业。我是有高执行力的人,同时我还是一个强反省心理的人,努力把我能感知到的经验、知识,纳入到我的体系中来。

猜你喜欢
势能创业者事情
“动能和势能”知识巩固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动能和势能”知识巩固
“动能和势能”随堂练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把事情写具体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